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任城區洸河街道東閘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811007 | 身份證前6位:370811 |
長途區號:0537 | 郵政編碼:272100 |
隸屬政區:洸河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魯H | |
東閘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社區基本情況
1、高新區洸河街道東閘社區位于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南,北臨吳泰閘路、東靠火炬路、西至科苑路、南到洸河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社區占地面積約0.5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戶149戶,總人口數556人,其中黨員47人。
2、東閘社區于1998年進行了農轉非、村改居的舊村改造,
社區已無耕地面積。
3、2012年底社區總產值達到46000萬元,集體年經營性收入 170萬元,居民人均年收入約8600元。
二、社區組織建設情況
目前該社區共有黨員47人,支委5人,居委5人,大學生村官1人,其中5人是兼職。
2、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主任基本情況
東閘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主任沈珠蛟,屬兼職。沈珠蛟,男,1962年11月出生于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東閘社區居委,1982年7月畢業于濟寧市第四中學,1982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濟寧市中區裝卸隊工作,工作中在濟寧市中區黨校函授學習了《企業管理》大專班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85年1月至1993年5月擔任東閘社區居委會主管會計,1987年加入中國0,1993年6月至今任濟寧高新區洸河辦事處東閘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并在2003年1月份當選為濟寧市中區第15屆人大代表,2007年12月份當選為濟寧市中區第16屆人大代表,2011年當選為濟寧市任城區第17屆人大代表。
3、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
社區兩委班子健全,支部班子5人,居委5人,交叉任職100%,
社區居委會在職工作人員13人,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社區黨建、社會治安、廠房及營業房租賃招商、市容衛生、群眾調解、計劃生育管理、科普、婦聯、勞動保障的工作。社區各規章制度完善,社區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社區衛生室、市民學校、社區老人活動室等配套設施齊全。
三、社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1、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情況
東閘社區是農轉非、村改居后的新型社區,社區居民多為失地農民。居民收入主要來源于打工收入、個體收入、房屋租賃及老年生活補助金。東閘社區集體經濟薄弱,舊村改造后,集體土地減少,社區僅有下屬占地55000多平方米的捷馬經濟園和正在擴建的濟寧金世紀大市場。捷馬工業園于2003年12月開始動工,先后投資近3500萬元,于2006年完工廠房面積12000余平方米,綠地22000平方米,道路硬化19190平方米,園區內先后有捷馬(濟寧)礦山支護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濟寧市東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濟寧魯輝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等家大中型外資或內資企業入駐,廠房出租率100%,年收租賃費達160余萬元。金世紀大市場因年數已久,市場機制已經落伍,經召開黨員及代表大會同意后,正在進行轉型擴建。
2、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東閘社區于1998年進行了農轉非、村改居的舊村改造,基礎
設施配套完整,社區先后投資約100萬元,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社區路面硬化率達到100%,綠化覆蓋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2平方米。
3、社區和諧穩定情況
一是社區居民全面參與新農合、新農保等國家保障服務,使廣大居民老有所醫、老有所保。二是加大老年人生活保障力度,每年從集體收入中拿出約60萬元用于養老金的發放,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50周歲的社區居民每月可按時領取生活補助金。三是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為社區獨生子女集體進行投保,每年發放慰問品。定期組織社區已婚育齡婦女定期進行以婦科普查為主的健康檢查。四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困難戶、低保戶、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及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春節、中秋節等節日發放不低于100元的補助金。對考入中專及以上院校的學生,發放1000-2000元的獎學金,逐步提高居民綜合素質。
四、存在的突出問題
1、集體經濟薄弱。東閘社區每年總體經濟收入僅靠工業園稅后租賃收入130余萬元,除去日常維護及累計折舊等,收入甚少。而社區經濟支出較大,僅老年養老金每年支出多達60余萬元,還有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年工資約25萬元。集體經濟的薄弱,直接影響到社區居民的老年金收益高低。
2、社區居民收入偏低。村改居后,失地農民轉變成社區居民。而這些居民失去了土地的經濟來源,沒有正式工作,自身又沒有其他技術,很多人便依靠打零工維持生活。老年人因喪失勞動能力,依靠社區老年養老金生活。因物價高,生活成本不斷增加,收入低支出高,成為大多數居民生活的基本情況。
3、社區占地0.25平方公里,有居住人口7000多人,外加流動人口,總人口約10000人,然而至今卻沒有一處公廁,這使得社區內某些衛生死角久治不愈,環境衛生整治難度加大。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