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新羅區適中鎮洋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802101 | 身份證前6位:350802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隸屬政區:適中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F | |
洋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洋東村位于適中鎮北邊三公里,319國道貫穿全村,由洋邦、上賴、盂頭、山坪頭四個自然村組成,下轄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68人。土地總面積3.2萬多畝,其中林地近3萬畝,耕地2900多畝。共有0員104名,村民代表56名,是適中鎮五大村之一。洋東村充分利用319國道貫穿全村,石灰石儲量豐富的有利條件,上世紀90年代引進外資創辦建材企業,境內現有8家水泥廠、10家石粉廠,形成了以建材企業帶動第三產業,特別是運輸業發展的良好格局,全村現有工業企業29家,其中機磚廠2家、石灰石礦山2座、鐵礦1座、粘土礦3座、加油站3座,產值1.3億元。大型貨運汽車50部、農用車85部,維修廠15個,產值2900萬元。全村生產總值達到2億多元,改變了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緩慢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推進了社會各項事業進步。
洋東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和輝煌的建設成就。戰爭時期,鄧子恢、魏金水、伍洪祥等老一輩革命家就在山坪頭建立基點村,在洋邦率先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組織革命武裝。先后有38位烈士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是龍巖市最早的革命基點村之一。民國時期洋東村出了兩個名人,一個謝光輝(再發),一個謝國鑫(紹武)。兩人開始走的路和結果剛好相反。謝光輝早先參加民團,脫離民團后到漳州做生意。1931年從廈門回鄉組織民軍,后受編于十九路軍,自任營長駐扎適中,并同0建立聯系。他擁護0提出的“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斡旋于閩西南國共兩黨之間。1937年6月,通過謝光輝牽線,巖南漳軍政委員會主席魏金水來到該村懷仁樓,與粵軍157師469旅營長談判,達成適中停火協議。7月10日,他又陪同鄧子恢同粵軍469旅長練惕生談判,為促進國共合作抗日作出了積極貢獻。1941年3月17日,在適中文奎小學舉行的全鄉性會議上被對立派槍殺。他逝世后,魏金水專程到石門爐會見洋東黨組織代表謝英,對善后工作作了安排。建國后,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而謝國鑫是0早期黨員,在本村和藍田、新祠等鄉村組織過農民協會,民國18年曾任0龍巖縣委第一任書記。但經不起考驗變節投靠-,后任汀杭警察局長。1941年,在中圩石馬祠祭祖時因幫派斗爭被盧樹初的自衛隊槍殺。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洋東人民堅決擁護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積極投入四個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收入顯著提高。2005年統計,全村人均年收入達5100多元,列入全區先進水平。全村新建磚混住宅175幢,680間,建筑面積10500平方米。自1999年起,村發動群眾,沿319國道開發村民住宅50多戶。目前全村擁有小轎車30多部、空調50多臺、大彩電613臺、電腦64臺、電話759部。2002年,投資80多萬元,建設1820平方米的村部大樓。
全國與洋東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