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縉云縣新建鎮魚川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1122102 | 身份證前6位:331122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隸屬政區:新建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K | |
魚川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魚川村】 以駐地村名得名。村下山澗中橫一巖壁高達數丈,壁中有一小潭,內有石洞深數尺,上又突兀一巖。當魚扦巖壁而上,游至小潭被阻在洞內棲息。人們于此舉手之勞則可捕得,故名“魚倉”。后雅化今稱。駐地魚川村位于新建鎮政府西北9.7公里,坐落山谷。海拔365米。轄魚川、黃坑、陳宕、石臼坑、陳山頭五個自然村。共773戶,2181人。耕地749畝,主種水稻。林地17557畝。產油茶、茶葉、蠶桑、柑桔、楊梅、桃、棗。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電、通網絡。有聯通、移動基站。處于山澗之中,北靠山至新建鎮新川管理區,西至雪峰村,南至丹址村,西靠山至新建鎮鎮西管理區。該村有竹林示范基地和油茶基地。特產油燜筍等竹加工食品。革命老區村。
魚 川 村下山澗中橫一巖壁高達數丈,壁中有一小潭,內有石洞深數尺,上又突兀一巖。當魚扦巖壁而上,游至小潭被阻在洞內棲息。人們于此舉手之勞則可捕得,故名“魚倉”。后雅化今稱。為魚川行政村駐地村,坐落山谷。海拔365米。面積約5.89平方公里。點、塊裝混合型聚落。設16個村民小組,380戶,1040人。以農為主,耕地442畝,種植水稻和雜糧。林地5907畝。產油茶、蠶桑、楊梅、桃、棗。有竹林示范基地和油茶基地。有私人企業綠野筍業合作社、私人竹制品加工廠。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電、通網絡。有移動、聯通基站。本村座落在新建鎮西部,距鎮中心16公里,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山青水秀,竹林環繞四周。村雙委充分利用本村自然資源,建立縉云縣山川綠野筍業專業合作社,竹制品加工廠,大大提高村民的經濟收益。
陳 宕 始由陳發生居此,旁有一巖宕,故名。在魚川西北0.6公里山谷。海拔390米。點狀聚落。約3.4平方公里。設有1個村民小組,74戶,215人。耕地69畝,主種水稻。林地1795畝。產油茶、茶葉、蠶桑、竹木。系革命老區村。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電、通網絡。
黃 坑 村以山澗名。村口有一座山稱:黃岙,并有一條小坑水經過村旁,流入漁川,故名黃坑。在魚川西北1.4公里山溝。坐落山岙,海拔450米。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點狀聚落。設6個村民小組,91戶,251人,漢族。多賴姓。有經營竹器、木器的傳統。耕地100畝,主種水稻和雜糧并重。林地3044畝。產毛竹。通公路、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通電話、通網絡。有移動、聯通基站。
石臼坑 村中有一溪坑通過,此坑名稱石臼坑,村以坑名得名。傳說該村原有一座廟,廟前有一石臼,此臼有能使一粒米化為一臼米的神通。故名石臼坑。位于魚川西北1.3公里,坐落山岙,海拔400米。沿山澗兩側依山勢錯落,地勢西高東地。面積約4.5平方公里。設3個村民小組,183戶,546人。多張、李姓。耕地111畝,主種水稻。林地6630畝。產油茶、茶葉、蠶桑、竹木。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電、通網絡。縉云至石臼坑公路的終點。
陳山頭 傳始由姓陳人居此山上而得名。位于魚川西北1.4公里山腰。海拔450米。點狀聚落,約0.7平方公里。設有1個村民小組,45戶,129人。多馬姓。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27畝,主種水稻。林地181畝。產油茶、茶葉、蠶桑、竹木。系革命老區村。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電、通網絡。有移動、聯通基站。
2007年本村人均收入達3600多元。
全國與魚川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