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山東濟寧曲阜市魯城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881001身份證前6位:370881
長途區號:0537 郵政編碼:272100
隸屬政區:曲阜市行政級別:街道
車牌號碼:魯H轄區面積:28.3km2
人口數量:約2.86萬人人口密度:1011人/km2
魯城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簡介
通相圃社區  通相圃社區成立于1988年7月,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現有4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1棟,住戶32戶,常住人口648人,轄區人口1670人,轄區單位4個……[詳細]
更道社區  更道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0.08平方公里,住戶310戶,常住人口490人。 社區工作人員10名,其中專職黨務工作者1名,社區黨組織……[詳細]
坊上社區  坊上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0.19平方公里,現有2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二棟,住戶80戶,常住人口488人,轄區人口900人。 社區……[詳細]
苗孔社區  苗孔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住戶780戶,常住人口2820人,轄區人口6200人,駐區單位8個,其中學校1個。 社區工作者……[詳細]
官園社區  官園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0.9平方千米,現有4個居民小區,住戶320戶,常住人口410人,轄區人口1100人,駐區單位7個,其中機關單位……[詳細]
葛莊社區  葛莊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住戶146戶,常住人口563人,轄區人口876人,轄區單位1個,其中學校1個。 社區工作人員7名,其中專職黨務工作……[詳細]
林前社區  林前社區成立于2001年,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住戶649戶,常住人口1758人,駐區單位3個,其中機關單位1個,學校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詳細]
小北關社區  小北關社區成立于1986年10月,轄區面積4.8平方公里,現有1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8棟,住戶232戶,常住人口391人,轄區單位2個,其中機關單位2……[詳細]
東關社區  東關社區居委會成立于1999年3月,轄區面積54萬平方米,現有1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3棟,住戶420戶,分配人口1350人,轄區人口5745人,駐區單……[詳細]
南關社區  魯城街道南關社區居委地處曲阜市新老城區結合部,社區居民1260戶,3937人,其中分配人口1782人,社區居民分布五個片區:城里南門大街片區、逵泉路(商……[詳細]
南池社區  南池社區簡介 南池社區地處曲阜市城區,社區住戶270戶,老戶居民1052人,轄區人口3000余人。大街小巷20條,全鋪設硬質路,鋪……[詳細]
北關社區  北關社區成立于1999年3月,轄區面積6平方公里,現有1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25棟,住戶960戶。常住人口985人,轄區人口3850人,轄區單位6個,……[詳細]
周公廟社區  周公廟社區位于曲阜市城東1華里,因周公廟古廟而得名。現有住房324戶,人口134人,其中參加社區分配人口325人,土地面積300畝,現有大小企業19家。……[詳細]
于莊社區  于莊社區概況 于莊社區位于曲阜明故城東南2公里,即逵泉東路路南。東靠火車站,西通104國道,北臨有朋路,南與葛莊社區相連。系曲阜市城邊村,……[詳細]
五泉莊社區  五泉莊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現有1個居民小區,住戶240戶,常住人口928人,轄區人口1004人。 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情……[詳細]
魯城街道古城社區  魯城街道古城社區概況 古城社區位于魯城街道城東,轄區面積1600畝,轄區人口2035人,設有黨支部、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治保會、黨員議事會、居……[詳細]
西關社區  西關民族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2.7平方公里,現有5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7棟,住戶157戶,常住人口3468人,流動人口5160人,轄區……[詳細]
大莊社區  大莊社區成立于2002年4月,轄區面積0.24平方公里,現有1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4棟,住戶 700 戶,常住人口750人,轄區人口 2000 人,駐……[詳細]
后宰門社區  后宰門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現有6個居民小區,住戶120戶,常住人口330人,轄區人口3200人,轄區單位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詳細]
盛果寺社區  盛果寺社區成立于2007年7月,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住戶336戶,常住人口1336人,駐區單位1個,其中醫院1個。 社區工作人員10名,其中專……[詳細]
紅星社區  紅星社區成立于1999年3月,轄區面積650畝,現有3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19棟,住戶850戶,常住人口800人,轄區人口3500人,駐區單位8個,其……[詳細]
倉巷社區  倉巷社區位于市中心繁華地帶,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共有居民338戶,總人口864人。多年來,社區居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講政治、保穩定、求發展”……[詳細]
池涯社區  池涯社區成立于1990年12月,轄區面積0.6平方公里,現有1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5棟,住戶165戶,常住人口1160人,轄區人口3500人,駐區單位……[詳細]
闕里社區  闕里社區概況 闕里社區轄區面積160畝,轄區人口3980人,(黨總支下設1個黨支部,為闕里社區支部委員會)。社區共有黨員32名,1名……[詳細]
南泉社區  南泉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現有17個居民小區,住戶670戶,常住人口2950人,轄區人口19550人,轄區單位38個,其中機關……[詳細]
龍虎社區  龍虎社區居委會簡介 魯城街道龍虎社區居委會現有分配人口2200人,710余戶,分別在老城區、龍虎北新村和南新村三個居民區居住。常年來我們堅持以發展……[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魯城街道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明故城之中,是曲阜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積28.3平方公里,轄26個村(社區),有9760戶,28622人。現有基層黨組織112個,其中村級黨委1個(南 池黨委),黨總支14個,黨支部97個,黨員1964人。2376年,全街道完成財政收入1.1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89萬元,增長26.3%和23.7%。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魯城為主線,以“確保濟寧第一方陣、力爭位次逐年前移”為目標,突出平衡發展和創新發展兩個關鍵,動員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搶抓工業化、城市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三大機遇,充分發揮區位、人文、資源三大優勢,實施工業立街、民營強街、旅游商貿興街三大戰略,突出工業經濟、園區經濟、民營經濟三大重點,大力實施招商引資,舊城改造、旅游商貿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四個突破,全力推進平安魯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區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五項建設,形成了三大重點支撐、四大突破牽動、五項建設平衡推進的發展格局,全街道呈現出政治安定穩定、社會和諧進步,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齊魯鄉鎮之星、省社會文化先進單位、濟寧市經濟強鄉鎮等榮譽稱號。連續四年獲“平安濟寧”建設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四年被命名為濟寧市“五個好”黨工委。
  -
  經濟發展
    按照“三二一”為序的發展思路,堅持一手抓頂天立地上規模,一手抓鋪天蓋地擴總量,大力發展拓展旅游商貿業,積極改造提升主導工業,進一步鞏固提高生態農業。現已形成了“四縱四橫”商貿街,通過改造,提升了闕里賓舍和曲阜國際大酒店的接待水平;引進了中國狀元文化博物館、孔子展覽館等文化產業項目和旅游商貿項 星盛木香屋木業公司目。堅持政策傾斜、精力傾斜、財力傾斜,實行副科級領導干部包保骨干企業和重點項目,目前民營企業發展到43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1家,重點骨干企業39家,出口創匯企業26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8700多戶。形成了包裝彩印、新型建材、高檔造紙、機械制造、生物醫藥、電子元件和房地產開發等七大優勢主導產業。為突破發展空間受限的制約,于2373年底著手實施魯城工業園規劃,在曲阜工業園征地1500畝,建成“園中園”。南池、大莊、倉巷、紅星、南泉等居委充分發揮在集體積累方面的優勢,積極創辦“園中園”、“區中園”,以此為依托,引導招商引資項目和城區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引導優勢產業鏈項目向園區集聚,連片發展。目前,入園項目達到8個,總投資4億多元。全部投產達產后可新增利稅3600多萬元。深圳投資5000多萬元的加德彩印項目于2376年9月份投產;大莊引進的嘉禾油脂項目投資6628萬元,年消化玉米胚芽15萬噸,已于去年12月下旬正式投產,可實現年產值2.8億元,利稅2600萬元。紅星引進的中日合資星盛木香屋木業公司投資6000多萬元,主導產品木制門全部出口,去年又與美國歐邁支公司合作,新上整體櫥柜生產線,產品全部出口。元月7號,又與鄒城精益煤化工公司合作,投資1237萬元新上涂管生產線,已正式簽約。
  -
  黨的建設
    堅持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原則,以“兩推一選”等辦法選好配強社區黨組織-。目前社區黨組織-、居委主任一人兼的18個,“兩委”成員交叉任職96人,占總數的68%。“兩委”干部平均年齡43歲,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94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3人,女干部24人,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性別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堅持因居制宜,分類指導,對各社區居委全年工作實行千分制量化考核,每年初定指標、簽訂責任書,年中現場觀摩點評,年末綜合述職考核、兌現獎懲,形成了決策目標、執行責任、監督考核三大體系,充分調動了各居委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積極性。2376年,全街道上繳稅收過100萬元的居委達13個,其中1237萬元以上的1個,600萬元以上的1個,237萬元以上的6個。南池居委上繳稅收1239萬元;南關居委上繳稅收610多萬元。紅星、通相圃等規模較小的居委上繳稅收在150萬元以上。形成了大居委跨越發展、中間居委強力突破、小居委奮力趕超的大好局面。自2376年元月份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根據各社區規模和千分制考核結果,對各社區在職黨組織-工資實行統籌,由街道財政統一發放,既解除了黨組織-的后顧之憂,又使支部-工資更加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此舉使各居黨組織-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壓力感、緊迫感。
  -
  城市建設
    本著科學規劃、有序開發、適度超前、永續利用的原則,鼓勵城區居委和企業積極參與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建設,在參與城市建設中達到新的經濟增長點。2376年,南池、南關、北關、大莊、西關等居委,圍繞“兩線一 點”(兩線:327國道城區段,春秋西路;一點:大莊村莊改造),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舊村居改造的優惠政策,積極對接市里確定的13個城市建設項目,全年新增住宅小區和商業用房30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多元。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各居委共投入1500多萬元,大力開展小街巷治理和主要街道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了城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南關商城三期已完成主體工程近半,大莊教授花園、苗孔中瑞酒店、池涯百意四期已立項,西關327路北商業改造等項目正在積極進行之中。在市里確定的5個示范居委的基礎上,又確定6個居委為魯城街道示范居委。目前“十個一”建設任務已高標準完成。 “三級聯創”活動和“三學三創”活動代表曲阜接受了濟寧的評估驗收,南池居委代表山東省承接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現場會和蘇魯豫皖四省計劃生育現場會;池涯居委代表省委接待了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趙白鴿一行的調研活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
  -
  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及社會事業。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升層次、平衡推進”的工作思路和目標,以思想道德建設、社會文化建設和文明街建設為重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創建活動。文明街達到90多條,標準文化大院 達90%以上,新增群眾文體活動場所6個,共1.2萬平方米。救助各類-246人,發放救助金15萬元。教育投入持續增加,資助并減免貧困生雜費3萬多元。初中升高中升學率達85%以上;各居委用于升學獎勵的費用達100多萬元。田家炳小學順利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驗收,成為全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鄉鎮學校。苗孔投資300萬元的春秋小學已開始招生。新型合作醫療平衡推進,覆蓋率達100%,全年報銷醫藥費80多萬元;社區衛生服務網點發展到48個;2376年度被省扶貧辦、省衛生廳命名為全市唯一醫療救助醫院,被評為全市衛生先進單位、新型合作醫療先進單位。國防教育、擁軍優撫、養老托老、扶弱助殘等工作繼續保持了全市領先水平。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穩定工作堅持分級負責、層層監管、定期排查、及時化解的原則,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把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狀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預防為主,建立健全了“三位一體”、警-動的防范網絡,積極推廣了電子監控技術,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安全感。目前,全街道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名勝古跡
    曲阜是我國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籍中有“魯有大庭氏之虛”,黃帝、炎帝、少昊生于曲阜的記載。考古探掘中,曲阜境內先后發現20余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大量文物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里就是人口相對稠密、生產較為發達的地域。商代南庚至盤庚初于此建都。周初封魯,在此建都800余載。此后3000多年間,歷代王朝一直在這里興邦建國,或設郡置縣。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歷代帝王對孔子加封追謚、增廣廟宇、擴大陵地,對其后代廣施恩榮,營建府第,賞賜珍品異物。賢儒名宦競相云集,頂禮膜拜,賦詩留言,留下不可勝數的文物古跡。
  古城遺址
    周魯國故城始建于西周早期。城近于扁方形,南垣較直,東垣長2.53公里,西垣2.43公里,南垣3.25公里,北垣3.56公里,周長11.77公里。墻基寬40米左右,墻高10米左右。周以護城河環繞,河寬30米左右。已發現城門11座,門道寬8~14米,長30~42米不等,都有直通城內的交通干道。城內東西及南北向干道各5條,與若干衢道,將宮殿、作坊、市井、居住區連成一體。城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的排水道,東連東城外壕,向西流入洙水。
    故城城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宮宅建在城中心高阜上,宮宅東南及西南為貴族官宦居區,北面為市賈區,居民區散布于城四周近城墻處。這種城市格局,完全符合“仕者近宮,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市”的周代禮制。宮宅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500米,占地約27萬平方米。周圍筑有夯土墻,宅南有干道直通城南東門,門南三里處有舞雩臺,宮宅、城門、祭壇連成故城的中軸線。城內發現手工業作坊11處,冶鐵4處,冶銅2處,制骨2處,制陶3處。城東、西、北三面靠近城門處,有居住遺址11處。城內西部有墓地4處,發掘墓葬137座,其中周代墓葬128座,出土了大量隨葬品。現地面尚存周魯國故城部分殘跡。有殘存城墻、舞雩臺址、望父臺址、戰國大墓封土、斗雞臺址等。
    漢魯國故城遺址位于周魯國故城的西南部,西漢時建。城為扁長方形,東墻長1.88公里,西墻長1.46公里, 南墻長2.5公里,北墻長2.56公里,城垣周長8.4公里,面積約4.2平方公里。漢城西、南兩面仍沿用周魯故城舊垣及城門。東、北兩面城垣新筑,墻寬約10米,每面各開城門一座,門道長15米左右,寬7米左右。護城河寬18~23米,深1.8~2.7米不等。城內新辟干道3條,東北部為宮殿建筑群,曾出土有陶、玉、石、銅、鐵器物及五銖錢等漢代遺物。
    宋仙源縣城遺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下詔改曲阜縣為仙源縣,徒治于壽丘,并在壽丘旁營建了新縣城。城垣為“土筑卑隘”,明嘉靖間廢棄后,逐漸坍塌。據所留遺,城東垣609米,西垣687米,南垣502米,北垣531米,城區面積約0.376平方公里。四面皆有門,東、西門存鋪地石,西門兩側有部分殘垣,北門至1960年代初期尚保存完好。北門為磚砌拱形門洞,高4米,長12.80米,寬10.60米,門洞頂橫鋪圓木11條,呈宋元時代建筑風格。城門上建有門樓3間,四梁八柱,單檐灰瓦前出廈。城門里外門額鑲石匾二塊,北面刻有“望岳門”,南面刻有“瞻嶧”,下款為“雍正八年敬書”。城內有石砌十字形路通往四門,北門內路東為縣衙署,路西為監獄。衙署址內遺有元代石碑三通。
    明曲阜縣城位于周魯故城西南隅。明正德八年(1513年)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為護衛孔廟而建。城高約6米,寬約3米,東墻長1.2公里,南墻1.4公里,西墻0.7公里,北墻1.5公里,城區面積約1.41平方公里。護城河寬、深均約3.3米。城有5門,均建有甕城。孔廟、孔府居城中部,將城區隔成東、西兩部分。城內街道多呈丁字形,有跨街牌坊30余座。官署多集中于西部,店鋪多集中于東部。孔廟、孔府、顏廟及30多座貴族府第展現明清時代小城風貌。
  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l.5公里處,又名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初不過頃余,后經歷代增廣,面積達2平方公里。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來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內墳冢已約10萬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儀。孔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周筑有圍墻,前有至圣林坊及二道林門。門內有一南北林道,長1266米,寬44米。林道西側,偏南處為 孔子墓葬區。過洙水橋及坊,有思堂、享殿,后為孔子墓。孔子墓東有孔鯉墓,南有孔伋墓,形成“攜子抱孫”之勢。孔子墓葬區周圍多為戰國時代墓葬,再北多為漢代墓葬。明代衍圣公墓群在孔子墓西北1公里處。其它均散布林內,穿插而葬。林內現存石碑4千余塊,樹近10萬株,出土許多新石器時代及商、周時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林內較有影響的孔氏后裔墓還有漢博陵太守孔彪墓、宋兵部尚書襲封文宣公孔仁玉墓、宋四十六代衍圣公孔宗愿墓、清代戲曲《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墓等。
    孔林建筑。東漢永壽三年(157年)重修孔子墓時,造神門,建齋宿,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林墻,筑林門,明弘治七年(1494年)建享殿,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洙水橋坊,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擴林地,筑新墻,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門坊、林墻等。孔林林墻高3.30米,厚1.10米,長達6834米,石基磚砌。現存元、明、清建造的殿、堂、坊等116間。
    萬古長春坊位于曲城北門與孔林之間的神道中部。建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石質,六柱五間五樓,廡殿頂。柱方形抹棱。中二柱雕云龍,柱下以抱鼓石相夾,石上蹲幼獅。明間坊額中間刻“萬古長春”四字,旁雕二龍戲珠,次間雕雙鳳朝陽,稍間雕行龍。坊東西各有碑亭一座,均為明萬歷年間建。亭為重檐綠瓦歇山頂,東亭內立“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神道碑”,西亭內立“闕里重修林廟碑”。林內古建筑有至圣林坊、大林門、二林門、洙水橋與洙水橋坊、思堂、享殿、楷亭、駐蹕亭、鸞音褒德坊等。
    至圣林坊位于神道北端,大林門之前。木坊三間,四柱三樓綠瓦頂,柱以石鼓夾抱,明間透雕云龍花板,中刻“至圣林”三字。坊始建于明中期,清康熙年間重修。“文革”中被破壞,1980年重修。
    大林門位于至圣林坊后,兩側出八字墻。門三間,五檁三柱分心式木架,綠瓦懸山頂,臺基周圍以木欄,明間為車輛人馬來往通道。始建于元至順年間,明崇禎、清康熙年間重修。
  孔廟
    孔廟位于曲阜城區的中心,又稱至圣廟。孔子歿后,以其故居三間為廟,歲時奉祀。隋朝時開始擴建,至唐代,已有正殿、兩廡等建筑30余間。北宋天禧年間建為三路布局四進院落,殿堂廊廡316間,明弘治年間奠定現存規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后重建,正殿及大門改用黃色琉璃瓦和金龍合璽彩繪。孔廟南北東側637米,西 側651.7米;東西南側141米,中部153米;面積約9.6萬平方米。共九進院落,第六進以后分為左、中、右三路布局。整體建筑疏密有致,布局嚴謹,中貫軸線,左右對稱。現存殿、堂、亭、門、坊等104座,466間,建筑面積達1.6萬余平方米。分別建于金、元、明、清諸朝及民國時期。廟內還存有兩漢以來的歷代碑碣一千余塊,是歷史、文化、書法等研究的珍品。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內重要建筑前向后依次為金聲玉振坊、欞星門、德侔天地及道冠古今坊、圣時門、壁水橋、同文門、奎文閣、金代碑亭、元代碑亭、大成門、杏壇、大成殿、東西廡、寢殿、圣跡殿、詩禮堂、崇圣祠、金絲堂、孔子故宅門、闕里坊。
    奎文閣位于同文門后,系收藏帝王所贈書籍、字畫之處。始建于北宋初年,為五間重檐,金代改為三檐,明弘治時擴為七間三檐,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覆黃琉璃瓦。閣高24.35米,闊30.10米,深17.62米,歇山黃琉璃瓦頂,施四層斗拱。閣內部上下兩層,中還夾有暗層,木構架為層疊式,上層柱立于下層的斗拱之上。下層南一間為廊,后四間為閣身。外用24根八棱石柱,內用22根木柱。柱頭以額枋相連,上施五踩品字斗拱,斗拱承梁,梁上安天花。暗層及上層用通柱,外金柱直達腰檐斗拱,內金柱承梁,童柱立于下層的挑尖梁上,穿過平坐直達腰檐斗拱,系中國古建筑中罕見的結構。
    大成殿。因尊崇孔子集先賢先圣之大成而名,是孔廟的主體建筑,在廟中最高、最大,規格超群。始建于宋天僖二年(1018年),現存為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殿高24.80米,闊45.69米,深24.85米。殿立于2.1米的臺基上,前與月臺,后與寢殿相連。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黃瓦歇山頂,金龍和璽彩畫。柱架結構簡潔整齊。外圍為28根石檐柱,高近6米,承下檐斗拱及圍廊天花。前檐下的10根深浮雕石柱,每柱有二龍上下對翔,爭戲寶珠,龍周遍刻云朵,柱下端刻山石波濤,是我國稀有的石刻藝術品。余18根為八棱水磨石柱,每面淺雕9條團龍,每柱72條,總計1296條。中圈為16根木金柱,高約15米,承上檐斗拱及殿中的外槽天花。內圈也為16根金柱,高約18米,承殿中的內槽天花。殿內正中為斗八藻井,內額枋及小額枋間為一斗六升斗拱。殿外下檐用七踩單翹重昂斗拱,上檐用九踩單翹三昂斗拱,斗拱用材超過北京故宮太和殿9厘米的斗口。殿內正中木制神龕內為孔子坐像,高3.35米。龕上施十三踩斗拱,龕前為垂蓮柱罩,柱雕降龍。其前面有4個神龕,再外還有6對神龕,供奉四配十二哲。殿內懸有清朝歷代皇帝所題匾額、對聯等。
  孔府
    孔府位于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圣公府。孔府占地約7.5萬平方米,九進院落,樓房廳堂463間。三路布局,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后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樓、配樓、后五間等,最后為花園。東路為東學,有家廟、慕恩堂、一貫堂等。西路為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等。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拓廣,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擴修。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內宅七座樓房。新中國成立后曾多次重修,現保存良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公廟
    周公廟位于曲阜城東1公里的高阜上,南北長230米,南端寬68.20米,北端寬71.20米,面積1.6萬余平方米。原有殿亭門坊等2l座,現存13座,57間,建筑面積941平方米,均為明清建筑。廟內還存有宋、元、明、清石碑35塊。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周公為文憲王時,敕在魯太廟舊址重新建廟。元及明時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大修,其后又多次重修。于1953年、1978年兩次大修。1977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重要建筑有欞星門、經天緯地與制禮作樂坊、康熙御碑亭、元圣殿等。
    元圣殿位于周公廟三門內的中心院落,是該廟主體建筑。高11.8l米,闊五間23.7米,深三間12.26米。綠瓦歇山頂,前出廊,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拱,二朵,布局稀疏,用材粗大。殿內正中為周公塑像,木雕神龕上懸清高宗書“明德勤施”匾額,東側神龕內為伯禽塑像,西側站立金人塑像。
  顏子廟
    顏子廟是祭祀孔子的弟子顏回的廟宇,位于曲阜城北門內東側。原建于曲阜城東北三公里的五泉莊附近,元延祐四年(1317年)移建于陋巷故宅處,致和元年(1328年)落成。明代多次重修,明正德二年(1507年)鼎新修建,奠定了現存規模。其后又多次修葺,1979年進行了大修。廟南北長247.3米,東西南端104.5米,北端87.5米,占地約2.5萬平方米。五進庭院,第一進庭院,由石坊和石柱組成,自第三進庭院分成東、中、西三路。現存元、明、清建筑24座,159間。1977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要建筑有陋巷坊、卓冠賢科及優入圣域坊、復圣門、陋巷井亭、御碑亭、樂亭、復圣殿、杞國公殿等。
    復圣殿為顏廟的正殿,位于第三進庭院內。元代時為五間重檐,明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時擴為七間。殿高17.48米,闊31.22米,深17.10米。重檐綠瓦歇山頂,下檐斗拱五踩重昂,上檐七踩單翹重昂,平身科明間六攢,次間四攢,稍間下檐四攢,上檐三攢,兩山明間各五攢。殿內東西向一列中柱,頂有天花,繪團龍,明間有藻井。殿有回廊,擎檐用26根石柱。前檐下中四柱深浮雕一條降龍,周刻云朵,底襯山石,外二八棱石柱減地平鐫升降龍,最外二八棱石柱刻鳳凰及花卉,此八柱為明正德遺構。
    杞國公殿位于西路正門內,是祭祀顏子父親顏路的地方,元代始建專祠。殿五間,高8米,闊15.60米,深7.33米。單檐廡殿頂,灰瓦綠琉璃剪邊。四柱五檁前后廊式木架,前出廊,宋代建筑特點,又有元代特色,是顏廟現存最早的建筑。
  碑刻
    漢魏及北朝碑刻。曲阜現存西漢碑刻6石,東漢19石。漢碑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另有魏碑1石,北朝碑刻4石。這些碑刻書法渾厚嚴謹,氣勢磅薄,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瑰寶,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及字體演變具有重大價值。原多分存于孔廟、孔林內,為加強保護,1978年多數已移入孔廟東廡內。重要碑刻文物有乙瑛碑、禮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孔羨碑、賈使君碑及多通名人碑刻。
    乙瑛碑全稱《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亦稱《百石卒史碑》或《魯相置孔子廟碑》等。東漢永興元年 百石卒史碑(153年)刻立。高198厘米,寬91.5厘米,厚22厘米,兩側刻有纏枝花紋,間以靈芝形紋。無額,碑文18行,每行40字,記述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的公文及對乙瑛的贊頌。字體屬成熟的漢隸,對研究孔廟沿革及書法藝術有重要價值。
    禮器碑全稱《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明府孔子廟碑》。東漢永壽二年 (156年)刻立,圓首,高170厘米,寬78.5厘米,厚20厘米。碑四面刻字,均為隸書陰刻。碑陽16行,每行32字,記述韓敕修孔廟和制作禮器等活動。其他三面均刻立碑人姓名及資助錢數。其書法藝術被推為漢碑第一杰作。
    史晨碑。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又稱《魯相晨孔子廟碑》。碑文17行,每行36字,為史晨請祀孔子的奏本,東漢建寧二年 (169年)刻。碑陰為《史晨后碑》,全稱《史晨饗孔子廟碑》,又稱《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碑文14行,每行36字,記述祭孔盛況及修治遺跡等。碑陽、陰均為隸書陰刻,端正典雅,含蓄自然,是漢隸的代表碑刻之一。
    賈使君碑又稱《賈思伯碑》,北魏神龜二年(519年)刻立。碑方首,浮雕雙龍。高215厘米,寬84厘米,厚20厘米。額題“魏兗州賈使君之碑”,碑文24行,每行40字,記述賈思伯在充州任內的政績。題文均為陰刻楷書,筆法高古,遒勁渾厚,為魏體名碑。宋、元兩度復出,1951年自兗州移入曲阜孔廟。
    隋唐碑刻。孔廟中原存隋碑1塊,唐碑14塊。后由于種種原因,現有原存及1957年以來新出土的隋碑1塊,唐碑6塊,墓志5石,唐人題記9則。
    贈太師魯先圣孔宣尼碑。唐儀鳳二年(677年)刻立,高360厘米,寬127厘米,厚32.5厘米。半圓首,額題為篆書。碑文為隸書陰刻,有唐武德九年(626年)封孔子后裔為褒圣侯詔書,乾封元年(666年)贈孔子太師詔書,還有致祭祝文和請立碑孔廟奏文。碑原有龜趺,金明昌二年(1191年)斷為二,即改為方座。
    魯孔夫子廟碑。李邕撰文,張庭珪書。唐開元七年(719年)刻立。高402厘米,寬145.5厘米,厚61.2厘米。半圓首,篆書額題。正文19行,每行60字。
    文宣王廟門記碑。唐大歷八年年(773)立。裴孝智撰文,裴平書丹并篆額。高168厘米,寬72厘米,厚14厘米。碑首浮雕龍紋,有額、篆書。碑文隸書,20行,每行35字,記述新修孔子廟門事。碑陰刻有貞元十五年(799年)、咸通九年(868年)的兩則題記。
    獨孤景墓志。書丹及刻石年月不詳。墓主葬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志蓋60.5厘米見方,頂39厘米見方,蓋通厚4厘米,上正書陰刻“唐故任城縣令獨孤公墓志銘”。志石60厘米見方,厚9厘米,已殘為三塊。李華宗撰文,楷書19行,每行18至25字不等。民國年間于伊家村出土。
    宋金元碑刻。宋金元時期,曲阜碑刻逐漸增多,以謁林廟題詩、題名、題記等專門刻石為多。孔廟現存宋代碑刻9塊,刻石11塊,孔子畫像刻石4塊,明代重刻宋碑5塊,另有宋人題記16則。較為著名的有呂蒙正撰重修兗州文宣王廟碑銘,米芾書孔圣手植檜贊、玄圣文宣王贊等碑及杜衍書札刻石。孔林除墓碑外,有刻石10塊,題記2則。周公廟有宋真宗撰書的“文憲王贊”碑。
    金代碑刻較少,孔廟現存黨懷英撰“重修至圣文宣王廟碑”、題“杏壇”碑,赫銑謁詞題記,及幸存下來的“大乘寺鑄鐘銘碑”,其它碑刻上還有高德裔等人的題記11則。
    元代是謁廟題記刻石的最豐時期,現存刻石6l塊,題記42則,碑石共存70余塊。有著名書法家趙孟頫、虞集等人書寫的碑刻,有著名學者楊奐、郭守敬等人的題詩、題記。這些碑刻現多存于孔廟、孔林內。
    米芾孔圣手植檜贊碑 宋崇寧二年(1103年)刻立。碑圓首,高148.5厘米,寬6l厘米,厚19厘米。正文四行,題、款各一行。均為行草,充分體現米芾的書法特點。原在手植檜側,后移入孔廟十三碑亭院內。
    金重修至圣文宣王廟碑 金承安二年(1197年)刻立。高360厘米,寬158厘米,厚51.9厘米。螭首龜趺,有額。黨懷英撰文并書丹,額題篆書,正文隸書。立于孔廟十三碑亭南排東起第三亭內。碑陰刻有蒙古乃馬真后四年 (1245年)元好問拜奠孔子廟林題記,和蒙古憲宗二年(1252年)楊奐謁廟詩,均為行書。
    明清碑刻。曲阜現存的4000余塊碑刻中,明清時期的有3000余塊。碑刻的內容也比較豐富,有修廟及祭孔的記錄,也有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謁廟題記,最有特色的是謁廟詩文的刻錄。在一些謁廟修廟的碑文題記中,還涉及到劉六、劉七農民起義,白蓮教起義及捻軍在曲阜一帶活動的史實。
    在孔廟歷代碑刻中,明清時期的碑刻在數量上雖然最多,但書法整體水平并不太高。較為有名的有董其昌的題跋,李東陽的詩、賦,周天球的謁廟詩、題記等。孔林碑刻有李東陽、嚴嵩、翁方綱、鐵保、何紹基、阮元、孔尚任、康有為等人題寫的墓碑,吳寬、施閏章等人的謁墓詩文、題記等。此外,大柳村還有梁同書題寫的墓碑。
    慈禧賜孔令貽“壽”字碑,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刻立。高213厘米,寬92厘米,厚24厘米。上款正書“慈禧皇太后御筆,光緒二十年十月十五日”,下款正書“賜賞戴雙眼花翎襲封衍圣公孔令貽”,中草書一大“壽”字。存于孔府二堂內。
    玉虹樓法帖刻石。玉虹樓是孔氏十二府孔繼涑的書齋名。他在這里精研書法,搜集歷代書法家的作品整理或臨摹后,刻石584塊,拓片裝訂成1Ol冊,刻石即謂“玉虹樓法帖刻石”。分為玉虹鑒真、玉虹樓帖、瀛海仙班、谷園摹古四大類,十四小類。保存了晉唐以來各種書體、各個流派的墨跡,真草隸篆,章法各異,是很有價值的書法集錦,為研究我國書法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石刻
    畫像石刻。曲阜現存漢代畫像石刻100余塊,多為建國后陸續出土和搜集到的,1978年將60余塊鑲嵌在孔廟大成殿西廡的墻壁上。這些畫像石內容豐富多采,有神話傳說,有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車馬出行,雜技舞蹈、網魚狩獵,還有亭臺水榭、飛禽異獸等。刻法多種多樣,淺刻、淺雕、浮雕,形式不一,其風格千變萬化,或細致精巧,或粗獷奔放,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珍品,是研究漢代社會生活、民間習俗及文化藝術活動的珍貴資料。宋代以來的孔子畫像刻石,多依前人畫像摹刻,現多存于圣跡殿內。
    安漢里畫像石,新莽至東漢初年石槨墓畫像石。石槨全長281厘米,寬252厘米。中間有一隔板分為二室,為夫妻合葬墓。槨內四壁、隔板兩面、蓋板及兩側壁外均有畫像。隔板兩面刻行樂圖,人物中有擊鼓吹笙的、有輕歌漫舞的、有靜思對弈的。室頂為二石,刻連環玉璧、龍紋等圖案。四壁東刻青龍,西刻白虎,南刻朱雀,北刻玄武,兩側壁外面刻持火夜戰圖、對語圖。畫像為陰淺刻,飾以鏨鑿的麻點或鱗紋,以重菱紋飾邊。隔板上有一行隸書題記“山魯市東安漢里禺石也”。石槨于1937年在曲阜城東韓家鋪村出土。現存孔廟大成殿西廡。其中博弈畫像石高0.42米,寬1.14米。刻三組人物:左二人奏笙管,一人起舞;中二人擊鼓;右二人跪坐博弈,一為走出妙棋而得意,一觀棋慎思。石周飾菱形花紋,是諸石中最精彩的一塊。
    圣跡圖刻石,明代刻制。由畫工楊維揚作畫,刻工章草刊石,鑲嵌在孔廟圣跡殿的墻壁上。全圖共120幅,每幅寬約38厘米,長60厘米。第一石篆刻“圣跡之圖”四字,后刊錄“孔子世家”、“圣跡殿記”等。其中109幅,記述自顏母禱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弟子廬墓為止,包括“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和言論,是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石刻。最后還附有漢高祖、宋真宗以太牢祀孔子圖二幅。圖均附有正書的標題及文字說明。
    石柱、石儀。金代時,孔廟殿廡即“外柱以石,刻為龍文”。受其影響,顏廟、尼山孔廟等也都改用石柱。現存石柱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起突云龍,共22根,孔廟大成殿10根,崇圣祠、啟圣殿各2根,大成門及顏廟復圣殿各4根。其中體量高大以大成殿為最,雕刻水平以大成門和崇圣祠為高,制作年代以復圣殿和崇圣祠為早。一類是減地平鍛龍鳳或花卉,共86根,分別使用在孔廟大成殿、寢殿、大成門、啟圣殿、崇圣祠和顏廟復圣殿、尼山孔廟大成殿、啟圣王林享殿上。其中雕刻水平以復圣殿、崇圣祠為高,制作年代以大成門、崇圣祠、復圣殿為早。一類是素面無紋,使用在孔廟奎文閣、杏壇、碑亭等建筑上。
    石儀本為墓前裝飾物,始于漢代,后世逐漸演變為顯示墓主生前地位的標志。漢時孔林內即有石獸、石闕,張曲大墓前有石人、石獸,陶洛大墓前有石人。北齊時陳博達墓前有石獸,五代時顏文鐸墓前有翁仲。宋時在孔子墓前,元時在叔梁紇墓前,刻立了全套石儀。明、清時,禮制規定一、二品-墓前可立石人、石虎、石羊、石馬、望柱各一對。從59代衍圣公起,墓前均刻立有石儀,計有明代八組,清代十組。現存有漢陶洛石人,張曲石人,孔林石獸、石闕,宋、元、明、清的石儀。
    摩崖造像位于曲阜城南10公里九龍山南麓的山崖上,有石佛洞龕6處。龕上部均有插梁架的方孔,有4龕附有題記,但多已不可辨認。經鑒定,后五龕為唐代刻制。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館藏文物種類繁多,有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字畫、書籍、雕刻、衣冠、家具、硯章等,還有孔府檔案9000余卷。這些文物大多是原衍圣公府家藏,部分是建國后搜集或出土的。在這10余萬件文物中,有一級文物300多件,二級文物600多件,三級文物 3000件。孔子畫像、明代衣冠、魯城玉璧等一大批文物,均為稀世珍寶。-
  
全國與魯城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魯城街道區劃
370881001001 112 通相圃社區
370881001002 112 西關社區
370881001003 112 紅星社區
370881001004 112 龍虎社區
370881001005 112 大莊社區
370881001006 112 更道社區
370881001007 112 官園社區
370881001008 112 后宰門社區
370881001009 112 北關社區
370881001010 112 坊上社區
370881001011 112 林前社區
370881001012 112 盛果寺社區
370881001013 112 小北關社區
370881001014 112 苗孔社區
370881001015 112 東關社區
370881001016 112 周公廟社區
370881001017 112 五泉莊社區
370881001018 112 古城社區
370881001019 112 南池社區
370881001020 112 葛莊社區
370881001021 112 于莊社區
370881001022 111 池涯社區
370881001023 111 南關社區
370881001024 112 南泉社區
370881001025 112 闕里社區
370881001026 111 倉巷社區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阿尔山市| 抚宁县| 眉山市| 健康| 共和县| 阆中市| 闽侯县| 吉木萨尔县| 彩票| 钟山县| 鄂尔多斯市| 张北县| 沂南县| 手游| 佳木斯市| 丰都县| 博乐市| 信丰县| 龙山县| 富顺县| 大邑县| 台北市| 南投县| 木兰县| 青田县| 广州市| 遂平县| 山东省| 湖口县| 阿尔山市| 嘉义市| 金沙县| 丽水市| 宁晋县| 广西| 虞城县| 林口县| 田林县| 瑞安市|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