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黃路村地處惠南鎮的東南首,由原來的富強村和友誼村合并而成,屬城鄉結合部。其東與遠東村相鄰,南與幸福村、六灶灣村相依,西與英雄村隔河(浦東運河)相望,北與惠東村相毗鄰。黃路村交通便捷,南臨宣黃公路,北靠滬南公路,川南奉公路及城東路貫穿村中,是交通樞紐中心。北離惠南鎮東門車站約1公里,東北和東南距浦東國際機場和臨港新城分別約25公里。自惠南鎮實行村村通以來,黃路村的出行更加便捷,1038公交線路直到村委會大門口。黃路村是由富強與友誼兩個村組合而成的。原富強村位于黃路鎮的西北,總面積1.5平方公里。曾在1954年,富強村地域原屬黃路鄉的丹桂村、奚家村和屬黃路鎮的牛橋村、蔡家村、陳家村,后5個村合并,取名富強村。原友誼村地處川南奉公路兩側,黃路集鎮北首,總面積3.5平方公里。解放初期,友誼村村名就存在。1956年,富強村和友誼村同時改為高級農業合作社。1957年,南匯縣撤區并鄉,富強和友誼同時建立第一屆0支部委員會,1958年,富強與友誼同時改名生產大隊。同年,富強、幸福、團結、友誼4個大隊合并組成黃路營。1959年,撤銷營建制,恢復為生產大隊。1976年,富強大隊由三級所有制過渡到二級所有制。1983年,富強大隊由二級所有制重新恢復為三級所有制。1984年,富強大隊改為富強村,10個生產隊更名為10個村民小組,同年,友誼大隊改名為友誼村,10個生產隊更名為10個村民小組。從90年代開始,富強村先后被征用、使用和租用。2002年,富強村有耕地55.3公頃,糧食、棉花、油菜是富強村村民傳統的種植作物,并取得了糧食、油菜籽瓜果產量的豐收。同年實現工業產值2430萬元。友誼村曾設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托兒所6所。友誼小學在解放初期稱袁路小學。1972年,更名為友誼小學。設1年級至6年級,共有6個班,教師10人,因培養人才眾多,故在2001年,友誼村被《東方城鄉報》、《市場周刊》稱為秀才村。富強村、友誼村合作醫療衛生室創建于1968年,培訓赤腳醫生各5人,衛生室備有常用醫械和藥物,2008年,村衛生室重新建造,2009年5月一起搬入黃路村新合作醫療衛生室。 2002年11月,富強與友誼兩村合并,建黃路村,村民委員會設在原富強村。自黃路村建成后至今,村委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不成績。2006年被評為上海市村容“整潔村”、市級“衛生村”,2008年-2009年度文明星級單位、2010年浦東新區文明村榮譽稱號。由自然村富強村和友誼村組成。總人口6889人。其中:本村戶數2081戶,本村人口4781人,農保人口35人,鎮保人口4070人,城保人口676人;外來人口2108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00.00畝,糧田10.00畝,常年菜田50.00畝,林地259.10畝,魚塘44.00畝,畜禽場36.90畝。我村2012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15.00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581.00元。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