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玉門市玉門鎮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620981101 | 身份證前6位:620981 |
長途區號:0937 | 郵政編碼:735000 |
隸屬政區:玉門市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號碼:甘F | 轄區面積:1037.5km2 |
人口數量:約3.8萬人 | 人口密度:37人/km2 |
玉門鎮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玉門鎮是古絲綢之路、新亞歐大陸橋河西走廊上的一個千年古鎮。東臨萬里長城的西端嘉峪關,西通舉世聞名的莫高窟,312國道和蘭新鐵路復線橫貫全境,幅員面積10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85畝,轄3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下設19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委會。總人口3.8萬人。是玉門石油城、嘉峪關鋼鐵城、敦煌旅游城、甘肅礦區核工業城、酒泉航天城的中心地帶,清代名宿林則徐、左宗堂曾經駐足于此,-率領的西路軍曾經在此浴血奮戰,這里還是-總理學習實踐的第二故鄉。如今隨著玉門市政下遷,玉門鎮已成為玉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上大項目,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近年來,玉門鎮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和市委、市政府戰略中心轉移的兩大發展機遇,發揮獨具特色的城郊、地理、區位和交通等四大優勢,把項目建設作為帶動全鎮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主線,按照“超前設想一批、規劃論證一批、前期儲備一批、建設實施一批”的思路,認真落實領導包掛項目考核制、跟蹤服務制、協調聯系制等項目建設制度,樹立了“不會抓項目,就是不稱職,不抓項目就是失職”的意識,努力克服信息閉塞、科技落后、既不沿邊、也不靠海的不利因素,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將投資過500萬元的項目逐一落到領導班子成員頭上,促使各級干部都把項目建設擺在重要議事日程,潛心運作項目、多渠道聯系項目,多方面協商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全力以赴抓擬建項目的聯系落實,全力打造親商、安商、富商、促商的投資環境。建成莫高麥芽廠、酒花浸膏廠、玉門關酒業食品有限公司、牛羊清真屠宰廠等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全鎮初步形成了以礦山開采冶煉、農副產品加工、交通運輸、水電能源、建筑建材為骨干的五大工業體系。五年間累計投資7.6億元,建成投資過百萬元的各類項目58個,近三年連續實現了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產值“雙過億”的歷史性突破。2005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 億元,工業總產值達 億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達1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93元。項目建設呈現出市場前景廣闊、效益發揮好、經濟拉動效果顯著等特點,共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創利稅300萬元。
建大市場,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玉門鎮自漢代置縣以來,一直是河西走廊過往客商停留交易的一個重鎮。隨著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逐步西移,玉門經濟開發區的興建,蘭新鐵路復線和蘭烏光纜線的開通,尤其是疏勒河流域工程的開發,前來玉門鎮投資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城鎮經濟迅速發展,鄉鎮企業規模逐年擴大,基礎服務設施的壓力也日益增大。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鎮委班子不斷創新市場融資機制,按照分類規劃,分期建設,多元投資的指導原則,共籌集資金8000多萬元,新建、改建各類市場15個,使玉門鎮成為河西走廊最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輸轉中心,僅人民市場、陽關商貿大樓、榮鑫大廈、九洲家俱市、溫州商貿中心、供銷社自選超市、老城蔬菜批發市等七大市場的年交易量可達2億多元。
興大產業,拓寬助農增收渠道
產業興鎮是玉門鎮經濟增長的又一突破口。鎮黨委以促進特色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優質化、優質產品市場化為方向,按照“產業調特、品質調優、規模調大、效益提高”的原則,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圍繞已形成的啤酒原料、設施養殖、溫室蔬菜和以勞務輸轉為主的三產服務四大主導產業格局,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通過品牌農業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立足于已取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的莫高“飛農麥芽”、中匯“敦煌綠洲”、拓璞浸膏等品牌農業,以特色造優勢、憑優勢創市場,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推進特色農業標準化生產,進一步促進了農民增收。2005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加了340元。其中,養殖業和種植業在龍頭企業帶頭下增收110元。按照千家萬戶養殖、養殖小區示范的思路,鎮黨委在主抓品種改良、溫精授配、設施精養、防疫滅病等工作的同時,發展千只規模養雞戶8戶、百頭(只)以上規模養豬養羊大戶62戶,使牛羊豬雞存欄數達到5.35萬頭(只)、年出欄數達到3.7萬頭(只)。通過農業科技園區典型示范引導、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實施“訂單”蔬菜,引進推廣農業科技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方式等促農增收。全鎮共種植以西甜瓜、西紅柿等蔬菜為主的日光溫室1243座,有機質無土栽培100座,棚均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種植面積僅占全鎮耕地面積四分之一的蔬菜產業,其收入占到全鎮種植業總收入的一半,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充分利用312 國道沿線商業網點改造、國家西氣東輸、西油東輸及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途經玉門的實施,通過集資建商業門點和先培訓后輸出、分批組織外出務工、向鎮內企業引薦、吸收下崗職工中“40、50”人員組成治安協管員隊伍等措施,使全鎮三產業總戶數達到680戶,勞務輸轉980人,實現創收280萬元,以勞務輸轉為主的三產服務業真正成為促農增收的新亮點。
搞大開發,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經濟發展了,收入增加了,鎮委領導一班人又把目光放在了城鄉人居環境改善方面,在硬件建設上以提高城鎮化水平,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為重點,切實抓老城改造、小康住宅、沼氣入戶、村組道路、生態林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軟件建設上以深化“學溫州經驗、創寬松環境、促玉門發展”活動為契機,一方面提高居民素質,規范居民行為,主動做好農民轉市民的教育引導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改善投資環境,改進工作作風,不斷營造人人都是招商主體、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良好氛圍,為招商引資工作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針對鎮區沿街門點破舊外觀形象差的實際和居民區土坯房安全隱患大的問題,鎮黨委于2001年全面啟動了危房改造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鎮區95%危房進行拆建改建,2005年又投資1176萬元對道路進行了鋪油罩面,對上下水、人行道、綠化帶等基礎設施配套進行了改造,亮化美化了城市環境。針對農村住房觀念落后的實際,鎮上緊緊抓住“小康住宅示范工程”建設的契機,按照“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干部幫助、統籌規劃”的方針,發動農戶轉變傳統思維模式,修建樣式新穎、功能齊全、結構合理的高標準小康住宅,在廣大農村掀起了一股小康住宅建設熱潮。至目前,全鎮共新建小康住宅 戶。如今,掩映在綠樹叢林中的紅磚碧瓦已成為農村的又一道亮麗風景。針對農村道路設施差、通行質量低、晴天行路一身土、雨天行路一身泥的實際,鎮黨委適時提出了“村組道路建設三年規劃”,按照城鄉聯動、協調發展的原則,鎮上把村村通和組組通道路建設作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實行分管領導掛項主抓,包村干部一線盯著干的措施和辦法,傾斜資金和技術人員,動員農戶積極投工投勞。三年間先后投入資金900多萬元,完成了3個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的村組道路鋪油罩面工程36公里,率先實現了村村通、組組通目標,使全鎮80%的村組實現了組組通油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三年來,共投資300多萬元,徹底改善了鎮屬六所學校的校舍,其中南門小學投資120萬元建起了教學大樓。校校建起了微機室,開通了遠程教育網,為農村孩子的學習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不斷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努力規范各類文化市場;不斷深化衛生醫療制度改革,投資過百萬元,新建玉門鎮醫院,并購置了成套先進醫療設備,使玉門鎮醫療設施條件邁上了新臺階;認真落實宣傳計劃生育各項優惠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著力完善落實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千方百計關心、解決-及特困戶生產生活困難,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平均每年為城鎮困難居民發放低保金、救災金,優待金及老復轉軍人、老紅軍生活補助近百萬元,兌現獨生子女保健費、二女結扎戶養老保險費等資金50多萬元;有耕耘就有收獲。玉門鎮的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近年來,先后被評為“省級衛生鎮”、“全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全省嚴打整治先進單位”、“省級五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全國與玉門鎮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玉門鎮區劃
620981101200 121 南門村
620981101201 220 東渠村
620981101202 220 代家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