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楊嘉橋鎮是湘潭縣15個建制鎮之一,1995年由原河口區的楊嘉橋鎮、峽山口鄉和原石潭區的雁坪鄉、荊州鄉合并而成,是湘潭縣唯一跨區撤并的鄉鎮。楊嘉橋鎮位于湘潭縣西部,漣水河畔,距市、縣城較近,交通十分便利。全鎮轄楊嘉橋、峽山口、荊州、雁坪4個管區,41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573個村民小組,11個居民小組。2006年年底人口60929人,16103戶。
楊嘉橋鎮的名稱由來已久,因當地鄧家壩村有一楊嘉橋,日久形成地名, 楊嘉橋鎮并逐步形成集市。解放后,曾一度被劃為楊嘉橋鎮。1961年夏,楊嘉橋公社舊址由周民祠繡房搬至楊嘉橋電廠街再度新建社房,坐落在現鄧家壩小學西北面(今鎮政府辦公場所)。1984年2月,楊嘉橋公社改稱楊嘉橋鎮,隸屬河口區。1995年4月26日,河口區的楊嘉橋鎮、峽山口鄉和石潭鎮的雁坪鄉、荊州鄉合并成新的楊嘉橋鎮。
-
自然地理
楊嘉橋鎮位于湘潭縣城西部,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分列著虎行山、黑山、金盆嶺三列小山脈,三列小山脈夾雜形成丘陵山地地貌;北部漣水河發源于雙峰縣洋潭水庫, 楊嘉橋鎮流經全鎮境內24.8公里,注入湘江;列雁金河發源于烏石鎮,流經全鎮境內約6公里,于楊嘉橋鎮洪托、洪坪兩村間流入漣水河。虎行山、黑山、金盆嶺山三列小山脈自南向北延伸,在北邊漣水河畔形成沖積平原。全鎮最高處為黑山,海拔110米。丘陵、山地占全鎮土地面積的30%,農田5.9萬多畝,占全鎮土地面積的60%,河流平原占全鎮土地面積的10%。地質結構穩定,成土母質多樣,母質主要有板巖、頁巖、河流沉積物等。丘陵、山地以紅壤為主,占全鎮山地土壤總面積的80%。漣水河沉積物形成的肥沃的河畔沖積平原,約占全鎮土地面積的10%。板巖、頁巖風化物主要分布在雁坪、楊嘉橋管區內,形成的土壤土層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土不易流失。
全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夏秋較長,冬春較短。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夏季高溫多雨,適宜兩季水稻。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多為低溫陰雨。全鎮的丘陵區多屬鐵鋁成份較多的紅壤,偏酸性;漣水河畔沖積平原,肥力較高。適合酸性土壤生長的林木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油茶、油桐、楠竹等;常綠闊葉林有樟樹、冬青等;落葉闊葉林有香楓、梓林、泡桐、栗樹等,多分布在丘陵地區。山地以種植茶葉和柑桔為主。鎮內水田區,因長期耕耘培肥而覆蓋較厚的水稻土。荊洲管區屬漣水河畔沖積平原形成的水田,面積大,地勢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1984年國家開始號召退耕還林以來,植被恢復迅速,到2006年,森林覆蓋率達51.5%。
-
特色經濟
楊嘉橋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養殖業是傳統的支柱產業,全鎮年發展生豬22.2萬頭,年出欄16.5萬頭,年產值達1.46億元,是生豬販運業最發達的鄉鎮之一。以九江村、疊福、洪托、羊鹿、渡口、曠家、金龍等村為規模養殖的瘦肉型基地已形成,規模養殖戶逐年增加,養豬規模戶達239戶,其中年出欄瘦肉豬500頭以上的有3戶,存欄100頭以上生豬的規模戶有129戶。網箱養漁是楊嘉橋鎮一大特色農業,全鎮網箱養魚1400余口,水產品年總產量3800噸。荊洲管區洪坪村的網箱養魚協會,會員已有320余戶且規模仍在逐年擴大,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載體。
旅游經濟將成為楊嘉橋鎮新的亮點,省級已規劃的花明樓—韶山—烏石線路從楊嘉橋鎮經過,市縣已將楊嘉橋鎮的羊鹿茶業公司、歐亞紅提園、黑山廟風景區列入紅色線路旅游景點的規劃,將有力地推動楊嘉橋鎮特色農業產品基地的建設和發展。 楊嘉橋鎮
工業基礎已初具規模,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化工、冶金、機械加工、建材、裝飾等行業齊全。資源豐富,具有來料加工和發展高新產品能力。小城鎮建設初具雛形,形成“三橫一縱”街道模式,商業發達,服務功能齊全并將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以此帶動全鎮經濟發展。全鎮有水泥生產企業1家,石灰生產企業20家,40口石灰窯,機磚生產企業6家,已形成建材板塊鏈,其中有5家石灰廠與湘鋼簽訂了購銷合同,產品直接銷往湘鋼;有非煤礦山企業6家,主要生產海泡石,現海泡石已運銷河北、河南、廣東、江蘇、上海等地,產品供不應求,初步形成了科研、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海泡石生產基地。肉類聯合加工廠家2家,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大中城市,是楊嘉橋鎮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的龍頭企業。無論是建材企業板塊,還是海泡石加工企業板塊,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著支撐和主導作用。同時,楊嘉橋鎮礦產資源豐富,有豐富的海泡石和石灰石及煤礦資源,楊嘉橋鎮投資環境好,優惠政策多,工業基礎設施齊全,具有建材、化工、冶金、機械制造生產和加工能力。楊嘉橋鎮計劃在5年內建立以建材企業為龍頭,海泡石深加工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園區,一是潭衡西線高速公路楊嘉橋段轉盤處,二是峽山口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小區,三是以海泡石深加工為主的雁坪工業園區。預計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0億元,年工業增加值突破3億元。
-
基礎設施
本鎮地處漣水河下游,湘江的入口,防洪大堤全長24.18公里。建國以來,鎮域陸續興建起了金橋、龍華、泉塘、高葉塘四座小Ⅱ型水庫,加固了沿河、龍華、正福、同福四座堤垸。鎮區內有列雁金河,位于雁坪管區境內,連接楊嘉橋和石潭,于2005年進行了改造擴建。峽山口基本農田保護區涉及2個村,面積1200畝,耗資200萬元。涉及雁坪、荊洲13個村1.8萬畝農田綜合開發前期工作已全部到位。峽山口管區三合等3個村的2500畝土地平整項目已申報。
村級道路通達公路85公里,達到村村通;村道硬化已完成23公里,“十一五”期間還將硬化公路100公里左右;完成縣鄉網絡公路硬化5公里,積極爭取渡口大橋的建設,計劃投資520萬元,目前省已撥款220萬元;潭衡西線高速公路11.26公里主干線通過我鎮10個村,將在鋪子嶺將設一轉盤,計劃在2009年通車,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杉木
“十一五”期間,將全面完成全鎮農村的電網改造,確保電力安全暢通和用電的正常供應。全鎮各村設有移動電話代辦點,移動、聯通基站多達12處,兩家公司信號強度好,網絡覆蓋率為100%,電信、寬帶、有線電視線路主干線已送至各村。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蔡石公路貫穿我鎮,形成電廠街、新街、老街區三個主要街道。街區內店鋪林立,批發、零售、餐欽、娛樂等功能齊全,標準水泥道路3.5公里,路燈齊備,基礎設施健全。規劃將城鎮擴大至5平方公里,與潭衡西線高速公路入口工業園區連成一片,實現鎮域經濟快速發展。
-
社會事業
楊嘉橋鎮共有中小學校19所,其中初級中學4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11所,初小3所, 油茶教學點3個,2006年在校學生5688人,其中初中生2245人,小學生3443人。全鎮學校固定資產總值2200萬元。全鎮校園面積為118843平方米,生均21.4平方米,全鎮校舍總面積為48316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全鎮共有圖書16萬余冊,生均28.6冊,全鎮教學儀器設備按不同類型學校標準配備教學儀器設備率為100%。為確保困難家庭學生讀好書,采取了保學和照顧的辦法,減免部分學雜費、免費贈送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等,近兩年時間內共投入563789.2元,8254人次享受減免和照顧,確保了困難家庭學生有書讀、讀好書。
全鎮現有在職教職工404人,其中專任教師390人,初中教職工152人,小學教職工248人,教育干部4人。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4%,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教師普通話、信息技術合格率均為100%,校長上崗培訓100%。為改善辦學條件,舉全鎮之力,求援于社會有識之士,先后為荊洲中學、雁坪中心小學、峽山口中學、楊嘉橋中學、龍華小學、三合小學等校改擴建教學樓和教職工宿舍樓,新建九江小學和花圍小學,共計投資300余萬元。目前有香港愛心人士梁永義先生等為楊嘉橋中心小學、石歧小學建設捐資70萬元,計劃已經落實,2007年暑假可望該兩所小學改造建設好;洪坪小學30萬元“薄弱學校”改造資金計劃已經落實,2007年也將改造成一所功能齊全的完全小學。另外楊嘉橋鎮范圍內有一所高中和省級重點中專——湘潭縣第二職業中專學校,該校為楊嘉橋鎮培養了大量中級技術人才,涉及專業有農業、工業、電子、機械、服務業等,專業性人才資源豐富。
1995年撤區并鄉建鎮后,成立鎮中心衛生院,組成集防疫、保健、門診、住院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能開展普外科及剖腹產等手術。多年來,以“狠抓醫療質量”為宗旨,以服務病人為己任,每年考核各項指標均居全縣前列。衛生院軟、硬件設施建設齊全。開放高規格病床30張以上,2006年投入資金32萬余元,對房屋、醫療設備、辦公用具等硬件進行了增加和改造,新增300毫安X光機,心電圖監護儀,半自動生化儀;征購了衛生院右側私人住宅400平方米,用于公衛辦公場地,是目前全縣一流的公衛樓。衛生院正式人員總編制保持在50人以內,醫技人員全部達到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水平,并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10名。衛生院完善了鎮村兩級醫療公共衛生防疫網絡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制度,實現了管理規范化,操作電腦化,服務人性化。
1999年,楊嘉橋鎮與長沙視達公司簽定合同,投資260萬元,建立了鎮有線電視站,開始建立鄉村的有線電視網絡系統。2004年,有線電視站投資近70余萬,2005年投資近80萬元,2006年投資近90萬元。完成了全鎮的光纜傳輸改造,將楊嘉橋、峽山口、雁坪連成一片,電視傳輸信號大為改觀。并與縣有線電視網聯網,頻道增加將近兩倍,達到50個頻道。有線電視線路由最初的4公里發展到現在的150余公里,用戶也從最初的30戶增加到1350余戶,覆蓋全鎮41個村,及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海泡石
楊嘉橋鎮一貫堅持“穩定壓倒一切,責任重于泰山”的方針,配齊配強工作班子,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定綜治維穩方案,深入普法,打防結合,做到小糾紛不出村組、大糾紛不出管區、跨村糾紛不出鎮,全鎮治安良好,人們安居樂業。民政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思路,以落實各項民政政策為重點,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切實解決好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社會福利、優撫優待等-問題,依據有關政策和法律規定,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充分發揮了民政部門的職能作用。近三年來,鎮民政所共救濟貧困戶1300戶,發放救濟金額17萬元;災后重建38戶,發放專項資金8.9萬元;大病救助50人,發放救助款7萬元;城鎮低保619戶,月發放金額1萬余元;五保戶543戶,分散供養496人,集中供養47人。
楊嘉橋鎮聯合工會成立于一九九五年,現有會員851人,其中女會員362人,下轄20個工會小組及12個基層工會。在成立工會委員會以后,逐步完善了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及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共青團組織發揮好了黨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及時了解、反映和正確引導團員青年的思想,連續五年被評為先進團委。婦聯組織協同各級各部門舉辦了多期婦女培訓班,深入開展了“雙學雙比”活動,以鎮上涌現的大批女種植、養殖及加工大戶為榜樣做了廣泛的宣傳教育,協同職能部門開展了頗有成效的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法制宣傳活動,并配合公安、司法、上級婦聯組織處理多宗要案,近年來爭取社會各界支持、資助貧困女童100余名。
全國與楊嘉橋鎮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