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鎮海區招寶山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211001 | 身份證前6位:330211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000 |
隸屬政區:鎮海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浙B | 轄區面積:20.8km2 |
人口數量:約6.23萬人 | 人口密度:2995人/km2 |
招寶山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招寶山街道位于鎮海區東部沿海,甬江口北岸,東起外游山,南沿甬江,隔江與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侖區小港鎮相望,與蛟川街道接壤,北瀕灰鱉洋,至七里嶼與舟山市金塘鄉交界。東南北三面環水,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人口6.23萬。招寶山街道辦事處駐勝利路200號,距市中心約18公里。轄:城東、勝利路、總浦橋、后大街、蛟川、順隆、西門、白龍、古塘、張鑒碶。
鎮海區招寶山街道
-
歷史由來
招寶山街道由原城關鎮劃分而來。城關古稱浹口,別名蛟川,泛稱鎮海,秦漢時屬句章東境,處東海岬角。軍政建置始于南北朝,據《南齊書》載,武帝永明四年(486)已置浹口戍,駐永軍。唐元和四年(809)設望海鎮,置鎮將。乾寧四年(897)錢據吳越時,更望海鎮為靜海鎮,始建泥城。后梁開平三年(909)在此置望海縣治,未已改定海縣。城廂區劃,宋時屬清泉鄉上湖里。嘉定八年(1215)編為19坊城區市。明時為東管鄉清泉里,下轄4街22巷,清初仍屬東管鄉,城廓分為東、南、西、北四隅,巷弄襲明制,是時設有小南門、大南門、小西門、鼓樓前四市。民國19年(1930)改建鄉鎮制后,屬第一區,設南熏、鎮遠、清川、向辰東、向辰西、橫街、上字、梓蔭、鼓樓、朝宗、武寧等11鎮。23年(1934)后屬東管區辦事處,并為南熏、向辰、朝宗、武寧四鎮,下設保甲。29年(1940)7月武寧鎮遭日本侵略軍焚毀,鎮廢。35年(1946)析朝宗鎮,分別并為南熏鎮、向辰鎮。是年10月南熏、向辰合并稱蛟川鎮,下轄13保,195甲。1949年5月26日解放,9月聲名為城關鎮。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改稱城關區,2月復稱城關鎮,由縣直轄。1958年10月后,鎮海縣劃入寧波市,設城關鎮人民公社,1959年7月改鎮海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稱鎮海鎮,1963年初縣市分治,為城關鎮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復稱城關鎮,1985年10月,鎮海縣建制撤銷,劃分為鎮海、北侖二區,城關鎮仍鎮海區政府所在地。1992年5月,原城關鎮、俞范鎮、臨江鄉合并為新城關鎮,現改為招寶山街道。
-
旅游特色
招寶山因為“潮汐出入可經”,波濤洶涌,駭浪滔天,又名候濤山。又因山巔原建有“插天鰲柱塔”, 故又稱鰲柱山。其他處海口,“商舶所經、百軫交集”,改稱招寶山,寓“招財進寶”之意。招寶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關鍵,而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歷來是兵家的必爭之地,為了抗擊外來的侵略和騷擾,多少民族英雄和愛國志士,在這里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招寶山山勢峻險,景色秀麗。主要景點有“鰲柱插天”、“千帆破浪”、“蜃樓現幻”、“山樓觀旭”、“龍洞出云”、“梵臺秋月”、“棋子枰”、“半山亭”等。
全國與招寶山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招寶山街道區劃
330211001001 111 城東社區
330211001002 111 勝利路社區
330211001003 111 總浦橋社區
330211001004 111 后大街社區
330211001005 111 順隆社區
330211001006 111 車站路社區
330211001007 111 西門社區
330211001008 111 白龍社區
330211001012 111 張監?社區
330211001013 111 海港社區
330211001400 123 后海塘港口物流園區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