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大歷村是大歷鎮鎮區所在村、大歷鎮最大的行政村,“順昌縣文明村”。
名稱來歷 舊時稱“大歷口”、曾名“洋后”,現名“大歷”。
地理位置 地處順昌縣東南部,大歷鎮鎮區中心,鷺鶿溪沿岸,其邊緣與大歷鎮秀吳村、龍頭村、下店村交界,大歷鎮人民政府所駐村。轄小王歷一個自然村、12村民小組,全村土地總面積18.1平方公里。電話區號0599,郵政編碼353202,距順昌縣城關34公里,距南平市城區80公里。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645人,流動人口884人?側丝谥,男性1326人,占50.1%;女性1319人,占49.9%;;14歲以下312人,占11.8%;15~64歲2038人,占77%;65歲以上295人,占11.2%。2011年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3.8‰?偯娣e18.1平方千米,皆為陸地面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6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大歷村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層屬震旦系變質巖,閩西北花崗巖、片巖、片麻巖,為低山與山間盆地地貌區,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鉛鋅礦,在大歷村至礦渣長約一公里與前洋村交界處,均有前人開采(約在明末清初)。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3620萬畝,人均1.37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水稻、煙草、蓮子、食用菌和柑橘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106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65噸,人均364.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煙草、竹蓀、蓮子。2011年煙草種植面積110畝,產量18噸,總產值為37.6萬元;竹蓀種植面積300畝,產量60噸,總產值為594萬元;蓮子種植面積446畝,產量17噸,總產值100.3萬元;柑橘種植面積1508畝,產量1516噸,總產值181.9萬元。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00頭,年末存欄3300頭;家禽飼養量17910羽。
工業 以竹木加工、鞋帽紡織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570萬元。擁有工業企業8家,職工34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27萬元,比上年增長2.5%。
商業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8個,職工89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82萬元,比上年增長6.7%;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99萬元。
社會發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99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2所,在校學生334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209人,專任教師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 2011年制訂了福建省竹蓀栽培技術規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鄉鎮衛生院一家,門診部(所) 1個;有床位1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22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師2人,注冊護士4 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35人次。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7%。
體育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建有農民健身場所(燈光籃球場或室內體育健身室),其中境內水泥地面籃球場6塊,室內健身室3座。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境內有線電視用戶約736戶,入戶率達94%。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省道204線穿村而過,縣道洋大線與省道204線于村內交匯。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11.5萬元,其中純收入5.8萬元。報紙、雜志累計期發行10.2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本村固定電話用戶744戶,電話普及率95%;移動電話用戶712戶,互聯網用戶134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8萬元。
名勝古跡
風土人情 大歷村村民有開大門、吃齋、請春酒、搖錢樹、出行、鬧元宵、清明祭墳、端午節、七月半、中秋、重陽節、冬至、掃厝、祭灶、年關、除夕、喬遷、添丁、開路等習俗。
土特產 大歷村境內盛產農副產品,有竹蓀、蓮子、柑橘、香菇、紅菇等土特產。
主要景點 壽山寺:座落于大歷洋后2華里黃帽橋處,唐乾符元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是大歷古代建筑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寺廟。葉氏宗祠:建筑年代不詳,宗祠有廳、有堂、有寢室,柱子用楠木,門前有雕刻,雕刻精細美觀。保存完整。徐氏宗祠:座落于大歷洋后,據徐氏族譜記載,始建于1820年,1825年竣工,祠堂坐北朝南,北面環山,前面環屋,有廳、堂、有寢有室,柱子用楠木,門前有佛像,花鳥雕刻。
全國與大歷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