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區南埔鎮惠嶼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05100 | 身份證前6位:350505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南埔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惠嶼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村名由來、地理位置
我村位于海峽西岸湄洲灣主航道西側,隸屬于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島嶼呈北東向南西走向,長約2000米,北部最寬處約450米,南部平均寬度約250米,全島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行政村。“惠嶼”村名,源于地貌,從肖厝看島嶼,形似大蝦,橫亙于海,擋住東升朝霞,故名“橫嶼”(閩南),文人又雅稱之“霞嶼”。島上居住歷史始于清朝中葉,全島現有兩個村民小組,人口316戶1198人。是泉州市“新農村示范村”和“十佳魅力鄉村”。
二、成績與榮譽
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部門的大力關心幫助下,特別是在2000年原泉州市委書記劉德章上島調研幫扶,以及在2003年原泉州市委書記施永康上島調研幫扶了八各項目,幫扶資金800多萬元,使海島村貧窮落后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海島面貌煥然一新,迅速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200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0500元。在2006年8月被0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村”。2007年1月被0泉州市委政法委員會、共青團泉州市委員會、泉州市公安邊防支隊、泉州電視臺、泉州廣播電視報社評為“泉州市十佳固邊好村居”。泉州市-沙格邊防派出所評為“愛民固邊模范村”。2007年1月被福建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活動領導小組評為“巾幗科技致富示范基地”。2007年2月被泉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泉州市平安家庭創建示范村”。2007年4月被0泉州市泉港區委、人民政府評為“2006年度信訪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4月被福建省計劃生育協會評為“全省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單位”。被泉港區鎮連續8年評為“計劃生育合格村”等先進單位。2007年6月被0泉州市委評為“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被0泉港區委評為“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
三、經濟產業
目前,我村經濟產業以養殖業和近海捕撈業為主體,大力發展旅游業。網箱養殖已經形成上萬箱規模,占有數千畝海域,主要養殖有魚師魚、鱸魚、黃花魚、石斑魚、鰻魚等十幾個品種,年產幾千噸。此外,還有現海帶養殖面積達2000畝,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鮑魚養殖數量達800多萬粒,年產值600多萬元。江蘺菜養殖面積達500畝,年產值250多萬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2008年全村經濟收入達2300萬元,人均收入達10500元,如今已形成養殖多元化、產品多樣化、面積規模化格局,我村成為家家有養殖、戶戶有收入的新漁村。
四、旅游資源
我村被譽稱為“泉州的鼓浪嶼”,不僅保持著原生態的漁家作業生活,有這閩南獨特的淳樸民風,而且陽光、沙灘、礁石、仙人掌……, 向人們展現出了一幅美麗的“海山田園”畫面,海濱浴場、沙灘燒烤、海邊散步、水中垂釣、登山遠眺、吃海鮮、摸螃蟹……世外桃園,美不勝收。現已開辟了晉富宮、福井甘泉、仙洞、石刻、圣蛙石、德政碑、南山瞭望臺等景點。 2006年,我村被評定為泉州市“十佳魅力鄉村”,旅游接待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村兩委牽頭組織修建了1家惠嶼假日酒店面積1000多平方米、7家漁家旅館,為游客吃、住提供方便。修建改造碼頭15米;村道硬化500米埋設排污管道500米;沙灘挑沙3500立方米以及安裝路燈50盞,大大改善了我村的的基礎服務設施,為廣大游客創造一個良好的旅游環境。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