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平涼路街道位于上海市 楊浦區西南部。東達許昌路,與龍江路街道相鄰;西至大連路、秦皇島路與虹口區交界。南瀕黃浦江,與歇浦路街道相望;北界惠民路,與昆明路街道毗連。面積0.77平方公里。居民15976戶,46159人。街道辦事處在平涼路350號,下轄20個居委會。
上海開埠前,地境屬上海高昌鄉。清同治二年(1863年)劃入美租界。同治八年(1869年)9月為英 平涼路街道
美租界。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英美租界合并稱公共租界。民國34年(1945年)抗戰勝利,隸榆林區。1960年屬楊浦區! 〉鼐吃迭S浦江邊荒僻農村。清代嘉慶至同治年間,先后形成楊家宅、浜灣斗、左家宅等自然村。
同治八年辟筑楊樹浦路。至民國19年共筑有巴特維亞路(今平涼路)、華盛路(今許昌路)、韜朋路(今通北路)等11條道路。
地境水陸交通便利,中外客商紛至沓來,開設工廠。光緒十七年(1891年)官商創辦華新紡織新局和倫章造紙局。光緒二十一年,英商開設怡和紗廠。光緒二十六年開辦瑞瑢船廠。
道路、工廠的興建,人口激增,推動住宅建設。光緒三十四年天主教會在韜朋路建造房屋八埭以及光明里。至民國22年。房地產商在境內共建61條舊式里弄。其中包括公大、蘇倫、裕華、恒豐等工房,面積27萬余平方米。之后,蘇、皖等地農民來滬謀生,大量搭建棚戶簡屋,形成大片棚戶區。
宣統二年(1910年)境內商店集中在太和街。之后,八埭頭成為公共租界東區商業中心。光緒三十三年,韜朋路東建有三星牛奶場。宣統二年,楊樹浦路建有菜場。民國9年,開設?档洚。民國10年在巴特維亞路、汾州路口開設菜場,提供攤位。民國13年后,當鋪、南貨、百貨、綢布、鞋帽等商店林立。著名的有同?邓幍辏瑴麞|狀元樓菜館。民國17年建成平涼菜場(今滬東購物中心)。民國26年前,開設了老大同南貨店、豐泰百貨店、三泰米店、天然浴室等9家,并開設如意樓茶館。1949年前,布店有協泰祥、大榮祥等11家,鐘表店有天福祥、久康等7家,百貨業有同新、九云等8家。尚有茶館、戲院、書場等文化設施。八埭頭一帶,入夜,燈火通明,熱鬧異常。附近有耶蘇堂、天主堂、私人家庵和世恩義務小學。日偽時期,房屋遭破壞,耶蘇堂遷出,小學停辦。市場一度冷落。抗戰勝利,始逐步復蘇。
商業繁榮的八埭頭曾是流氓幫會的混跡之地。本世紀20年代有“薄刀黨”、“小涼山”等流氓組織。日偽時期流氓頭子江阿芳、吳錦章等勾結偽警人員,組織“俠誼會”,橫行不法。開賭、設毒、0錢財,通北路134弄33號江陰茶館是其活動據點。反動會道門遍及整個地區。
1978年后,改革開放,地區內經濟發展較快。上海手表廠1982年產量突破500萬只,1985年產值4.2億元。第五毛紡織廠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5年總產值為9390萬元。上絲一廠、三廠,已成為外銷為主的專業廠,1986年的出口占總產量的93%,1989年創利稅264.60萬元。
-文化
地區曾有中學3所,經調整現有小學6所,幼兒園5所,托兒所8所。文化設施有滬東電影院、兒童公園、街道文化中心、圖書館、少兒圖書館、老年樂園等。街道內還有腫瘤醫院、平涼街道醫院以及回教堂、天主教堂。
-交通
境內秦皇島路有通往浦東其昌棧的輪渡。
-資源與優勢
平涼路街道地域雖小,但資源豐富優勢明顯,城市形態又一次面臨歷經由南往北后,再由北往南的歷史性
平涼路街道
動遷建 設機遇,具有得天獨厚的可持續發展的強勁態勢。
1、近代工商業作為再生資源成為東外灘開發的絕對優勢。區域內企業360多家,職工人數近4000人。楊樹浦路以南地區的水廠、船廠、煙草博物館、紡織工業以及1937年形成的東區(八埭頭)商業街。
2、厚實的歷史文化和教育資源為平涼的優勢凸現增添光彩。有15座在宋太平興國年間建成的古剎太平教寺、天主教堂、基督教第二祈禱會堂,佛教觀音堂、;鬯、天寧寺、福田庵等,2座伊斯蘭教清真寺及市東中學等各類中小學23所。
3、國企產業結構調整成為都市工業發展的新生資源。如紡科院、手表廠、正廣和、紡織廠等都可以發展成為都市型工業園。
4、老城區豐富的土地資源為重繪平涼藍圖提供了-發展空間,F有可供開發地塊35幅,總量為1640畝。其中:工廠用地425畝,二級以下舊里土地928畝,其余為道路用地。
5、便捷、優越的水陸交通資源成為平涼發展的巨大助推器。浦江沿岸約2公里,且朝向為最佳;楊樹浦港親水岸線,楊浦大橋、大連路隧道為兩翼,輕軌明珠線在楊浦的兩個車站均在平涼。
指導思想
三年建設和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在“-”重要思想的引領下,圍繞建設“安居樂業”新型現代化城區目標,緊緊抓住打造知識楊浦的契機,結合社區的實際,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科學發展理念,發揮好社區建設和管理的職能,努力優化社區商業結構和形態功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街道的經濟實力,實現社區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發展展望
功能定位
根據區的總體規劃,以楊浦大學城建設為重點,圍繞“一岸、一街、一區”的開發,結合平涼的自身特點,功能定位為:
1、與“一岸、一街、一區”相匹配的現代樓宇經濟圈,形成新的社區中心。
2、依托國企集聚社會資源,以集約化方式實現都市型工業向科技型、專業型、效益型轉變。
3、房地產業向老城區舊里多元化推進,形成智能化、人性化、生態型高檔居住區。
產業導向
1、商業服務業依托區域優勢向社區推進。沿平涼路連接“一街、一區”在區行政中心形成八埭頭商業街,建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社區中心,提升區域三產含量。通過輻射,服從服務于“一岸、一街、一區”的發展和滿足社區群眾日常生活需要,形成以樓宇、區域商業、服務業為綜合體的社區經濟鏈。
2、都市工業依托國企集約化集聚社區資源,以混合型經濟為導向向科技型、專業型、效益型園區轉變。平涼現有5個都市型經濟園區,總建筑面積達17萬平方米,占園區總面積近1/4。紡科園以區“一業特強”為產業導向,從研發入手,成果展示,逐步形成以“大紡織”為特征的平涼路紡織一條街;表業加工引進瑞士手表業的生產概念,結合社區規劃,力爭進入樓宇;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利用區域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較集中的優勢,鼓勵原創,引導創新,以改革為導向,以服務為抓手,吸引一批,留住一批,帶動一批。
3、房地產業向老城舊里多元化推進。通過整街坊規劃和開發,形成“三帶”(文化游覽、樓宇辦公、生態居住)和“兩翼”(休閑街、服務區)并舉的高檔社區。
楊浦區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規劃中的平涼地區有“一帶”(黃浦江濱江帶平涼段),“一街”(江浦路休閑街楊樹浦路至長陽路段),“一區”(現代服務區平涼部分)。根據這一戰略思路,街道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是:
1、根據區的總體規劃和周家嘴路以南地區結構規劃,組織力量,落實資金,化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編制平涼路街道社區建設發展控制性詳規與分類規劃。
2、結合經濟發展、文明社區創建、市容環境建設、社區管理平臺搭建、干部隊伍建設,全方面、多角度宣傳和貫徹區委、區府關于以大學城建設為重點的總體發展戰略,做好平涼的事,當好區域發展的配角。
、沤洕ぷ鳎
、、抓住“一岸”、“一街”、“一區”發展機遇,整合街道資源,細化市對區“11863”政策在本街道的優勢和潛力。完善信息儲備,調整強化工作舉措,增強社區經濟發展內勁。吸引和集聚社區和社會資源與資金,參與“一岸”、“一街”、“一區”及周邊地區的投資、經營活動,做大做強都市型園區工業。
、凇⑦\用好區分類指導、差別政策,做好平涼“三資聯合,股權運作”的新型三區聯動工作。在園區建立通過資產、資本結合、聯姻復旦、同濟等高校知識成果資源,實行股權運作的“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并形成規模。
③、加大力度引進興辦企業,引進有檔次、有規模的工業、企業和餐飲娛樂企業,不斷增加自有稅源,優化街道稅收結構,平衡非地稅產業與房地產稅收,增加街道的經濟總量,努力壯大街道可支配財力。
、骗h境整治以市容環境為龍頭,整合資源,建管并舉,實施“東西聯動,南北呼應,逐步滲透,有序推進”工程,實現社區總體形象由“老而不破,舊而不臟,雜而不亂”向“和而不同,樂而不竭,安居樂業”的轉變。
、巧鐓^建設管理構筑“分條建設,各有側重,同步提升,形成合力”工作平臺,以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作為社區建設管理的目標。
①、突破單一的直線管理模式,健全社區各方參與,共建協調的組織網絡;
、凇⑼诰蛞慌Y源共享,適應群眾需求的社區文化娛樂設施;建設一支樂于奉獻,專業、業余結合的社區志愿者隊伍。
、、完善“一個體系保障,一個網絡覆蓋,一個口子上下,一個窗口服務,一個基金托盤”的社區救助工作機制。
④、提升居住安全度、化解社區矛盾能力、外來人員法律素質、社區單位和居民生存安全意識,加大在干部中開展“001”工程的監察管理力度(為民居民辦事“0”成本,干部工作“0”投訴,辦結答復100%)。
-發展狀況
網格工作站按照區總工會的領導、地區總工會指導下積極團結和動員職工為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作貢獻,大力開展基層工會組建工作,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協商談判和簽訂集體合同工作,參與協調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推進企業的廠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協助0開展送溫暖工程,為職上做好事、辦實事,指導基層工會開展“創和諧企業、建滿意工會”活動,增強基層工會活力
全國與平涼路街道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