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赤水市官渡鎮漁灣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381106 | 身份證前6位:520381 |
長途區號:0852 | 郵政編碼:564700 |
隸屬政區:官渡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C | |
漁灣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漁灣村前身是漁灣人民公社。解放后,漁灣部分屬官渡區管轄,部分屬石堡鄉管轄。1952年底劃建小鄉時,原官渡鎮管轄的第五村與原石堡鄉管轄的十三村合并。1953年1月建立新文鄉。鄉政府地址在袁氏宗祠(漁灣)。1956年9月,新文鄉改名為漁灣鄉。1958年秋,漁灣鄉并入官渡區,建立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為漁灣管理區。1961年1月又并入官渡人民公社。1962年12月份建漁灣人民公社。1965年行政區調整,漁灣人民公社劃歸赤水縣官渡區管轄,劃入時,漁灣公社轄5個自然村31個村民組(新騎村:碾滾壩組、棗子壩組、吊腳樓組、大屋基組、瓦房組、田壩組、核桃樹組;坪陽村:新屋基組、老房子組、石干丘組;漁灣村:漁灣組、馬路上組、銀窩頭組、下坪組、碾廠組、坪上組、聯豐組、橋上組、學堂組、石壁田組;蓮花村:金臺上組、壯頭壩組、蓮花壩組、巖山溝組、盆子田組、中層組、土地壩組、大溝頭組;高峰村:大巖口組、水壩源組、小溝頭組)。1983年漁灣人民公社改為漁灣鄉。1992年機構改革,撤鄉并鎮時將官渡區改為官渡鎮,漁灣鄉由官渡鎮管轄。2002年1月撤小村并大村,漁灣鄉改為漁灣村,村委會設立于原漁灣鄉人民政府。
漁灣村原有村辦小學3所(漁灣小學、坪陽小學和蓮花小學),教師近20人,學生200余人。后經體制改革,結合教學實際,取消了蓮花小學,目前僅存漁灣小學和坪陽小學。
漁灣小學始建于解放初期,磚木、石木結構,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現有教室8間,辦公室6間,設有6個年級6個班。有教師9人,其中小教二級2人,小一3人,高級4人,學生77人。坪陽小學占地200平方米,教室2間,現有教師1人,學生15人。村辦小學的設立,解決了離集鎮較遠地區孩子讀書難、入學難的問題,為提高漁灣村文化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漁灣村轄8個村民組(坪陽、下坪、學堂、田壩、高峰、騎龍壩、盆子田、金臺上組),有漢、苗、藏三個民族,共1218戶,總人口4572人。全村現有黨員76人,其中正式黨員74人,預備黨員2人,黨小組7個。
漁灣村以傳統農業為主,以種植稻谷、玉米、馬鈴薯、紅薯和蔬菜、勞務輸出等為主要經濟來源。近幾年來,隨著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藥材種植、石斛種植、牲畜、家禽飼養將逐步成為主導產業,至目前,全村種植石斛200余畝,藥材100余畝,家禽近15000羽。從2003年起,全村共實施退耕造竹3366.63畝,竹資源較為豐富,年產竹原料2000余噸,截止2010年12月止,大牲畜存欄987頭,出欄250頭,2010年農業總產值(畜牧禽漁)1754萬元,其中農作物11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30元。
漁灣村位于官渡鎮東面,面積23.75平方公里,土壤為黃紅土壤。最近村組距離官渡集鎮1公里,最遠12公里,境內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0—800米區域。漁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冷涼、夏季溫熱,年溫和日溫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氣溫在26℃。
漁灣村地區降雨量較為豐富和穩定,光、熱、水基本同季。漁灣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日期,在3月下旬前后,正值多雨期,光、熱、水正好同步,十分有利于大季作物的生長發育,多種土地類型與多種氣候類型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種生物的生長。隨著環境的改善,靈猴、狗熊、野豬等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珍稀鳥禽數量也隨著保護力度加大而屢見蹤跡。能源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在漁灣村修建油氣礦井4口,據探測,漁灣村油氣儲量較為豐富,具有較大開采潛能。水資源較為豐富,修建揚程500余米1000余千瓦的水能發電站1個。高峰組牛青山地域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珠聯璧合地融為一體,相映成趣,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身居此山,可聞牛蠅“嗡嗡”之聲,可視牛蠅“敏捷”之影,居峰遠眺,有“一覽眾山小,唯我獨自尊”之感,有詩為證:“千年相約今日逢,萬山皆拜此山雄。伸手可擊霄中鼓,抬腳即踩頂上蚊”。群山環繞,山花爭風;杉樹挺而拔,楠竹樹臨風;清藤繞而擁,山紅寄相思。涓涓溪流,潺潺水聲,映大山之美。霧起似玉女含羞,霧散懷男兒胸襟,卻得青山綠水之秀,空氣清新,沁人心脾,一口清泉惹人醉,舌嘗清氣賽神仙。
2004年以來,全村修建了學田、漁聯、漁蓮、官坪、騎沙、蓮小等通村公路6條30余公里,骨架網絡公路形成,基本實現了組組通公路,交通較為便利,近年來,漁灣村黨支部狠抓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班子團結,凝聚力強,黨員模范作用明顯,雙帶作用強,全村鄉風淳樸,民風純正,在上級關心支持和全體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加強了以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修建和改善,以人畜安全飲水、農村電網和危房改造為重點的民生建設,以土地整治,坡耕地整治等項目為依托的生產生活條件的改觀,以種植、養殖為主的傳統產業不斷拓展,以對-的扶貧解困,為構建和諧村寨和發展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