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德化縣葛坑鎮大嶺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26109 | 身份證前6位:350526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葛坑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大嶺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大嶺村位于葛坑鄉西北部,與尤溪縣毗鄰,距葛坑鄉人民政府6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19.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81畝,林地面積20821畝,果園275畝,共10個自然村落,設12個村民小組。1999年末全村共有568戶2530人,皆為漢族,其中男1282人,女1248人,勞動力717個。
德化往尤溪的古道從大嶺村貫穿而過,是通往尤溪官田的必經之道,貿易暢通。宋代設有官井關,明朝設油竹隘。據傳說,北漢乾祐右元年(公元948年即南唐保大元年),尤溪與德化爭議縣界,互約二縣縣官相向步行,至大嶺腳相遇,于此,立德、尤石刻界碑,遂稱“大官嶺”,今俗稱大嶺。明屬常平鄉梅中團,清屬梅中里葛坑社,民國間編為大嶺保,解放后屬六區,先后為勝利鄉、大嶺鄉。1958年編制葛坑公社,為大嶺大隊,1984年改為大嶺村。
大嶺村山勢起伏,坑谷縱橫,海拔860米。四周有十八灶、石獅旗、三星望旗等山峰環抱,地勢較高,氣候偏冷,年平均溫度16℃,年降雨量1600毫米。在大嶺村龜洋境內的“十八灶”巖山重疊,地勢險要,兩側有茂密的松、雜木林。林副產品有野生紅菇、雜菇、金線蓮、銀線蓮、石橄欖等。
大嶺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生產水稻、甘薯、馬鈴薯等糧食作物。1999年全村農業產值309萬元,村財收入1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3元。年上繳國家征購糧(原糧)15萬斤,占全鄉四分之一,是葛坑鄉的糧食生產重點基地。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擁有龜洋、大嶺2座小學,1座甲級衛生所。郵電通訊實現了程控化,電視普及率達98%。1998年完成了葛坑至大嶺村部公路的水泥路面鋪設,新村建設的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國與大嶺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