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浦口區泰山街道天景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0111001 | 身份證前6位:320111 |
長途區號:025 | 郵政編碼:210000 |
隸屬政區:泰山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蘇A | |
天景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泰山街道天景社區于2009年6月由原黃姚、林場社區合并而成,位于泰山街道的西北部,老山的東南側,山腳下有一天然深井,井內常年水旺不涸,清澈甘潤。天井直徑約2米,深百余米,是遠古年代火山爆發導致地殼變動而形成的天然景觀,天景社區因此得名。
天景社區由原林場村、黃姚村、碧泉家園小區、金泉泰來苑小區、玫瑰花苑小區、華僑綠洲小區六個部分組成。總區域面積5平方公里(7500畝),丘陵山地占60%(4500畝),東至朱家山河,南至沿山大道,西至老山,北至浦泗路國道的一個四邊形框架內,轄區內交通便捷,有“一水相依(朱家山河),二道相匯(104國道與沿山大道以泰工路相匯),三線縱橫(津浦鐵路線、寧啟鐵路線、揚子鐵路專用線),四校毗鄰(東大、南大、省交通廳干校、陸指)”,總人口約12000人,其中暫住人口、常住居民人口和常住農業人口比例各占1/3,下轄17個組,其中大居民組3個,農業組14個。
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化社區功能,形成共同管理、共促繁榮、共建文明、共保平安的社區運行機制,不斷提升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2008年,實現工業產值9.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工業增加值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920萬元,集體可支配收入460萬元,人均收入達11515元,推薦就業300人次,在南京市百強村排名第16位,先后獲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創建平安江蘇先進集體”、浦口區委、區政府授予的區級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大膽的探索實踐,天景社區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一是形成了黨總支會議決策紀要制度;二是社區創建了五個二級服務站,把直屬支部建在二級服務站上,規模非公企業成立黨支部;三是成立紅色驛站,流動黨員服務站;四是創新用人機制,著重干部培養;五是規范居民代表證,成為管理成熟小區和自然組的通行證。
天景社區不僅達到了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的兩翼齊飛,而且有著深厚的天然文化底蘊,轄區內共有四處較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一是營盤山遺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屬新石器時代,營盤山出土的陶塑男性面具被命名為“金陵始祖”。 二是曹營關,距今1800年,傳說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時,帶領10萬大軍來到此處(當時是長江邊),被浩瀚的長江攔住去路,無奈在此安營扎寨準備渡江,故命名曹營關。三是朱家山河,歷經明清兩朝410年,屢開屢停,在吳長慶和左宗棠率軍隊開挖下,直至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才大功告成,《江浦縣志》稱:“五百年未竟之功奏于一旦。”四是碧泉,水資源豐富,屬深層地下熱水資源,水質好,常年恒溫22℃。這些天然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在今后的工作中,天景社區的兩委會成員將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生態、富裕、和諧”新浦口目標,夯實經濟基礎,壯大集體經濟,美化社區環境,做好民生工程,為新社區城市化進程推向新高度譜寫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