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牡丹區黃堽鎮侯集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7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702 |
長途區號:0530 | 郵政編碼:274000 |
隸屬政區:黃堽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R | |
侯集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侯集行政村
侯集村位于菏澤城東北13公里,距黃堽鎮5公里,洙趙新河南岸,村呈條狀,房舍較分散,南北街三條,居民458戶,2016人,,耕地2194畝,土質較好,便于灌溉。。多趙、馮、張、宋、吳、劉姓,共23姓。農歷四、九逢集。1958年建生產大隊,1984年改建為村民委員會。2001年前侯集鄉政府設在該村,2001年合并至黃堽鎮。商貿流通發達,聯通公司在此設電訊分局一處,山東農村信用社也在此設有一處營業廳。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2006年著名國畫家吳東魁捐資二十萬新建教學樓一座,侯集小學成為吳東魁在菏澤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一處中學,滿足了周邊群眾的受教育需求。黃堽鎮唯一的一所敬老院也設在這里。2006年修成長5公里的柏油路。
本村經濟文化比較發達,宏泰紙業、趙金勇養雞廠為本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種植小麥、玉米。
村莊簡史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 ),侯氏從-縣遷此建村,后起集市,得名侯集。1948年7月1日,我二分區基干團及鄄城縣大隊在此截擊了下鄉搶糧的土頑軍,俘虜13名,斃傷90名。
現代名人
吳亞平,1966年9月出生,1993年11月入黨,大專學歷,1985年11月至1992年4月在鄄城法院工作,1992年4月至1996年4月在原菏澤市法院任審判員,1996年4月至2001年3月任原菏澤市法院辛集法庭庭長,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在牡丹區法院安興法庭任庭長,2005年3月至今,任牡丹區法院形式審判二庭庭長。
徐常銀,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1977年至1982年在山東農業大學學習,1982年8月在原菏澤市城建局工作,1984年6月至1993年6月任菏澤市宣傳部副部長,1993年6月至1994年1月任原龐王鄉-,1994年2月至1996年8月任牡丹區東城辦事處-,1996年8月至2003年任牡丹區黨校書記。
高志安,男,漢族,大學學歷,1960年8月參軍,1985年4月轉業。轉業時為團副政委,1985年4月至1988年5月任原菏澤地區公路局工會主席,1988年6月至1991年8月任菏澤市公路局紀檢書記,1991年至2002年任菏澤市公路局副局長。2002年退休。
致富帶頭戶
趙金勇,養雞專業戶,雞場占地10余畝,現有年存欄肉食雞規模十萬多只,建有大型的孵化、分割冷凍設施,帶動部分群眾養雞致富。
風土人情
飲食生活方式同周村相同,主食以面食為主,饅頭、蔬菜、粥為主。婚嫁形式同附近村莊習俗相同,大致步驟為:媒人說媒、相親、換帖、擇吉(送好)、迎親,迎親車隊發車前放鞭炮,新娘上車時放鞭炮,迎親車隊回來的路上過村莊放鞭炮,過橋放鞭炮、扔錢幣,過廟放鞭炮、扔錢幣,到家下車爎車,給下車禮,新郎背新娘入家門、拜堂、入洞房、辦喜宴。
全國與侯集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