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南州貞豐縣北盤江鎮銀洞灣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325103 | 身份證前6位:522325 |
長途區號:0859 | 郵政編碼:562200 |
隸屬政區:北盤江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E | |
銀洞灣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銀洞灣村位于珠江水系北盤江花江河段南岸,貞豐縣北盤江鎮東北部,是一個低海拔、干熱河谷氣候、喀斯特地貌較為集中的地區。全村由銀洞灣、胡家麻窩、報公寨、龐家寨、水淹壩、新發寨、坪子頭七個村民小組組成,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黎族等多種民族,該村現有302戶1379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屬典型的喀斯特山區。95%以上的面積都是石漠化嚴重的荒山荒坡,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曾被許多中外專家認定為“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由于地少貧瘠,村民們只能在石頭縫里種玉米,收成極低。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幾天大太陽,曬得喊爹娘”,加之處于“老、少、邊、窮”地區,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村民生育觀念落后,使村民步入了愈生愈窮、愈窮愈生的怪圈。到1990年時,人均吃糧不到100公斤,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遇上旱災,糧食基本沒有收成,全村95%的人家都要靠政府的救濟艱難度日。
為改變銀洞灣村民的貧困狀況,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計生“三結合”政策,制定相應的“三結合”幫扶計劃,從控制人口上下工夫,狠抓“少生快富”工程。1992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協調金融部門,為銀洞灣村民提供小額信貸、低息、無息貸款,幫助銀洞灣村民發展生產,積極協調縣農、林、畜牧、教育等部門,政策上實行傾斜、優惠,為銀洞灣村民提供資金、物資、技術、知識上的幫助和扶持。鎮黨委、政府著力抓好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幫助村“兩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抓好“雙帶”工作,使扶貧攻堅工作在銀洞灣村邁出了可喜的步伐。銀洞灣村“兩委”結合實際,充分利用當地光照足、氣溫高、群眾積極性高的有利條件,積極爭取各部門的幫扶,大力發展花椒種植,經濟收入和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如今,銀洞灣村已實現了“五通”,人均收入達4100元,人均吃糧250公斤,85%的人家住進了大平房,初步邁入了小康村的行列。銀洞灣村民“治山治水控人口,種椒種樹種果木”,使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綠色銀行。銀洞灣村民生活水平提高,離不開計生“三結合”政策的幫扶。銀洞灣村民將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濃墨重彩抓好生態新農村的建設,力爭經濟生活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人口總數:1379人 農業人口:1368人 非農業人口:11人
--行政區面積: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062.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布依 發展口號:
--所轄村:銀洞灣、胡家麻窩、報公寨、龐家寨、水淹壩、新發寨、坪子頭 生產總值:15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花椒、金銀花、 名特產品:花椒 辦公所在地:銀洞灣村黨員活動室
--自然條件:低海拔、干熱河谷氣候、喀斯特地貌較為集中的地區 資源:花椒、大理石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