河南南陽新野縣城郊鄉盧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11329300 | 身份證前6位:411329 |
長途區號:0377 | 郵政編碼:473000 |
隸屬政區:城郊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豫R | |
盧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盧莊村位于鄉境南部,距縣城2公里處。因村委會駐地靠近盧莊,故名。東依關場村,西連城關鎮,南鄰呂莊村,北與縣農場接壤。總面積4.9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1947年~1953年設立城郊區盧莊鄉;1958年屬城關公社為盧莊大隊;1963年屬城郊公社為盧莊大隊;1984年屬城郊鄉為盧莊村委會。村委會駐盧莊。轄7個自然村。盧莊 又名中閩營。清康熙七年,盧姓隋福建部隊由北京到此屯墾定居,以姓命村。秦家營 清康熙年間,秦姓由王集秦杜營遷此,以姓命村名。張將莊 明未,張姓田-縣遷此定居,時稱張家。清康熙七年,張遴將軍率部到此屯墾,張住此時,遂稱張將莊。家河 清康熙年間,陳、江二姓由福建省遷此。為防盜匪,在村周圍挖了1條護村溝,深寬似河,得村名家河。楊黃莊清康熙年間,福建人楊洪隋部隊屯墾定居,稱楊洪莊,后訛稱楊黃莊。方莊 清康熙年間,有福建方姓士兵隨部隊屯墾于此,以姓定名方莊。趙家營清中期,趙姓由城南關遷此定居,以姓定名。
人口民族 現在,村委轄7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819戶,3019人。漢族3010人,回族9人。有秦、張、白、陳、趙、吳、楊、來、高、鄭、程、姚、李、江15個姓氏。
自然條件 盧莊村緊鄰縣城,2002年縣修豫01省道公路,自西向東拐向北從村中通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三分干渠南北貫通,60%的土地可自流灌溉。土壤結構主要有粘土和黑土,比例各占50%。
主要經濟狀況 建國后,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90年代起,農民由種糧為主逐步轉向以種蔬菜為主,1978年,全村工農業產值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元。1993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元。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19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29萬元,農業產值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7元。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3116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507萬元,農業產值16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5元。
社會事業
教育 1991年,村籌資15萬元興建1棟860平方米的教學樓,改善了教學條件。眼下,有學生220人,教師14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9.8%。1978年后,為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73名,其中專科以上42名。
科技 1981年后,村辦農民技校1所,開辦了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林果栽培與管理、蔬菜種植等8個專業,先后舉辦培訓班45期,受訓人數達4600人(次)。村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5名,其中獲技術職稱的10名。
文化 村設有圖書室1個,藏書500余冊。1975年建立播音室,1992年廣播人戶率99%。2000年有線電視入戶,到2003年已發展用戶380戶,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衛生 今年,村有衛生所1個,從醫人員2名。是年村實行新型的合作醫療制度,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和看不起病的問題。
村民生活 1995年與1978年相比,人均占有糧食由160公斤提高到420公斤,其中細糧比例由40%提高到90%,蛋肉類副食晶消費亦有增加。人均住房由原來的i0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建房質量由原來土坯墻和磚包皮箔札瓦結構發展成磚木結構瓦房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平、樓房。其中磚木結構房屋占60%,鋼筋混凝土的平、樓房占40%。村民的耐用品每百戶中擁有自行車300輛,縫紉機40臺,電風扇140臺,洗衣機40臺,手表260塊,彩色電視機35臺,黑白電視機65臺,大型高檔家具50套。少數農戶還擁有摩托車、電冰箱。村民的儲蓄額已超過680余萬元。
全國與盧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