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概況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郵編:135200 代碼:220622 區號:0439
靖宇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白山市北部,長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左岸。東經126°30′~127°16′,北緯42°06′~42°48′之間。東臨撫松縣,南接江源區,西靠輝南縣,北連樺甸市。總面積3094.4平方千米。總人口1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6萬人。境內有滿、朝、蒙、回、錫伯、白、水、苗、藏、侗等10個少數民族。
縣人民政府駐靖宇鎮。全縣轄6個鎮、2個鄉:靖宇鎮、三道湖鎮、花園口鎮、景山鎮、那爾轟鎮、龍泉鎮、赤松鄉、蒙江鄉。共有5個社區、9個居委會、111個行政村。
全縣平均海拔775米,縣城高549.2米。轄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7℃,無霜期107天左右,年日照時數2 32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767.3毫米。
行政區劃(鄉鎮簡介)
靖宇鎮(Jingyu Zhen) 代碼:220622100 郵編:135200
面積165.8平方千米。人口57282人。鎮政府駐工農二委。轄7個村。
三道湖鎮(Sandaohu Zhen) 代碼:220622101 郵編:135200
位于靖宇縣中部。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14549人。鎮政府駐金家店村。轄17個村。
因頭道花園河流段第三道湖在此鎮而得名。1931年至1945年隸屬蒙江縣一區。1946年至1955年隸屬靖宇縣二區,1958年為……
花園口鎮(Huayuankou Zhen) 代碼:220622102 郵編:135205
面積523.8平方千米。人口17588人。鎮政府駐花園口村。轄20個村。
由原駐地二道花園口子屯簡化得名。……
景山鎮(Jingshan Zhen) 代碼:220622103 郵編:135200
面積543.6平方千米。人口17312人。鎮政府駐景山村。轄17個村。
由境內的五斤頂子山上的五景(城門樹,老虎洞,透龍泉,收音谷,白葡萄架)得名。開發較晚,1945年境內只有90戶人家,4個自然屯,隸屬龍泉四區。1946年至1955年先后歸……
那爾轟鎮(Na'erhong Zhen) 代碼:220622105 郵編:135208
面積392.3平方千米。人口8812人。鎮政府駐那爾轟村。轄8個村。
那爾轟其名,源于滿語,為滿語“鄂爾琿”的音轉,其意為“細”。境內的那爾轟嶺與那爾轟河,意即為“細長的河”。那爾轟開發較早,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曾設鄂爾琿山所。1846年為“韓邊外”勢力范圍,1870年……
龍泉鎮(Longquan Zhen) 代碼:220622106 郵編:135201
面積181.4平方千米。人口10284人。鎮政府駐雙龍村。轄10個村。
由駐地龍泉得名。鎮南有一火山爆發后形成的天然湖,名龍灣湖,附近又有自然泉水,遂得名龍泉。龍泉境內開發于1911年。1931年至1945年為濛江縣四區,區公所設于鎮內。1946年至1955年……
赤松鄉(Chisong Xiang) 代碼:220622203 郵編:135212
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6670人。鄉政府駐赤松村。轄14個村。
以境內多年生長珍貴樹種赤柏松而得其名。清朝末期,為“韓邊外”勢力范圍,歸宋當家的管轄。……
濛江鄉(Mengjiang Xiang) 代碼:220622204 郵編:135200
面積467平方千米。人口11961人。鄉政府駐保安村。轄18個村。
蒙江之稱源于滿語“恰庫”,至于“恰庫”的汗譯為取“濛”而不用“蒙”字,則因此地冬雪霏霏,下雨……
地圖
歷史沿革
蒙江縣(濛江縣)
清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舉族遷入中原,此地自此荒廢。康熙16年(1677年)被列為封禁之地。光緒23年(1897年)伊通直隸州派員于蒙江境內設置荒務局,招民開墾,百年封禁之地遂宣告廢除。光緒34年(1908年)設置蒙江州。民國2年(1913年) 日軍占領蒙江,成立地方自治維持委員會統管蒙江政事。1935年2月,偽滿州國改省制時,蒙江縣劃入奉天省。1937年蒙江縣劃歸為滿通化省管轄。
1945年9月,劃歸冀熱遼區遼吉辦事處第四專區。lO月,中國0接收蒙江縣偽政權,11月17日,建立蒙江縣民主政府,劃歸遼東省管轄;轄5個區:縣城、頭道花園、榆樹川、龍泉鎮、那爾轟。1946年1月,濛江縣劃歸吉遼省通化分省管轄。
靖宇縣
1946年2月14日,為紀念在此犧牲的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易名為靖宇縣,隸屬于東遼省;安東省政府撤到通化后,靖宇縣劃歸安東省通化專區。1946年7月,劃歸遼寧省通化專區,不久改為遼寧省第一專區。1947年1月20日,遼寧省重組第四專區,駐海龍,轄海龍、輝南、靖宇;7月,區劃調整,靖宇縣仍為遼寧省第四專區管轄。1948年2月11日,撤銷第四專區,改為遼寧省直轄縣;7月30日,靖宇縣劃歸安東省管轄。1949年4月,劃歸遼東省通化專區;5月9日,劃歸遼東省管轄,成立靖宇縣人民政府。
1954年7月23日,靖宇縣劃歸吉林省通化專區。1955年,靖宇縣人民政府更名為靖宇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撤銷靖宇縣人民委員會,成立靖宇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撤銷靖宇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靖宇縣人民政府。1985年,通化地區行政公署撤銷,靖宇縣隸屬渾江市(現改名為白山市)。
1946年3月,將靖宇縣榆樹川區所轄的河北屯劃歸撫松縣大營區管轄。
1951年,遼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將靖宇縣一區的靖安村、河南村、聯合村劃出成立濛江鎮。全縣轄1個鎮、5個區。
1953年11月2日,經遼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將濛江鎮改為城關區。
1956年3月15日,撤區設鄉。全縣設1個鎮、15個鄉。
1958年3月31日,靖宇縣人民委員會撤銷永生、聯合、復興和沿江4個鄉.將其分別并人附近鄉(鎮)之中。調整后,全縣轄1個鎮、15個鄉。
1958年9月19日,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調整為44個農業社,合并劃分為1個鎮、8個鄉(社)。即靖宇鎮、靖宇鄉、花園口子鄉、榆樹川鄉、紅升(燕平)人民公社、幸福(龍泉)人民公社、紅旗(那爾轟)人民公社,光輝(雙山)人民公社,三道湖鄉。又調整為8個公社、39個管理區。
1959年2月21日,撤銷幸福、光輝、紅旗、紅升4個公社.全縣人民公社名稱一律冠以地名。2月25日,撤銷三道湖鄉。建立地方國營靖宇縣三道湖林場。
1960年,靖宇縣疆域東鄰撫松.南接渾江,西連輝南、柳河,北靠樺甸至今。
1960年4月10日,將燕平人民公社并入花園人民公社:雙山人民公社并入靖宇人民公社。11月,撤銷鎮制,全縣劃分為7個公社。
1962年。經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建永生人民公社和景山人民公社。靖宇縣轄1個鎮、8個公社。
1964年,經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成立三道湖鎮。全縣轄2個鎮、8個公社。
1971年,靖宇縣轄10個公社,72個生產大隊。
1977年,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準。由那爾轟人民公社分出一部分建西南岔人民公社,由那爾轟人民公社,永生人民公社劃出五個屯,與白山電站水庫淹沒區搬遷后新建的六個屯合并建赤松人民公社,由靖宇人民公社分出一部分建東興人民公社。
1977年,全縣轄2個鎮、11個公社。
1980年初,靖宇縣轄2個鎮、11個公社。96個生產大隊。210個生產小隊。
1983年,將公社改為鄉,調整后全縣轄2個鎮、11個鄉。
1984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那爾轟鄉、花園口鄉和龍泉鄉,設那爾轟鎮、花園口鎮和龍泉鎮。
1985年11月12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靖宇縣景山鄉,設立景山鎮;撤銷靖宇縣西南岔鄉。設立西南岔鎮。撤銷靖宇、永生兩鄉,設立靖宇鎮。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靖宇鎮管轄。調整后轄7個鎮:靖宇鎮、三道湖鎮、花園口鎮、那爾轟鎮、龍泉鎮、西南岔鎮、景山鎮,4個鄉:東興鄉、赤松鄉、燕平鄉、榆樹川鄉。
1988年12月29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靖宇縣設立濛江鄉。
1995年12月,靖宇縣轄7個鎮、5個鄉,27個居民委員會、130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靖宇縣轄7個鎮、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41120人,其中:靖宇鎮 53695人、三道湖鎮 6898人、龍泉鎮 9625人、那爾轟鎮 9234人、花園口鎮 10945人、景山鎮 8679人、西南岔鎮 8394人、榆樹川鄉 6962人、燕平鄉 4393人、東興鄉 3145人、赤松鄉 6502人、蒙江鄉 12648人。
2001年7月13日,經省政府批準,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1]4號文件,撤銷靖宇縣東興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三道湖管轄。鄉鎮合并后,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2年,靖宇縣轄7個鎮、4個鄉。總人口1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萬人。
2003年底,靖宇縣轄7個鎮、4個鄉:靖宇鎮、三道湖鎮、花園口鎮、西南岔鎮、龍泉鎮、那爾轟鎮、景山鎮、榆樹川鄉、燕平鄉、赤松鄉、蒙江鄉,共有111個行政村。面積3094平方千米。總戶數46893戶,總人口1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54.2%。
2005年2月5日,經省政府批準,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5]3號文件,同意對白山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作調整。其中,靖宇縣:撤銷榆樹川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花園口鎮壓管轄;撤銷西南岔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景山鎮管轄。以上鄉鎮合并后,鄉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5年10月18日,經省政府批準,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5]37號文件,同意撤銷靖宇縣燕平鄉,將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三道湖鎮管轄。
全國與靖宇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