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縣高嶺鎮放馬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10228108 | 身份證前6位:110228 |
長途區號:010 | 郵政編碼:101500 |
隸屬政區:高嶺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京 | |
放馬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放馬峪村
放馬峪村屬高嶺鎮所轄行政村,位于鎮域東部,下轄放馬峪、印新村、寶家洼三個自然村,村域總面積9.3平方公里。現有村民750戶,2000口人。村里主導產業為林果業和養殖業,2008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
近兩年來,放馬峪村對村容村貌進行了改造。安裝太陽能熱水器710個,使村民冬天也能洗上熱水澡。進行水沖式無害化廁所改造604套,對村內街道進行綠化美化3000平方米,壘砌花墻2000米,硬化村內主要街口路段25000平方米,新建老年活動中心和數字影院各一處,建健身公園兩座。今年,村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并新修了放馬峪到寶家洼的村級公路,方便了村民們出行。
村名的來歷
相傳很久以前,高嶺一帶人煙稀少,松柏參天,森林茂密。山林中,有鷹、狐貍、鹿等各種飛禽走獸。林山邊上,是一片嫩綠而豐茂的草地,潮河就從林邊流過。幾眼清冽的山泉匯成的溪流,嘩嘩地流向潮河。
太師屯南面,有個白龍潭,很多皇帝都曾到那里去游玩。后來,有個皇帝到白龍潭降香后,打獵游玩到了放馬峪,看中了這個地方,便把這里劃為皇家圍場。幾十年后,因皇帝年歲已高,來此打獵的機會少了,這個地方就改成了放牧軍馬的地方。
在放馬峪村北,有兩個山頭相連,中間形成馬鞍狀,放牧軍馬的士兵為了防止馬匹跑失,在此壘起了一道又高又長的攔馬石墻。馬場圍好以后,五十多名士兵趕著兩千余匹馬到這兒來放牧,每天從潮河南趕到潮河北。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里稱為放馬峪了,而且一直延用至今。
富饒的鐵礦生產地
放馬峪鐵礦位于放馬峪村東側,琉辛公路北面。始建于1986年,為鎮辦集體企業,主要從事采礦、選礦生產,產品為鐵精礦粉。1989年對原選礦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1992年擴建第二條選礦生產線。
鐵礦總占地面積4.18萬平方米,擁有職工500人,其中,為放馬峪村解決100余名勞動力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元。礦場內有大中型生產設備300件,各種運輸設備23臺,年產鐵精礦粉20余萬噸。生產出的產品主要銷往宣化鋼鐵公司、北京首都鋼鐵公司、邯鄲鋼鐵公司等多家大型鋼鐵公司。作為高嶺鎮辦企業的龍頭企業,放馬峪鐵礦90年代初被農業部授予“先進企業”稱號,并頒發國家二級企業證書。其每年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上繳地方財政利稅2100萬元,因此,該企業獲得2006年北京市鄉鎮企業利稅總額百強企業稱號。
走進放馬峪鐵礦門口,就可以看到一副巨型的宣傳板上寫著:“安全第一,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環境,構建和諧社會”。作為水庫上游的企業,礦區發展歷來十分注重環境的保護,并一直在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環境治理,在裸露的尾礦壩上進行植被恢復,栽下楊樹和柳樹1.3萬株,覆土綠化4.4萬平方米;實施生產用水的循環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對尾礦進行回收使用,開發成尾沙提供給攪拌站用作建筑用沙,不僅解決了廢物的堆放問題,改善了環境,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礦山的開采節約了成本。
張珊珊 崔小東/文 參考資料《北京市密云縣地名志》、《北京市百科全書密云卷》、《北京密云民間故事》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