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恒春村歷史上曾有名:王倉、恒山、恒蒼,因恒蒼與本縣角美鎮恒蒼村同村名,1980年龍海縣政府同意把我恒蒼村名改為現在恒春村。 恒春村位于龍海市南部,又是漳州南郊,距漳州12公里,東南鄰馬嶺村1公里,西鄰蔡坑村1公里,南鄰林前村1公里,北鄰顏厝鎮上半林村2公里,村落面積1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1100多人,260多戶一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 恒春村舊屬福建龍溪縣十二三都,林尾保恒蒼社,建社開基初期有李姓、翁姓、洪姓、蔡姓四姓共居,故現在仍保留角落地名,有洪厝內在現在大井腳,即頂李祖厝左邊院,公厝內在祖厝右邊院,蔡厝內在祖厝本院內。姓翁的歷史上曾出有名人,現存有牌匾文魁一塊,祖厝前埕立有旗桿一臺。但未知什么時間,什么原因翁姓、洪姓、蔡姓三姓離開及遷出,現村中沒有存在,只有李氏居住。 恒春村李氏分為頂和下李二個開基祖,頂李從現老人協會址至公壩止,下李從老協會至簪珉埕,雖然二個開基祖,不同支系,溯源歸一,都是隴西一脈后裔。 恒春村頂李開基祖,李恒山系先祖第八世李孝梓的第十五世裔孫,李考梓由永定湖坑徒漳州府平和散坑金家莊,后移小溪西山莊,至十四世李觀榮(1421-1462年)生有五子,即第四子第十五世李恒山來恒蒼開基興業。 恒春村下李開基祖,因歷史原因有失傳,謹知由草坂(藻苑)遷來,在簪珉埕下李禱厝曾遺留一只楹聯,詞曰“出藻苑居王倉衍我子孫昌盛”,另一聯已失,經查訪獲知,華安草坂后裔李氏原系薌城浦南鎮渡東村遷入,而渡東村李氏由龍文區郭坑鎮扶瑤村的開基始祖李伯瑤(唐圃佐陳元光父子平蠻主將之一),現下李開基始祖為華安草坂遷來開基。 恒春村后是山,一片山林有松羅、松柏、楓、柯等千年參天樹木,株徑多為二至三人合抱,高數十丈,蒼隆茂盛,在漳州城可望及,1958年大煉鋼鐵被砍伐殆盡。現種荔枝,村前面是一條溪流,水從程溪流經本村匯入浦南仔九龍江,村經常受水淹成災,1970年水利部門統一規劃水利改造,把溪道向前移出300米,減少水害,溪流盛產魚蝦等水產。 恒春村古時是漳州南郊被稱為小臺灣的村,四季水果飄香,盛產有楊梅、桃李、荔枝、龍眼、柑桔、鳳梨、柚、柿、蘭花等聞名。 恒春村民俗廟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又是元霄節,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動參加,舉行到次日一點結束,是村傳統群眾性最熱鬧一天。農歷七月尾,月大30日,月小29日是普渡日,是各家各戶請客招待親戚朋友大-,主人用最豐富菜肴招待客人。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