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余姚市大嵐鎮柿林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281115 | 身份證前6位:330281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000 |
隸屬政區:大嵐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B | |
柿林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村情風貌】柿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嵐鎮東南部,它依山而建、西高東低、錯落有致、布局緊湊合理,村中道路彎彎曲曲、小巷悠悠,是一座文化結構十分完整的古村落。由于地處平均海拔為550米的高山臺地,境內陽光充沛、雨量豐富、四季分明。風光優美、空氣純凈清新,地方特色旅游資源較為豐富,有國家4A級景區即“丹山赤水”景區。因景致宜人,風物獨特,這兒還曾被選為電影《曙光》、《山花》和電視片《百家姓》(沈姓)以及最近熱播劇《國家干部》的外景拍攝地。柿林村區域面積為6.05平方公里,就在這小小的村落里,現有農戶289戶,705個人口,擁有糧田面積572畝,旱地面積341畝,柿子林面積200多畝,山林面積6202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1.1﹪。柿林村自古以來“重教敬學”風尚盛行,形成了獨特的“耕讀傳家”傳統。受此影響,全村居民文化素質較高。近年來,更是積極創建各種榮譽稱號,在全村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曾先后被評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特色農家樂示范基地、浙江省興林富民示范村、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余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余姚市生態綠化村、余姚市優秀文化中心村等榮譽稱號。目前正在積極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村史沿革】柿林村是單一的沈姓血緣村落,因此有“一個村、一個姓、一條心”的說法。據資料記載:周文王第十子冉季封于沈,是沈氏始祖,其45世祖于元末明初遷居峙嶺,為峙嶺沈氏始祖,該始祖即太隆公。距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柿林,曾因人才輩出稱作仕林,又因兩嶺對峙故稱峙嶺,現因盛產柿子而得名柿林。柿林村其地又名為“丹山赤水”,早在東漢年間,就有許多道教名士來此隱居修身,被道家尊之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宋徽宗曾御書“丹山赤水洞天”。歷代諸多名人雅士到此攬勝抒懷,留下了許多優美詩篇。唐代詩人李白就有“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之吟,明代詩人又有“丹山赤水神仙宅,布襪青鞋作勝游”之記。柿林村的開村始祖沈太隆也曾贊美柿林:“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間半點埃,相士擇宜居此在,嶺頭惟有白云來.
【產業經濟】柿林村屬山林經濟,柿子、茶葉、竹筍、花卉等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其中“吊紅”柿子播種面積200多畝,年產20多萬斤,產值50多萬元;茶葉1200多畝,年產干茶120余噸,產值30多萬元。特別是近幾年來,柿林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因地制宜發展旅游經濟。2002年按照“一點啟動,全面帶動”的旅游發展思路,成功開發“丹山赤水”風景名勝區,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 使其走上轉產專業、增收致富的門路。目前,柿林村已有農家樂飯店29家,農家旅店9家,通過“嚴格管理抓質量、優化服務增收入”, 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和風土人情資源,現已連續成功舉辦和承辦了“丹山赤水柿子節”、“四明山紅色旅游開游儀式”、“余姚市電影節”等大型文藝活動,在豐富村民精神文明生活的同時更是提升的丹山赤水景區的知名度。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村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村集體可用資金60余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7305元。
【社會事業】村黨支部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堅持做到與廣大村民心連心,時時處處為民著想,把村民的困難和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想方設法及時予以解決,F村里有規范化的衛生室給村民提供醫療服務,每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村民達100﹪。日常,村黨支部把保障和實現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落腳點,根據村實際情況和村集體經濟實力,對60歲以上的老年村民每年發放300——480元不等的養老補貼;對老干部每月補貼60元養老金;每年重陽節,給60歲以上老人每人發放50元禮品金。另外,村還投入資金16.30萬元新建了村落文化宮,新添了健身器材,有效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村口廣場上專門成立了警務室,確保村民和游客的安全。
【村鎮建設】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村兩委十分重視村容村貌環境建設,決心走“生態立村、生態強村”之路。結合本村實際,請專家制定了古村保護規劃。以整治環境為抓手,以“改路、改水、改廁”為重點,以“硬化、亮化、綠化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