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郵編:131100 代碼:220721 區號:0438
縣人民0駐前郭爾羅斯鎮。全縣轄8個鎮、14個鄉:前郭鎮、長山鎮、深井子鎮、烏蘭圖嘎鎮、查干花鎮、王府站鎮、八郎鎮、哈拉毛都鎮、寶甸鄉、平鳳鄉、蒙古屯鄉、達里巴鄉、吉拉吐鄉、新立鄉、洪泉鄉、大山鄉、套浩太鄉、長龍鄉、烏蘭塔拉鄉、東三家子鄉、孤店鄉、烏蘭敖都鄉。16個國有農林牧漁場,235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鄉鎮簡介)
前郭爾羅斯鎮(Qianguo'erluosi Zhen)
面積208.23平方千米。人口72273人。轄哈薩爾社區、烏蘭社區、郭爾羅斯社區、查干淖爾社區、蒙古艾里社區、-社區、蒳荷芽社區、巴彥社區等。
原為前郭鎮。2005年更名為前郭爾羅斯鎮。
長山鎮(Chanshan Zhen)
面積416.56平方千米。人口57780人(2005年)。鎮0駐長山。轄青格勒社區、科爾沁社區、滿達社區、索龍嘎社區、蘇莫社區、長山村、卡倫店村、庫里村、新立村、東庫里村等。
由駐地得名。建于1980年3月29日,是一座新城。2005年,將新廟鎮整體并入長山鎮,屬特大鄉鎮。
王府站鎮(Wangfuzhan Zhen)
面積216.64平方千米。人口31567人。鎮0駐王府站。轄吉日嘎郎社區、阿木古郎社區、王府站村、三棵樹村、哈瑪爾村、一部落村、萬寶村、外五家村、新立屯村、二部等。
由駐地得名。民國18年開發,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王府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王府站……
海渤日戈鎮(Haiborige Zhen)
面積579.96平方千米。人口24080人。鎮0駐深井子。轄深井子村、朝陽堡村、雙龍山村、閻家窩堡村、長發村、孤楊村、腰井子村、十家戶村、、七棵樹村、旱龍坑村等。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深井子十一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深井子……
烏蘭圖嘎鎮(Wulantuga Zhen)
面積451.22平方千米。人口26659人。鎮0駐大老爺府。轄烏蘭圖嘎村、大德營子村、岱音村、浩勒寶坨子村、萬寶山村、大房身村、花坨子村、高家圍子村、八大戶村等。
系蒙語,漢譯為“紅旗”。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大老爺府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大老爺府鄉……
查干花鎮(Chaganhua Zhen)
面積750.58平方千米。人口20535人。鎮0駐查干花。轄烏蘭花村、白音花村、長發村、腰五井子村、昂格賚村、五家戶村、晏家窩堡村、腰英吐村、查干花村。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查干花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查干花鄉,……
八郎鎮(Balang Zhen)
面積665.56平方千米。人口35738人(2005年)。鎮0駐八郎屯。轄八郎村、西上臺子村、東風村、北上臺子村、塔虎城村、曙光村等。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八郎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八郎鄉,……2005年,將穆家鄉整體并入八郎鎮,屬特大鄉鎮。
哈拉毛都鎮(Halamaodu Zhen)
面積255.77平方千米。人口24502人。鎮0駐王府屯。轄王府屯村、朝陽村、章京營子村、春光村、橋南村、前哈拉毛都村、孫家窩堡村、后店村、小城子村、哈崩店村等。
由駐地得名。1962年成立卡拉木公社,1981年更名為哈拉毛都。
平鳳鄉(Pingfeng Xiang)
面積211.51平方千米。人口28464人。鄉0駐田家窩堡。轄平鳳村、朱家窩堡村、黑崗子村、郎家窩堡村、長江村、郭家窩堡村、太平山村、八家戶村、嫩江村、孔家圍等。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平鳳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田家鄉,……
達里巴鄉(Daliba Xiang)
面積230.97平方千米。人口11331人。鄉0駐達里巴屯。轄達里巴村、吉郭村、額仁套寶村、燈籠山村、四家子村。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達里巴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達里巴鄉,……
白依拉嘎鄉(Baiyilaga Xiang)
面積331.11平方千米。人口28282人。鄉0駐常家圍子。轄常家圍子村、白-窩堡村、訥日吐村、白依拉哈前營子村等。
由所轄白依拉哈屯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吉拉吐區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為韓家店……
蒙古艾里鄉(Menggu'aili Xiang)
面積520.11平方千米。人口32322人(2005年)。鄉0駐前寶勒太屯。轄前寶勒太村、西索恩圖村、云字井村、雙昆村、二家窩堡村、蒙古艾里村、腰出字井村、新戎村、外七村、圖那嘎等。
由駐地原蒙古屯大隊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前乾邊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云蒙鄉,……2005年,將重新鄉整體并入蒙古艾里鄉,合并后鄉0設在重字井村(原重新鄉0所在地),屬特大鄉鎮。
吉拉吐鄉(Jilatu Xiang)
面積231.66平方千米。人口30767人。鄉0駐錫伯屯。轄錫伯屯村、七家子村、老吉拉吐村、扎拉吐村、扎罕布勒格村、上嘎罕扎布村、下嘎罕扎布村、咚勒赫村。
由原駐地吉拉吐屯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吉拉吐區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曾為吉拉吐……
套浩太鄉(Taohaotai Xiang)
面積154.87平方千米。人口14071人。鄉0駐套浩太。轄套浩太村、兩家子村、套浩村、腰圍子村、查干吐莫村、堿巴拉村、長坨子村。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套浩太區人民0,1956年撤區劃鄉為套浩太太陽……
大山鄉(Dashan Xiang)
面積170.27平方千米。人口20003人。鄉0駐大滿土山。轄大山村、上格斯戶村、下格斯戶村、北坨子村、額如村、北圍子村、雙榆樹村、波拉戶村、土城子村、磚廠村等。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大山區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后為大山鄉……
洪泉鄉(Hongquan Xiang)
面積173.67平方千米。人口19255人。鄉0駐雙發屯。轄洪泉村、老北井子村、大青坨子地、胡勒斯村、東升村、東井子村、太平莊村、尖山子村、葦蘆坨子村。
因革命烈士馮洪泉而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第二聯防區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后為洪泉……
長龍鄉(Changlong Xiang)
面積220.09平方千米。人口19173人。鄉0駐小-荒。轄長龍村、老錢柜村、大興村、六股道村、葦蘆山村、大合村、長山堡村、巨龍山村、雙先村、大洼村。
由所轄屯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農安三盛玉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后為長……
烏蘭塔拉鄉(Wulantala Xiang)
面積294.94平方千米。人口19929人。鄉0駐東萬寶山。轄烏蘭塔拉村、太平村、蓮花山村、劉家村、哈沙吐村、謝力嘎村、腰哈沙吐村、新莊村、大什門村、烏蘭扎拉嘎村等。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大老爺府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后為烏蘭……
東三家子鄉(Dongsanjiazi Xiang)
面積259.45平方千米。人口1514?人。鄉0駐小廟子屯。轄東瓦房村、老東三家子村、烏日都巴拉村、西太平村、東太平村、前盟吐村、天德村、北三家子村、小廟子村。
由所轄屯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東三家子區人民0管轄,1956年撤區劃鄉后為……
浩特芒哈鄉(Haotemangha Xiang)
面積216.44平方千米。人口16764人。鄉0駐東孤店。轄老孤店村、西波音村、烏珠爾村、周家村、浩特芒哈村、土莫文德爾村、保安村、鄭家村、張家圍子村。
由駐地得名。……1980年成立孤店公社,1983年改為鄉,2005年更名為浩特芒哈鄉。
烏蘭敖都鄉(Wulan'aodu Xiang)
面積265.23平方千米。人口15674人。鄉0駐烏蘭敖都屯。轄烏蘭敖都村、達日哈都村、楊家圍子村、蒙戶村、浩勒寶村、紅衛村、統領窩堡村、趙泉窩堡村、后蒙戶村。
由駐地得名。民國時期,歸郭爾羅斯前旗親王府管轄。1945年為查干花區人民0管轄,1958年為黑帝廟公社……
寶甸鄉(Baodian Xiang)
面積154.58平方千米。人口14167人。鄉0駐寶甸屯。轄靠勺山村、青山村、韭菜坨子村、二道梁子村、西羅家圍子村、聚寶山村、曲家圍子村、孤店村、長立村。
由駐地得名。……1988年11月成立寶甸鄉。
紅旗農場(Hongqi Nongchang) 面積45.57平方千米。駐七家子站。轄紅旗農場一大隊、紅旗農場二大隊、紅旗農場三大隊、紅旗農場四大隊、紅旗農場五大隊、紅旗農場六大隊等。建于1951年,1953年更名為七家子水田農場,1965年更名為紅旗農場,1979年歸前郭縣灌區管轄。
紅光農場(Hongguang Nongchang) 面積66.61平方千米。駐白沙坨子。轄紅光農場一隊、紅光農場二隊、紅光農場三隊、紅光農場四隊、紅光農場五隊、紅光農場六隊、紅光農場七隊等。1964年建白沙坨子農場,1966年9月更名為紅光農場至今。
蓮花農場(Lianhua Nongchang) 1980年建立農場,命名為前郭縣灌區蓮花泡機械農場。由駐地有一蓮花泡得名。面積21.27平方千米。駐拉拉崗子。轄蓮花泡機械化農業隊、拉拉崗子、雙崐大隊。
國營八郎農場(Balang Nongchang) 1969年建場,1975年改為創業農場,1981年更名為八郎農場。面積10平方千米。駐三隊。轄創業農場一隊、創業農場二隊、創業農場三隊。
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 是2002年11月29日經省0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2006年被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圖
鏈接
歷史沿革
地名 “郭爾羅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羅喇斯”的譯音,意為“江河”。前郭爾羅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爾羅斯語意為“江南”。
建置沿革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本地為穢貊地。漢、魏、晉、南北朝中期屬夫余國。唐初為高句麗所據。在唐代的渤海時期屬渤海夫余府。遼代,本地為契丹二十部游牧地,屬上京道臨潢府長春州轄(長春州址即前郭縣八郎鄉北上臺子村北塔虎城遺址)。金初,仍屬長春州轄。天德二年(1150)長春州降為縣。承安三年(1198),于長春縣置泰州后,隸屬泰州昌德軍。元代屬開元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后,歸遼陽行省、中書省管轄。
明初,為元初功臣木華黎的后代納哈出所控。明洪武二十年(1387),納哈出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明置泰寧、朵顏、福余三衛指揮使司,此時本地屬三衛轄。明洪熙元年(1425),東部“韃靼”內亂,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被逼游于福余衛,后為福余衛長。明正統十二年(1447)春,泰寧、朵顏、福余三衛進攻明朝,被明軍打敗。這時蒙古瓦喇、也先來犯,三衛不支,泰寧、朵顏降也先,獨福余衛長奎蒙克塔斯哈喇避走腦溫江(嫩江),據其地,號嫩科爾沁。明嘉靖年間,嫩科爾沁分四部,即科爾沁部及其右翼扎賚特部、杜爾伯特部、左翼郭爾羅斯部。郭爾羅斯部分給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孫(哈布圖哈薩爾十六世孫)烏巴什,號二旗。
清崇德元年(1636),烏巴什之孫(奎蒙克塔斯哈喇五世孫)固穆,因征明有功,參加皇太極稱尊大典,敘功封為“扎薩克輔國公,詔世襲罔替”。從此,郭爾羅斯部二旗為固穆所轄。順治五年(1648),固穆從兄布木巴-為“扎薩克鎮國公,詔世襲罔替”。郭爾羅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確疆界,分為前、后(南、北)旗,固穆系世掌前旗(俗稱南公),布木巴系世掌后旗。此為郭爾羅斯前旗旗制之始。清朝實行盟旗制,郭爾羅斯前旗與后旗同科爾沁六旗、杜爾伯特旗、扎賚特旗會盟于哲里木。郭爾羅斯前旗屬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統屬于清朝理藩院。郭爾羅斯前旗政務受吉林將軍監督。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初期沿襲清朝建制,郭爾羅斯前旗仍屬哲里木盟。1932年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屬吉林省轄。
1945年,東北光復后,由于時局的變化,郭爾羅斯前旗曾幾易隸屬關系。1946年1月,隸屬吉江省行署;同年2月成立郭前旗0,6月隸屬遼吉省三專署;9月隸屬遼吉省二專署;1948年7月隸屬嫩江省;1949年5月劃歸吉林省轄。(另一資料:1945年,郭前旗建立民主0。12月,歸吉林省直轄。1946年1月,歸吉江行政區。5月,歸劃遼吉行政區第三專區。8月,歸遼吉區直轄。12月,歸遼北省第三專區。1947年10月,歸遼北省直轄。1948年2月,歸遼北省白城子后方辦事處。7月,劃歸嫩江省管轄。10月,劃歸嫩江省白城子辦事處。1949年4月21日,郭前旗從嫩江省劃歸吉林省管轄,為省直轄縣。)
1955年9月27日國務院第19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撤銷郭爾羅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決定”。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4月,隸屬吉林省白城地區專員公署(另一資料:7月3日,劃歸白城子專區管轄)。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準成立松原市,隸屬吉林省松原市。
境域變化
清順治五年(1648)郭爾羅斯前旗設治,旗境面積遼闊,東界烏拉河(今第二松花江),鄰伯都納;西界博果圖,接科爾沁左翼界;西南界巴彥濟魯克山,接科爾沁左翼界;南、東南界柳條邊,接吉林界;北界拜格臺和碩,接科爾沁右翼后旗界;東北接嫩江,接科爾沁右翼界;西北界庫勒恩博噶,接科爾沁右翼前旗界。東西寬180千米,南北長295千米,面積約45600平方千米。包括今前郭、農安、長嶺、乾安縣及長春、九臺、德惠的部分地方。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恭格喇布坦招民私墾,打破了長期沿襲的蒙地封禁政策。嘉慶五年(1800)第一次開放伊通河、飲馬河、霧開河一帶,計墾荒七扣實地419256坰,同年在該地設長春廳。道光四年(1824),第二次開放農安一帶。1827年,續放沐石河夾荒、龍灣夾荒,計墾荒256714坰。光緒十四年(1888),第三次開放伏龍泉一帶,共計墾荒七扣實地117000坰。1889年設農安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六月,齊默特色木丕勒發布奈銀吐(今德惠)招墾告示,丈放招墾新荒266方,共12760坰。此為第四次丈放荒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第五次開放長嶺一帶毛荒,共計30萬坰,當年設長嶺縣。中華民國15年(1926)4月,經吉林省長張作相與郭爾羅前旗扎薩克、哲里木盟盟長齊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勘放郭爾羅斯前旗西部荒地,即達布蘇(乾安)荒,設官治理,經雙方妥協簽字。省署委徐晉賢為放荒 總辦,于長嶺縣屬泰和鎮設立總局,名為“吉林勘放蒙荒總局”。至11月,全荒丈竣,計整井274(每井36方,每方45坰),破井35(即邊界地不能成方者),共計全荒面積472770.43坰。從1800年至1927年,經過六次開放,郭爾羅斯前旗的境域逐漸縮小,形成1992年以前的前郭縣境域。
1992年6月6日松原市成立,根據《國務院關于吉林省設立松原市的批復》(國函[1992]60號)決定,將毛都站鎮、鎮郊鄉除紅星村和原前瓦房村郭爾羅斯大路北側外其他大部分村、屯、前郭鎮大部分街、委、達里巴鄉額莫勒村和努很格勒村劃歸松原市扶余區(今寧江區)。形成今日的前郭縣境域。
區劃沿革
清朝蒙古王公貴族統治郭爾羅斯前旗時,推行努圖克(區)、嘎查(村)制度。全旗劃分為4個努圖克,即王府一帶為公努圖克,沿江地區為塔虎努圖克,西北(今乾安縣)一帶為達布蘇努圖克,西部為昂格賚努圖克,下轄500個嘎查。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北洋軍閥0從其統治階級利益出發,宣布完全繼承清0原對蒙古“羈縻制馭”的政策,保證尊重蒙古固有的各項封建特權。同年8月19日,《蒙古待遇條例》規定:“各蒙古王公原有的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
1927年,建立乾安縣,達布蘇努圖克劃出并撤消。1937年9月,旗內設5個努圖克,32個嘎查,500個自然屯。1940年,實行“區、村”建制。旗內設一個前郭旗街公所,13個努圖克(區),105個嘎查(村),412個自然屯。
1946年2月,郭前旗0成立。同年建立了城關區、王府區、吉拉吐區、八郎區、新廟區、達里巴區、兩家子區、前乾邊區、深井子區、大老爺府區、查干花區、東三家子區,共12個區。1947年6月,又建立了平鳳區、洪泉區,共設14個區。1948年3月,各區建立了村級政權,全旗劃14個區,146個行政村(街),旗0設在城關區(現前郭鎮)。1950年8月,改地名稱謂為數字序列稱謂;計有14個區,146個行政村(街),544個自然屯。
1953年秋,建扎拉吐朝鮮族自治村和大老爺府蒙古族自治村。12月將查干花區改稱“查干花努圖克蒙古族自治區”。
1956年2月,撤消扎拉吐朝鮮族自治村,成立吉拉吐朝鮮族鄉。3月,根據0吉林省委指示,并區劃鄉,將146個行政村(街)改為42個鄉(鎮),鄉、鎮0機構稱人民0;前郭鎮為區級鎮、新廟鎮為鄉級鎮。4月,各級人民0改稱人民委員會;同時設立大老爺府、王府、新廟3個區公所。1957年4月,王府、新廟區公所撤消;為加強西部工作,又增設查干花區公所。
1958年4月,縣人民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前郭縣行政區劃變動的命令”。區公所全部撤消,設2個鎮,將40個鄉合并為21個鄉,即前郭鎮、新廟鎮、八郎鄉、平鳳鄉、大崗子鄉、木頭西北鄉、達里巴鄉、重新鄉、套呼太鄉、朝鮮族鄉、七家子鄉、韓家店鄉、王府站鄉、卡拉木鄉、洪泉鄉、大山鄉、深井子鄉、長龍鄉、大老爺府鄉、烏龍架海鄉、東三家子鄉、查干花鄉、黑帝廟鄉。鄉、鎮0機構仍稱鄉、鎮人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開始,將23個鄉(鎮)合并成政社合一的17個公社;公社下設管理區,管理區下設生產隊。同年12月,又將17個公社合并為14個公社,即:前郭鎮、新廟鎮、吉拉吐、平鳳、王府、洪泉、套呼太、東三家子、八郎、達里巴、重新、深井子、查干花、烏蘭圖嘎公社。
1961年4月,前郭旗公社劃出鎮郊公社(1962年5月又并入前郭鎮公社);吉拉吐公社劃出新立公社;王府站公社劃出卡拉木公社;洪泉公社劃出大山公社;深井子公社劃出長龍公社;烏蘭圖嘎公社劃出烏龍架海公社;查干花公社劃出黑帝廟公社。同年5月,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員會(1962年5月撤銷)。1962年,改管理區為生產大隊。1964年4月,從新廟鎮公社和達里巴公社劃出木頭站公社。1965年4月,從新廟鎮公社劃出新豐公社;共22個公社,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75年11月,從前郭鎮公社劃出鎮郊公社;共23個公社。
1980年初,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轄24個公社、3個鎮,226個生產大隊,l181個生產小隊。3月,又劃出穆家、蒙古屯、孤店3個公社和長山鎮。至此,全縣有27個公社。
1983年10月,根據中央關于改變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的指示,改為鄉、鎮制。前郭鎮公社、新廟鎮公社、長山鎮公社改為前郭鎮、新廟鎮、長山鎮,鎮下設街,再下設委;其余24個公社改為鄉,下設村,再下設社。全縣轄3個鎮、24個鄉。
1984年12月,經吉林省0批準,將王府站、毛都站、深井子、烏蘭圖嘎、查干花5個鄉改為鎮。1985年,全縣有8個鎮、19個鄉,共轄241個村、11個街、599個自然屯。
1988年11月,縣內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套浩太鄉劃分出寶甸鄉(12月25日成立);撤銷新豐鄉,原新豐鄉所轄11個村分別劃歸新廟鎮和長山鎮。自1986年至1991年末,全縣有前郭、長山、王府站、深井子、烏蘭圖嘎、新廟鎮、蒙古屯、寶甸、新立、東三家子、烏蘭敖都、孤店鄉等12個鄉鎮又劃出16個行政村和3個街道辦事處,并組建村委會和居委會。新廟鎮鐵南街更名為新廟街。1991年,全縣共有8個鎮、19個鄉,共轄257個村、14個街、599個自然屯(不含部分鄉鎮、村的牧場)。
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吉林省松原市。將前郭縣毛都站鎮,前郭鎮的團結、繁榮、建設、原江、松江、鐵西、民主街道辦事處,勝利街的勝安、勝民、勝合、勝慶、勝豐五個居委會員會,育才街道辦事處的民景、民建兩個居委會員會,鎮郊鄉的賀爾其勒村、西郊村、單家圍子村、于家圍子村、孫喜窩堡村、革新窩堡村、倪家窯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村,前瓦房村的郭爾羅斯大路以南至孫喜窩堡村界、凱旋街以東至吉拉吐鄉界部分,達里巴鄉的努很格勒和額莫勒村劃歸松原市扶余區(1995年7月20日,更名為寧江區)。前郭鎮保留了文化街、育才街一部分,同時重新調整劃分街道辦事處,并建立了民主街;原前瓦房村的郭爾羅斯大路以北,凱旋路以西,重新組建鎮南村;吉拉吐鄉的鮮豐村、糧窩村、原鎮郊鄉紅星村劃歸前郭鎮管轄。前郭鎮轄4個村、3個街。其中,毛都站鎮隸屬扶余區(寧江區),由前郭縣代管至2000年1月。
1993年1月,八郎鄉、哈拉毛都鄉撤鄉建鎮。1995年12月,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轄9個鎮、16個鄉,95個居委會、235個村委會。
1998年發生特大洪水,平鳳鄉的所有民堤全部被洪水吞沒,江道內的前八家戶屯、后八家戶屯絕大多數房屋被洪水毀壞。縣委、縣0根據《防洪法》及有關條例,經研究決定撤消前八家戶屯和后八家戶屯,村民整體遷移,分散安置到縣內各鄉(鎮)、村(現仍有村民居住)。全縣共轄9個鎮、16個鄉、235個行政村、7個街、580個自然屯(不含鄉鎮、村牧場)。
2000年,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轄9個鎮、1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67246人,其中:前郭鎮 61267人、新廟鎮 21941人、長山鎮 42607人、深井子鎮 23170人、烏蘭圖嘎鎮 26525人、查于花鎮 20153人、王府站鎮 31884人、八郎鎮 18596人、哈拉毛都鎮 23993人、寶甸鄉 13635人、平風鄉 28158人、穆家鄉 16403人、重新鄉 18091人、蒙古屯鄉 8492人、達里巴鄉 11144人、吉拉吐鄉 20145人、新立鄉 22109人、洪泉鄉 18893人、大山鄉 18723人、套浩太鄉 13779人、長龍鄉 19389人、烏蘭塔拉鄉 19568人、東三家子鄉 14675人、孤店鄉 16424人、烏蘭敖都鄉 11305人、紅旗農場虛擬鄉 9393人、紅光農場虛擬鄉 8458人、紅星牧場虛擬鄉 4369人、查干花種畜場虛擬鄉 3957人。
2002年12月,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轄9個鎮、16個鄉:前郭鎮、新廟鎮、長山鎮、王府站鎮、深井子鎮、查干花鎮、烏蘭圖嘎鎮、八郎鎮、哈拉毛都鎮、烏蘭塔拉鄉、東三家子鄉、烏蘭敖都鄉、孤店鄉、穆家鄉、蒙古屯鄉、套浩太鄉、重新鄉、吉拉吐鄉、新立鄉、長龍鄉、大山鄉、洪泉鄉、達里巴鄉、寶甸鄉、平鳳鄉。
2003年,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面積6980平方千米(根據《吉林年鑒2003》),總人口57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5.7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09%。全縣轄9個鎮、16個鄉:前郭鎮、新廟鎮、長山鎮、王府站鎮、深井子鎮、烏蘭圖嘎鎮、查干花鎮、八郎鎮、哈拉毛都鎮、烏蘭塔拉鄉、東三家子鄉、烏蘭敖都鄉、孤店鄉、穆家鄉、蒙古屯鄉、重新鄉、吉拉吐鄉、新立鄉、長龍鄉、套浩太鄉、大山鄉、洪泉鄉、平鳳鄉、達里巴鄉、寶甸鄉。共有17個國有農林牧漁場,235個行政村,其中民族鄉鎮10個、民族村35個。
2004年,全縣轄9個鎮、16個鄉:前郭鎮、新廟鎮、長山鎮、深井子鎮、烏蘭圖嘎鎮、查干花鎮、王府站鎮、八郎鎮、哈拉毛都鎮、寶甸鄉、平鳳鄉、穆家鄉、重新鄉、蒙古屯鄉、達里巴鄉、吉拉吐鄉、新立鄉、洪泉鄉、大山鄉、套浩太鄉、長龍鄉、烏蘭塔拉鄉、東三家子鄉、孤店鄉、烏蘭敖都鄉。
2005年,撤并3個鄉鎮:將穆家鄉整體并入八郎鎮,合并后0所在地設在八郎鎮,面積665.56平方千米,人口35738人,屬特大鄉鎮;將新廟鎮整體并入長山鎮,合并后鎮0設在長山鎮,面積416.56平方千米,人口57780人,屬特大鄉鎮;將重新鄉整體并入蒙古艾里鄉,合并后鄉0設在重字井村(原重新鄉0所在地),面積520.11平方千米,人口32322人,屬特大鄉鎮。同年,前郭鎮更名為前郭爾羅斯鎮。區劃調整后,全縣轄8個鎮、14個鄉,235個行政村,577個自然屯。
全國與前郭爾羅斯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