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即墨市北安街道辛莊一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282004 | 身份證前6位:370282 |
長途區號:0532 | 郵政編碼:266000 |
隸屬政區:北安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B | |
辛莊一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辛莊一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辛姓來此居住本村,后來辛姓外遷,劉、王、萬、秦、唐等相繼遷來,村名沿用,現分為辛莊一、二、三個行政村。
政區人口 位于即墨城西北五公里處,即劉公路從村中間直接穿過,直至西北劉家莊大沽河,東營上村莊,北臨宋化泉水庫,靠北蘭家莊,西臨郭莊河靠鄭家莊村,南臨營埠路靠李家營村。現隸屬于即墨市北安街道辦事處,村內主要街道、排水溝全部漿砌,兩邊綠化、美化、亮化,三季有花,四季長青。
2005年底全村人口926人,戶數268戶,耕地面積1196畝。人口自然增長率6‰。有王、劉、宋、萬、唐、張、段、衣、李、魏等10余個姓氏,均為漢族。
榮譽稱號 辛莊一村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優美的村容村貌,四通發達的交通環境,良好穩定的社會治安秩序,得到從多投資者的青睞,也使該村成為居住、投資、開發的好地段。該村連續兩年被即墨市委、市政府評為“雙文明村莊”,連續三年被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多年被北安辦事處評為“先進黨支部”“模范村委會”,兩年被評為“突出貢獻村莊”。
產業發展 建國初期至1960年辛莊為一個行政自然村,1960年下半年行政區劃為辛莊一村、二村、三村三個行政村。該村辛莊一村擁有耕地1460畝。多年來,村大力進行農業基礎建設,到2005年全村擁有機井6眼,平塘1處,農業機械總動力260馬力,村集體固定資產120萬元。招商引資先后建廠房、住宅、魚池,修建道路等用地200多畝,現有耕地1196畝,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農業收入年40余萬元,村莊主要勞動力大部分從事二、三產業。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后,該村的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發展,投資80多萬元,上了兩臺變壓器,建成了兩處水源地,向即發工業園供水,年收入60萬元。個體、私營企業也蓬勃發展,外資企業韓滴精密汽配公司,投資500萬元,占地4800平方米,年產值800萬元。到2005年全村個體、私營企業12個,年總產值26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800萬元。
社會事業 建國前,該村群眾科技文化落后,絕大部分兒童不能入不,青壯年文盲占青壯人數的70%,現在擁有占地4800平方米的辛莊小學,可容納300多名學生就讀,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起了微機室、圖書室和實驗室等,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辛莊一村設立了老年人活動室、娛樂室、衛星接受遠程教育、購置了排椅、麻將桌、鑼、鼓等器材,修建了村公園,供村民們休閑、娛樂。
建國前,全村沒有一所診所,村民有病沒錢治,有病無外醫的現象非常普遍、霍亂、天花等傳染病經常爆發。建國后人民政府開始為村民預防,接種各種疫苗,控制了傳染病的流行。現有有“辛莊一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一處,醫護人員3名,醫療設施和醫療水平均有明顯提高。計劃生育專職人員2名,優生優育定期學習講座科普知識。村委每年投資9000多元,為全村村民投保參加即墨市新型合作醫療,村民醫療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民年人均占有糧食80公斤,收入不足30元;1956年人均占有糧食180公斤;1978年人均占有糧食200公斤(以玉米、地瓜粗糧為主),年收入200元。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村民生活逐漸提高,到2005年,人均年收入6018元,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的住房條件也逐步得以改善提高。1949年前,村民住房多為土墻、草屋結構,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到2005年村民住房多為磚混結構,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有不少住戶還住進了二層獨院樓房,村集體出資鋪設了自來水主管道1200米,免費使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每年老年節給60歲以上老人發生活福利150元,現在,干部、村民正在齊心協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