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筻口鎮民國時期為復興鄉;1949年為筻口區筻口鄉,1953年設筻口鎮,1958年為大筻口公社,1961年縮小為筻口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同年恢復建制鎮;1995年與潼溪鄉、熊市鄉合并為筻口鎮。筻口鎮位于岳陽縣境北部,當新墻河上游,東臨甘田鄉,南接楊林鄉,西靠新開鎮,北抵西塘鎮及臨湘市地,距岳陽市區29公里,距省城長沙145公里,距縣城榮家灣27公里。鎮域總面積13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萬畝,其中水田51885畝,轄58個村、592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總人口52385人。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9371萬元,人平均收入2215元,財政總收入900萬元,各類稅收總額560萬元。
鎮人民政府駐筻口,鎮區位于東經29.1度、北緯113.2度。因境內有新墻河,游港河流經匯合,舊時鄉民多置筻捕魚為生,故名筻口;一說二水相交,地形如筻而得名。鎮區早于清代即已形成集市,民國初即有南貨、百貨、飲食、日雜、布莊、旅店及手工作坊30余家。1990年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31人。近年鎮區發展速度加快,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水、電、路基礎設施較為齊全。現有常住人口6050人。2000年產生于鎮區范圍內的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各類稅收總額350萬元,財政總收入580萬元。
鎮區范圍內有縣屬、鎮屬部門單位22個,現有工業企業78家,小型個體工商戶858戶,從業人員2500余人。2000年工業總產值2.5億元,實現工商各稅280萬元。以制造業、建筑業、餐飲業為主導產業,主要工業產品有鑄鐵管、自應力壓力水泥管、農用拖車、機制紙、工藝扇、預制構件、機制磚、飼料、成品衣鞋等。鎮區建有中學、小學,教學質量在全縣處于領先地位。鎮區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和發展,硬化了2條共25000平方米的寬8米的主街,安裝了60盞街道路燈,建有日供水量3000噸的自來水廠,農貿市場3個。筻口中心醫院技術設備先進,已評為省級一等甲級醫院;修建了全省一流的敬老院。交通便利,市、鎮、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縣境云山、月田、相思、公田、饒村、甘田,臨湘白羊田、桃林,平江縣南江橋等鄉鎮的交通樞紐。組建了中巴車隊和交通運輸車隊,現有各種車輛940臺,其中貨車150輛,中巴車40臺,摩托車640臺,其他農用車輛110輛。.
全國與筻口鎮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