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景泰縣漫水灘鄉富民村位于景電二期灌區總干11斗、總一支一分支1—4斗。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09戶、851人,其中少數民族群眾203人(土族40人、藏族163人),占總人口的23.8%,F有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3名、少數民族黨員1名。總耕地面積2311畝,其中800畝屬于沙化地。二OO八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869元,居全鄉中下水平。該村群眾系從天祝藏族自治縣旦馬牧區和景泰縣喜泉鎮移民而來,1995年由天祝藏族自治縣景電二期工程指揮部和景泰縣景電二期指揮部移交漫水灘鄉。
主導產業
富民村地處景電一、二期灌區結合部,風大沙大、土地瘠薄是該村典型的氣候地理特征,但土地開闊、光照充足、群眾有傳統的養殖經驗是該村的區域優勢。近年來,該村本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積極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大力發展了沙漠枸杞和舍飼養羊兩大主導特色產業,建成了景電一、二期灌區結合部防風治沙萬畝綠色屏障。
沙漠枸杞產業:發展枸杞栽植面積1000畝,年產枸杞干果5萬公斤(100公斤/畝),年產值在120萬元以上。
舍飼養羊產業:全村羊只飼養量9816只,其中飼養量在50只以上的農戶有70戶,中到總戶數的30%,年產值在280萬元以上。
景電一、二期灌區結合部防風治沙綠色屏障:綠色屏障在富民村的占地面積為2萬畝,該村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發揚“戰天斗地、艱苦奮斗”的精神,用2年時間建成了防風治沙綠色屏障,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局部氣候條件。
存在的問題
一是經濟基礎薄弱。由于群眾多從貧困山、牧區搬遷而來,底子差、基礎薄,群眾普遍生活困難,貧困人口占到總人口的65%。
二是基礎設施較差。突出表現在農田水利設施老化,中低產田面積較大,荒漠化現象嚴重,農業機械化普及率低。
三是科技支撐不強。少數民族群眾科技意識、市場意識、創業意識不高,部分群眾不善于科學種田、科學養殖。
四是民族文化淡化。少數民族群眾中年長的大多為文盲或半文盲,年少者通用漢語教學,大部分已不精本民族語言和文化。
基本情況
景泰縣漫水灘鄉富民村位于景電二期灌區總干11斗、總一支一分支1—4斗。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09戶、851人,其中少數民族群眾203人(土族40人、藏族163人),占總人口的23.8%,F有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3名、少數民族黨員1名?偢孛娣e2311畝,其中800畝屬于沙化地。二OO八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869元,居全鄉中下水平。該村群眾系從天祝藏族自治縣旦馬牧區和景泰縣喜泉鎮移民而來,1995年由天祝藏族自治縣景電二期工程指揮部和景泰縣景電二期指揮部移交漫水灘鄉。
主導產業
富民村地處景電一、二期灌區結合部,風大沙大、土地瘠薄是該村典型的氣候地理特征,但土地開闊、光照充足、群眾有傳統的養殖經驗是該村的區域優勢。近年來,該村本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積極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大力發展了沙漠枸杞和舍飼養羊兩大主導特色產業,建成了景電一、二期灌區結合部防風治沙萬畝綠色屏障。
沙漠枸杞產業:發展枸杞栽植面積1000畝,年產枸杞干果5萬公斤(100公斤/畝),年產值在120萬元以上。
舍飼養羊產業:全村羊只飼養量9816只,其中飼養量在50只以上的農戶有70戶,中到總戶數的30%,年產值在280萬元以上。
景電一、二期灌區結合部防風治沙綠色屏障:綠色屏障在富民村的占地面積為2萬畝,該村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發揚“戰天斗地、艱苦奮斗”的精神,用2年時間建成了防風治沙綠色屏障,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局部氣候條件。
存在的問題
一是經濟基礎薄弱。由于群眾多從貧困山、牧區搬遷而來,底子差、基礎薄,群眾普遍生活困難,貧困人口占到總人口的65%。
二是基礎設施較差。突出表現在農田水利設施老化,中低產田面積較大,荒漠化現象嚴重,農業機械化普及率低。
三是科技支撐不強。少數民族群眾科技意識、市場意識、創業意識不高,部分群眾不善于科學種田、科學養殖。
四是民族文化淡化。少數民族群眾中年長的大多為文盲或半文盲,年少者通用漢語教學,大部分已不精本民族語言和文化。
全國與富民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