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縣穆家峪鎮上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10228106 | 身份證前6位:110228 |
長途區號:010 | 郵政編碼:101500 |
隸屬政區:穆家峪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京 | |
上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上峪村
走進上峪民俗村,只見群山環繞,滿目蒼翠,村南清晰可見粉、綠、白三座亭閣點綴在群山之間,別有一番景致。村支部書記劉云發介紹說,為進一步挖掘旅游資源,完善民俗基礎建設,村里投資50多元萬在二桿頂山上修建了上峪村觀景臺,其中主要包括觀景臺1座,鋪砌山步道1700米,建石拱橋1座,建上山休息亭3個。站在觀景臺,密云水庫碧藍水影依稀可見。據說,趕上晴天用望遠鏡還可以看到縣城全景。
上峪村是穆家峪鎮東北部的一個山區村,地處四桿頂山腳下,林木覆蓋率71.85%,自然環境優美,緊鄰101國道,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86戶,500多口人。2005年,該村累計投入資金200多萬元,硬化街道13000平方米,建造進村牌樓1座,壘砌長城垛549個,護砌坡1200平方米,新建600平方米休閑健身廣場1個,安裝健身器材14件(套),完成街道綠化美化6100平方米,實現全村住戶統一集中供水達100%,實現有線電視安裝入戶、農戶改廁均達80%以上,新建地埋式垃圾箱2個,配備保潔員3名,建立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機制等工程,村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當年實現人均純收入7000元,被評為市級生態文明村。
上峪村覽勝
四桿頂海拔934米,是我縣東南部海拔較高的一座山。“四桿頂”又叫“四頂山”,它的獨特之處在于:遠看是一座孤峰,近看四座山峰恰似四根石柱子,直立挺拔,共撐青天。四山似乎一樣高矮,同樣高峻秀美。四桿頂方圓幾十里,底大頂尖、地勢險要,是歷來的戰略要地。遠的不說,抗日戰爭時期,我抗日根據地承(德)興(隆)密(云)聯合縣政府和武裝部隊十三團,就是在四桿頂地區從事抗日斗爭的。1943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0承興密縣委、縣政府在莊頭峪被密云縣城、石匣等地的千余日偽軍包圍。縣義勇隊、公安隊保護著縣直機關轉移至四桿頂山。戰斗進行的非常激烈,傍晚才得以突出重圍。此時,公安隊、義勇隊58名戰士壯烈犧牲,為國捐軀的英烈被掩埋在了四桿頂西坡下。若逢綠茵時節,那山丹丹花紅了地、紅了坡、紅了整個“四桿頂”,山頂上的勁松,會同風聲,奏鳴了一曲曲高昂雄壯的松濤樂章,有人說,這是烈士英靈的再現。壯觀的四桿頂如同一尊不朽的豐碑,將世代永存。
攀登四桿頂,沿村柏油路驅車東行約五六分鐘的路程,便到了“閘兒上”。“閘兒上”原來是上峪的一個自然村,住有十幾戶人家,不過,十幾年前就移居到主村去了,原址開發成了旅游景區。據了解,景區內僅有記載的丹參、智母、遠志等珍貴野生藥材就有134種,野雞、野兔、狍子等野生動物更是經常出沒在溪水旁。關于“閘兒上”這個村名,聽起來就很有意思,這里兩山對峙,就像座石造的閘門架在兩側,可謂“一夫把關,萬民平安”,“閘兒上”也因形似而得名。進了山“閘門”,隨著村路飄逸延伸,奇山、怪石、溪水連為一體,悠悠十余里,處處郁郁青翠、花香誘人、鳥語悅耳。七十年代勤勞的人們將溪水攔蓄成湖,修建了小塘壩“水庫”,形成了波光粼粼、清澈至極的一潭碧水。小塘壩壩高幾十米,夾在兩山之間,曾有北京“小天池”之說,雖有點夸張,但不失其俊美。
至此,沿山路徒步前行四里多路便是“狼窩掌”了,此處山勢奇特,據說早年曾有狼群出沒。據村里的老人講,明帝朱元璋就看上了這里的風景,是塊風水寶地,準備在這里造黃陵,連石料都拉來了,后來一打聽這里叫“狼窩”,覺得狼克朱(豬)不吉利,于是這才放棄。
再往上有“夾柏石”和“大姑娘峪”,之后便到了四桿頂。這一路上鮮花含笑相迎,野果溢著清香,泉溪叮咚作響,更有那天然屏障納涼。摘一顆野果在山中小0,伴隨著那蟬兒在峭壁上鼓噪、碟兒在花叢中起舞、魚兒在小溪中嬉游、飛禽在小溪中疊鳴、野獵在山腰間誘情。站在峰頂,東望錐峰山原始次生柏林松濤陣陣,南可見沙廠水庫碧波蕩漾,北面白龍潭群峰疊翠,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在回來的路上,不經意間發現柏油路旁還有一條岔道,劉云發介紹說,沿這條路還有“蓮花石”和“穆桂英點將臺”等景觀。筆者由于時間的關系不能前往,這些就只能等著眾旅游愛好者們去挖掘了。(楊小峰 劉維霞/文)
全國與上峪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