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樺川縣位于黑龍江省東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東經130°16`-131°34′,北緯46°37`-47°14′之間。東與富錦市相鄰,西與佳木斯市接壤,南與集賢、樺南兩縣相連,北與湯原、蘿北、綏賓縣隔江相望。全縣幅員面積2268平方千米(“樺川政府網”),其中縣屬面積1779平方千米;總面積2260平方千米(《簡冊》)。總人口22萬人(2004年)
全縣總人口22萬人,總戶數64,000戶,其中農戶37,690戶,農業人口145,760人。有漢、滿、朝鮮、赫哲等民族。
縣人民政府駐悅來鎮。郵編:154300。代碼:230826。區號:0454。拼音:Huachuan Xian。
全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地少,平原廣,一般海拔60-70米。年平均氣溫2.5°C,1月平均氣溫-24.4°C,7月平均氣溫22.5°C,年降水量476毫米,無霜期133天。
行政區劃
樺川縣轄4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長新街道、榮安街道、建民街道、團結街道;橫頭山鎮、蘇家店鎮、悅來鎮、新城鎮、東河鄉、梨豐鄉、創業鄉、星火朝鮮族鄉、四馬架鄉。縣境內有:江川農場、寶山農場。
歷史沿革
樺川縣名源于“樺皮川”。原指依蘭府南境之樺皮川(今林口縣刁翎鎮),因其地樺樹甚多,故名“樺皮川”。今樺川一帶,遼屬女真五國部之一的“越里篤”部(今悅興鄉萬里河村附近),金屬胡里改路,元屬水達達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屬三姓副都統管轄。1906 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分屬依蘭府和臨江州。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吉林總督、巡撫奏準,于依蘭府南境之“樺皮川”,設置樺川縣。經派員勘察,該地“山深林密,胡匪出沒,治安難防,不宜設治”,故移至依蘭府東北之東興鎮(今佳木斯)設治。 1910年3月1日(清宣統二年正月二十日),樺川縣設治委員到任,籌辦設治事宜,4月4日(農歷二月二十五日)啟用關防。隸屬吉林省東北路道。時逢東興鎮水災,呈請省民政司核議,于同年8月批準,移治悅來鎮。1911年4月(清宣統三年三月),設治委員到悅來鎮丈放街基,修建衙署。中華民國成立后衙署落成,1912年11月,縣署移至悅來鎮。1914年6月,改隸依蘭道。1929年2月,撤銷道制,由吉林省直轄。東北淪陷后,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同年偽縣公署遷至佳木斯。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合江省。19 46年6月,將樺川縣南部地區劃出,設置樺南縣。1947年11月,將富錦縣西部的新城區劃歸樺川縣管轄。1949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樺川縣隸屬松江省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并后,隸屬合江專區管轄。樺川縣政府駐佳木斯市。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樺南縣并入樺川縣;將原樺川縣的新城、悅來、太平、蘇家店等4個區劃歸集賢縣管轄,將長發區的太平山、三家子村,黑通區的新華、靠山村和建國區的蒙古力、新民村共6個村劃歸佳木斯市管轄。3月15日兩縣正式合并,縣人民委員會駐地湖南營鎮,同時改為樺川鎮。1957年 11月23日,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將樺川縣的黑通、西格木、永安、裕太、大來崗、興華6個鄉和四合山鄉的花園屯劃歸佳木斯市管轄。1958年2月,將集賢縣的悅來鎮和蘇家店、孟家崗、豐年、中安、烏龍、新城、東林7個鄉劃歸樺川縣管轄。1959年3月,將悅來、新城、星火3個公社劃歸佳木斯市管轄。1964年5月30日,國務院批準,將佳木斯市所屬的建國、星火、拉拉街、蘇家店、悅來、中伏、梨樹、新城、西格木、永安、大來崗11個公社劃歸樺川縣(但西格木、永安、大來崗3個公社因距縣城過遠,仍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6月5日,國務院批準,恢復樺南縣,以合并于樺川縣的原樺南縣行政區域為樺南縣的行政區域,樺川縣人民委員會遷回悅來鎮。1985年1月,正式撤銷合江地區,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92年,樺川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東與富錦市為鄰,南與集賢、樺南二縣毗連,西與佳木斯市接壤,北以松花江為界與湯原、蘿北、綏濱三縣隔江相望。全境為一沿江狹長形狀,總面積2645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5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萬人,占17. 8%;朝鮮、滿、回、蒙、赫哲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其中朝鮮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 54%左右。縣政府駐地悅來鎮。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樺川地縣是由樺皮川而得名。
此地虞時為息慎地;周屬肅慎地;漢晉時挹婁地;魏似后屬勿吉;隋為靺鞨;唐屬靺鞨的黑水部;遼屬女真五國部;金屬呼爾哈路;元為呼爾哈萬戶府管轄;明為努爾干都司統轄;清初屬赫哲喀喇,后歸屬三姓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于樺皮川設縣,宣統二年(1910年)移駐佳木斯;民國元年(1912年)悅來鎮落成,又因佳木斯水患,便將樺川縣移置悅來鎮,隸屬于吉林省依蘭府。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劃屬吉林省依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樺川縣隸屬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公布公署官制,樺川仍歸吉林省所轄,為乙類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樺川縣劃歸三江省所轄。在此后歷次地方行政機構改革中,此縣均隸屬于三江省。直至東北光復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了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并為九省,樺川縣被劃歸合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后,劃東北為三省,又將此縣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2000年,樺川縣轄4個鎮、8個鄉:悅來鎮、蘇家店鎮、新城鎮、橫頭山鎮、星火朝鮮族鄉、東河鄉、梨豐鄉、中伏鄉、悅興鄉、創業鄉、四馬架鄉、永勝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8541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悅來鎮 38202 新城鎮 14435 蘇家店鎮 16493 橫頭山鎮 14595 悅興鄉 11879 東河鄉 9524 梨豐鄉 14811 中伏鄉 9780 創業鄉 17880 星火鄉 3581 四馬架鄉 8761 永勝鄉 8783 江川農場虛擬鄉 12812 寶川農場虛擬鄉 3876
樺川縣轄9個鄉鎮,105個行政村,161個自然屯,6個國營農、林、牧場:悅來鎮、蘇家店鎮、新城鎮、橫頭山鎮、星火朝鮮族鄉、東河鄉、梨豐鄉、創業鄉、四馬架鄉。
鄉鎮簡介
【悅來鎮】 是樺川縣城所在地,距佳市30千米。全鎮轄區面積196平方千米,全鎮總人口6.7萬人。
【橫頭山鎮】 人口1.8萬,區內有兩個國營林場,兩個縣屬農場,轄10個行政村,21個自然屯。
【蘇家店鎮】 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西部,屬平原地區,北鄰哈同公路,南與集賢縣相連,西距佳木斯市區45千米,全鎮轄11個行政村,18個自然屯,總人21,000人,農業人口19,144人,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千米。
【新城鎮】 共有19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268平方米,總人口27600人。
【東河鄉】 位于樺川縣東部,東鄰二九一農場,南鄰集賢縣,西接梨豐鄉,北靠松花江。全鄉面積143.1平方千米,約占全縣十七分之一。轄7個行政村,13個自然屯。鄉政府所在地九陽村,距縣城50千米。全鄉人口10,445人,其中:農業人口9,985人。總戶數2,946戶,其中:農業戶2,779戶。
【創業鄉】 距市區僅20千米,全鄉共有10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128平方千米,總人口18000人。
【梨豐鄉】 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18,316人(其中農業人口15,110人),8個行政村,17個自然屯。
【四馬架鄉】 地處樺川縣西南部,東與集賢縣接壤,西鄰佳木斯郊區。全鄉總面積162平方千米,約占全縣的十六分之一;鄉政府設于四馬架村,距縣城35千米,位于佳木斯東南13.5千米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30°34′,北緯46°40′。全鄉共17個行政村32個自然屯,總人口21,493人。
【星火朝鮮民族鄉】 位于樺川縣城區西南方向,地理坐標東經130°34′—131°16′,北緯46°31′—47°14′。東與創業鄉接壤,西鄰佳木斯19千米,北臨松花江3千米,南靠304國道,東距樺川縣城所在地14千米。總面積為33.6平方千米。全鄉6個行政村,1428戶、總人口5408人,朝鮮民族率為100%。
地圖
全國與樺川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