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西秀區東關街道馬軍屯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402005 | 身份證前6位:520402 |
長途區號:0853 | 郵政編碼:561000 |
隸屬政區:東關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G | |
馬軍屯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馬軍屯村位于西秀區東關辦事處北片隅,距安順城區8公里,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全村土地總面積4500畝,其中耕地面986積畝,非耕地面積3514畝,轄兩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320戶,總人口1656人, 有黨員27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以種養殖業為主,部分勞務收入為輔。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支兩委團結進取,扎實工作,不斷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村居民自治、民主管理,同時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多種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努力構建和諧“五新”農村,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生產有了新發展,農村文明有了新進步。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好路子,爭取被區委、區人民政府評為一類“五新”村。
選好領頭雁帶百姓致富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干部就是群眾致富的帶頭人。2007年,東關辦事處黨工委結合馬軍屯的村情實際,在該村成功推行了支書、主任“一肩挑”試點,選出的村“兩委”負責人,既是黨員信任的當家人,又是群眾公認的帶頭人。實行“一肩挑”后,實現了管人和管事相統一,減少了村務議事決策環節,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村黨支部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加強以黨支部為進一步建立完善了民兵、調解、工青婦等配套組織。認真組織村“兩委”班子、黨員、村組干部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法規,著力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服務意識,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2008年,村黨支部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共投資16.5萬元新建飲水工程村級活動場所700平方米,黨旗、黨支部工作職責、黨員的權利和義務、“三會一課”制度等規范上墻,配備了村“兩委”辦公室、遠程教育室設備設施。硬化村內街道600米,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干部帶頭動員群眾種植經濟作物
馬軍屯村地處城郊、距兩六公路1公里交通便利,我村以種糧種菜為主,經濟相應落后。因此2009年在東關辦事處的領導關心支持下,村“兩委”引來了黃金梨項目、種植了300畝黃金梨和蘋果樹.同時動員一部分村民種植了西紅柿50畝、生姜30畝、大蔥20畝、葡萄5畝。為廣大村民創造財富打下基礎,村“兩委”召開了群眾大會,集中收看遠程教育節目學習種植技術,并請來了農業部門的專家給村民們上課提高技能和種植預算:常規種植一畝田一年收入1500元。如果改種經濟作物,三年后畝產值可達到8000多元,收入是常規種植的6-7倍。會后,村組干部及黨員戶帶頭先種,300畝優質黃金梨順利種了下去,并建立了協會。
“倉廩足而知禮儀”,現在,環境美了,群眾富了,馬軍屯村的人更容易團結了,在公益事業的建設方面,干勁也更足了,名聲也大了,他們信心十足地步入了良性循環。水溪村發揮地處城郊的優勢,以秀美的村容村貌、千畝經果林為依托,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經果林種植作為主導產業。同時,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真正把馬軍屯建成“經濟有新發展,生活有新改善,素質有新提高,面貌有新變化,文明有新進步”的新農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