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中文名稱:泰山
英文名稱: Mount Tai
泰山 又稱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云:“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泰山突兀的立于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恒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岳,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圣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0")。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后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于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筑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筑、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征。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天齊王。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岳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從祭地經帝王駐地的泰城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長達十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一條軸線。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到“泰山壓頂不彎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向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人稱“五岳之首”。東岳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它在山東省中部,津浦鐵路的東側,因位于我國東部,故稱東岳。 泰山山勢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時被稱為“五岳之長”、“五岳獨宗”、“五岳獨尊”。
泰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歷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游覽。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余首。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歷史。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廟內,漢武帝植下的柏樹翠影婆娑;紅門宮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繚繞;回馬山上,唐玄宗勒馬而回的怯懦,神態猶現;云步橋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盤道,李白、杜甫歷代文人“笑拍紅崖詠新作”,墨意未盡,豪風猶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禪儀式綽綽伊始。此外還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經石峪、碧霞祠、日觀峰、南天門、玉 皇頂等主要名勝古跡。
泰山兼具古、麗、幽、妙,摩崖碑碣數不勝數,廟宇觀堂滿山遍布,山勢壯麗,-自然景觀巍峨、雄奇、沉渾、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00多處,歷代文人雅士吟詠題刻和碑記無數。泰山的自然風光更是泰山引人之處,泰山高峰峻拔,雄偉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園”,又是“東方歷史文化縮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全山分麓、幽、妙、奧、曠五區。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妙區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位于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之間;奧區林木蒼郁,花草茂盛,位于泰山之陰為后石塢;曠區坦途綠蔭,溪深谷幽,位于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
游泰山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3月到11月。 游泰山要看四個奇觀:泰山日出、云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壯觀的奇景之一,當黎明時分,游人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云朵,紅紫交輝, 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云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云幕,撩開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象一個飄蕩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云海玉盤----泰山云霧可謂呼風喚雨,變換無窮:時而山風呼嘯,云霧彌漫,如墜混沌世界;俄頃黑云壓城,地底興雷,讓人魂魄震動,游人遇此,無須失望,因為你將要見到云海玉盤的奇景:有時白云滾滾,如浪似雪;有時烏云翻騰,形同翻江倒海;有時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時云朵填谷壑,又象連綿無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站在岱頂,俯瞰下界,可見片片白云與滾滾烏云而融為一體,匯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橫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晚霞夕照----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又適逢陰雨剛過,天高氣爽,仰望西天,朵朵殘云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在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爛的亮邊,時而閃爍著奇珍異寶殿的光輝。那五顏六色的云朵,巧奪天工,奇異莫測,如果云海在此時出現,滿天的霞光則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壯麗的景色、大自然生動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晚霞夕照與黃河金帶的神奇景色,與季節和氣候有著很大的關系。為了能使登泰山者充分領略和享受這一奇觀美景,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旅游時機。應該說 秋季最好,因為這時風和日麗,天高云淡;其次是大雨之后,殘云縈繞,天晴氣朗,塵埃絕少,山清水秀。你盡可放目四野,飽覽“0”的秀容美貌。
登泰山的路線:上泰山的路有四條,東路是登山盤路從紅門起步至玉皇頂石階6566級,沿途多廟宇、多碑刻、多古樹名木,歷史傳說,是泰山旅游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體現泰山的雄偉與博大。走完全程需四個小時。西路是游覽公路,從天外村乘車上山,一個小時到中天門,與車路匯合,從中天門即可乘坐游覽索道,也可徒步攀登十八盤至岱頂。桃花嶼是泰山西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西北去至界首進山至桃花源,從桃花源乘索道亦可到達岱頂。天燭峰步游路為泰山東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至艾洼,上達天燭勝境坊進山。徒步攀登至后石塢,乘后石塢索道達與岱頂,一般需5個小時。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后石塢,此處林木蒼郁,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于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里坦途綠蔭,溪深谷幽。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經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其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被譽為岱頂四大奇觀。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云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游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云海奇觀,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得很不錯。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五岳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也吟哦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曠世名句!
全國與泰山區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