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貢覺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地區東部?偯娣e6323.11平方千米?側丝4萬人(2003年)。
基本概況
貢覺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唐古拉橫斷山脈北段,金沙江上游西岸,位于東經97°51'43″至98°58'53″,北緯30°11'58″至30°15'55″之間,全縣幅員面積6268.31平方公里。東與四川境內白玉、巴塘縣隔江相望,南連芒康和川藏南線(國道318線)198公里,西鄰察雅、昌都,北接江達和川藏公路(國道317線)79公里,西經昌都(254公里)至拉薩1374公里,東越金沙江、康定至成都1196公里。
全縣現轄一個辦事處(副處級),一鎮十一鄉,貢覺片一鎮五鄉即:莫洛鎮、相皮鄉、哈加鄉、阿旺鄉、拉妥鄉、則巴鄉;三巖片六鄉即:雄松鄉、敏都鄉、克日鄉、羅麥鄉、木協鄉、沙東鄉。三巖辦事處設在敏都鄉。
貢覺縣政府網站http://www.xzgongjue.gov.cn/。
貢覺藏語意為“貢”-在“覺”地方定居。民主改革前,貢覺分為貢覺宗和三巖宗,屬昌都28宗之列。1959年10月1日貢覺縣人民政府成立,1966年底縣駐地由莫洛村遷至喀沙。
該縣屬藏東南三江流域的橫斷山峽谷區。群山連綿,山高峰銳,谷深坡陡,丘原交錯,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高山、森林、草原并存。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最低海拔2570米,最高海拔5443米。平均海拔4021米。地貌大體可分為東南峽谷區,西部河谷區和西南谷原區。屬藏東南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山地氣候區。氣溫垂直變化明顯,氣溫偏低,日溫差較大,年無霜期80天。年降水量斗25.5毫米。年日照時數約2100小時。境內自然災害較多,常見的有干旱、冰雹、洪水、霜、雪、地震、滑坡、泥石流、風沙等。
礦產資源主要有砂金、銅、鉛、鋅、鹽、煤、石灰石、石膏等。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有豹、熊、小熊貓、狼、漳、鹿、狐貍、滇金絲猴、野豬、野牛、巖羊、蟲草、知母、貝母、雪蓮、大黃、膀香、鹿茸等。
貢覺縣農業為半農半牧型。農作物主要有青棵、冬小麥、春小麥、芥麥、扁豆、豌豆、油菜、元根等。畜牧業以飼養耗牛、黃牛、綿羊、山羊、馬、驢、騾等為主。林木種類以松、柏、楊、摔等為主。
現有縣農具廠和一些民族手工業。
全縣8鄉通了公路,通車里程達313公里。青貢公路與川藏公路相通,是進出貢覺的主要交通線。
土特產品主要有膀香、蟲草、貝母、鹿茸、松茸及畜產品。 喀沙建于1965年10月。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地勢乎闊,氣候溫暖,人口千余人。有供銷、獸防、電影放映、學校等基礎設施。公路北接川藏線、南通7個鄉。
貢覺的風土人情獨具一格,多與宗教有關,涉及生活各個領域。
自然地理
貢覺縣屬東南三江流域的橫斷山峽谷區。群山連綿,山高峰銳,谷深坡陡,丘原交錯,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步,高山、森林、草原并存。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最低海拔2570米,最高海拔5443米。平均海拔4021米。地貌大體可分為東南峽谷區,西部河流區和西南谷原區。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
貢覺縣屬藏東南三江流域的橫斷山脈峽谷區,這里群山連綿起伏,谷深坡陡,丘原交錯,河流縱橫。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分為東南峽谷區,西北部河谷區和南部草原區,最低海拔2570米,最高海拔5443米,平均海拔4021米。
貢覺縣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常年性大小河流二十余條,全縣大小湖泊46個,水塘96座,蓄水8萬立方米,引水渠450條,可灌耕地3.2萬畝,保灌28500畝。
貢覺縣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最高海拔5021米,最低海拔2570米,縣城莫洛鎮海拔3640米。受緯度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年平均氣溫6.3℃,七月份平均氣溫14.6℃,日平均氣溫O℃以上將續245天,無霜期85天,年平均降雨量480毫米;全年日照約為2100小時。整個氣候有五個特點:一是氣溫偏低,年差小,春季相連,冬季較長;二是降雨量偏少,水熱同季,旱雨分明;三是土溫低于氣溫,凍土時間長;四是晴天,日照時間長,輻射強,晝夜溫差大;五是立體氣候顯著,災害性天氣較多。
人口民族
貢覺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地區東部?偯娣e6323.11平方千米?側丝4萬人(2003年)?h人民政府駐莫洛鎮,郵編:854200。2003年底,貢覺縣總人口428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64人,占3.89%;其中農業人口4971戶,33970人,分別占農牧戶總戶數6024戶的82.52%和總人口的82.56%。
民風:每當春播和秋收時節,人們常在田間地頭聚集、喝青錁酒、唱歌跳舞盡情歡笑。并與過路人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與之對歌,對不上者則罰以飲酒。
婚姻:當地婚姻別具特色。農牧區大部分男女婚姻由父母包辦,不論是娶媳婦還是招女婿,子女無權過問。舉行婚禮前,雙方互贈禮物。
喪葬:一般為-,死者的親屬、兒女、親戚都不送葬,由寺廟僧人念經超渡后抬上-臺,將其分割后喂老鷹。
2003年底,貢覺縣總人口428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64人,占3.89%;其中農業人口4971戶,33970人,分別占農牧戶總戶數6024戶的82.52%和總人口的82.56%;牧業人口1053戶7175人,分別占農牧總數的17.48%和總人口的17.44%;在農牧業總人口0有勞動力15917人,占農牧業總人口的38.69%,其中男勞8325人,占總勞力的52.3%;總人口中藏族占比例較大,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僅有少數比例。
經濟概況
國民經濟完成指標。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4953萬元,比上年增長88.2%;農村經濟總收入10425.42萬元,比上年增長22.6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收入6912.99萬元,第二產業實現收入1009.92萬元,第三產業實現收入2502.51萬元,實現財政收入30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85元,其中現金收入1160元。
農牧業生產。全縣播種面積57428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3000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0600畝,豆類播種2000畝,試播玉米20畝,油菜播種8100畝,蔬菜播種500畝,飼料作物播種3900畝。良種推廣面積45000畝,良種覆蓋率達85%。糧食總產量2620萬斤,比上年增長120萬斤,油菜籽總產量82.7萬斤。各類牲畜2003年末存欄數26.2萬頭(只、匹),出欄76384頭(只、匹),綜合出欄率為27.7%,綜合商品率為47%。肉類總產量0.312萬噸,奶類總產量0.41萬噸,皮張產量7.1萬張,毛絨產量103.36噸。
“天!奔傲謽I生產。2001年該縣主動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落實了天然林保護面積21.2萬公頃,加大了森林管護力度,堅決遏制了亂砍濫伐行為。十多年來,全縣境內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2003年又完成了全縣林權登記發證工作。根據國家的安排和大力支持,從2001年起開展了“天保”生態安置工程,三年來采取異地、就地搬遷安置818戶,5140人,有效地改善了沿江水土保持環境。結合生態搬遷工程,還在三巖片區沿江地區大力開展農產品結構調整,廣泛種植經濟林木,如今桃子、蘋果、梨等水果已開始掛果。多年來全縣人民積極開展人工植樹造林活動,完成了跡地更新1050畝,成片造林840畝,四旁義務植樹3.15萬株,封山育林16000畝。在縣城附近營造生態公益林1055畝。僅2003年、2004年兩年,全縣干部職工就在縣城附近馬曲河沿岸集中成片植樹達13.3萬株。
鄉鎮企業、民族手工和多種經營收入。2003年全縣鄉鎮企業產值實現580萬元,收入420萬元。民族手工業產值127萬元。收入16萬元。多種經營(含勞務收入)實現收入2850萬元。
財稅和金融工作。通過采取增收節支措施,初步建立了會計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購制度,2003年度全縣財政收入完成303萬元,比上年增長77萬元;稅收完成250萬元,比上年增長90萬元。金融信貸在保證重點發展資金需要,不斷調整信貸結構,以實物信貸等多種形式,努力為”三農”服務。2003年度縣農行累計發放各項貸款4868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835萬元,其中農業貸款2734萬元。貨幣凈投放424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3萬元。
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全縣工商業個體戶注冊達219戶,從業人員384人,注冊資金達到443.3萬元。 2002年東風汽車公司對口援助該縣,兩年來東風汽車公司積極加大對我縣的援助力度。2003年援建阿旺鄉草場灌溉項目300萬元,雄松鄉水渠200萬元;損建縣委人大政府綜合辦公大樓450萬元,干部周圍房150萬元;向各鄉鎮捐贈辦公設備經費130萬元,解決交通工具13輛東風輕卡汽車。充分體現了東風汽車公司全體員工對我縣人民的關懷和大力支持。
行政區劃
貢覺縣轄1個鎮、11個鄉:莫洛鎮、敏都鄉、則巴鄉、羅麥鄉、沙東鄉、克日鄉、木協鄉、阿旺鄉、拉妥鄉、雄松鄉、哈加鄉、相皮鄉。共有160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貢覺,藏語意為“貢”-在“覺”地方定居。
民主改革前,貢覺分為貢覺宗和三巖宗,屬昌都28宗之列。1959年10月1日貢覺縣人民政府成立,1966年底縣駐地由莫洛村遷至喀沙。縣府現駐莫洛鎮!
貢覺縣轄1個區,12個鄉(莫洛鄉、木協鄉、雄松鄉、敏都鄉、沙東鄉、羅麥鄉、克日鄉、相皮鄉、哈加鄉、則巴鄉、拉妥鄉、阿旺鄉),162個村委會。
2000年,貢覺縣轄1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3160人,各鄉人口: 莫洛鄉 12012 相皮鄉 6299 哈加鄉 5832 則巴鄉 2652 阿旺鄉 2714 拉妥鄉 2030 木協鄉 2993 雄松鄉 2377 敏都鄉 1950 羅麥鄉 1526 沙東鄉 1855 克日鄉 920。
全國與貢覺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