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喀什地區位于祖國西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73°20′-79°57′,北緯35°20′-40°18′。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侖山與西藏阿里地區,西靠帕米爾高原,東北與阿克蘇地區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和田地區皮山縣相連。
喀什地區的西南部與四個國家接壤: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坦接壤;邊境線長388千米。全地區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約535千米,總面積111794.03平方千米,總人口361.54萬人(2004年末),其中城鎮人口83.42萬人。主要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滿族等。地區行署駐喀什市解放北路。郵編:844000,代碼:653100,區號:0998,拼音:Kashi Diqu。
喀什地區西、南、北三面環山,東面朝塔里木盆地開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主要河流為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蓋孜河、庫山河等五條大河、八條小河。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因為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大,可分為平原,沙漠荒漠,山地丘陵,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氣候區。喀什市屬平原氣候區,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11.7℃,極端最低氣溫-24.4℃,極端最高氣溫達49.1℃。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雨量30-60毫米。
【人口、民族】2006年,全區年末總人口376.27萬人,比上年增長6.8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6萬人,比上年增加1.58萬人;女性人口185.6萬人,增加3.96萬人,49.17%。人口出生率10.02‰,死亡率2.61‰,人口自然增長率1.41‰。
喀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古老民族曾在這里繁衍生息,發展經濟、文化。在漫長的社會進程中,各個民族互相協作、互相影響、互相融合。逐漸完成了現代民族的發展進程。截至2005年,境內主要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滿族等31個民族。
【地貌】喀什地區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綿亙東西的喀喇昆侖山,東部為一望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諸山和沙漠環繞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其中。整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輪廊是由穩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侖山地槽褶皺帶為主的構造單元組成。印度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北冰洋的寒冷氣流也較難穿透,造成喀什地區干旱炎熱的暖溫帶的荒漠景觀。而山區的冰雪融水給綠洲的開發創造了條件,形成較集中的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河兩大著名綠洲。境內最高的喬戈里峰海拔8 611米,最低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海拔1 100米,喀什市城區的平均海拔高度為1 289米。
【山脈】天山南脈綿亙于喀什區域的北部。自西至東羅列著高山、中山、低山。高山主要有阿賴嶺、卡什卡蘇山、吐魯尕爾特及闊克沙勒嶺,山脈呈鰭狀、長垣狀,走向北東,切割較深;中山帶主要有喀孜尕爾特山自西向東伸延,切割較淺;低山帶自西向東有庫木別爾、喀什、阿圖什、柯坪等一系列背斜。柯坪山地位于烏喀公路北面,西起東經77°00′,東至東經77°5′,分為伽師境內東西走向的西柯坪塔格山和巴楚境內東北——西南走向的東柯坪塔格山。帕米爾高原東部位于喀什境內,北至布侖口谷地,南抵喀喇昆侖山(中巴邊境),西抵薩雷闊勒嶺,東接西昆侖山。較高的山峰有7 719米的公格爾山,7 546米的慕士塔格山,7 282米的慕士山和6 802米的切爾里丘克山。在喀什境內的喀喇昆侖山為山脈的東北坡,長約280千米,平均海拔5 5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在8 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有4座便坐落在喀喇昆侖山脈之中,其中海拔8 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是喀喇昆侖山的主峰。在喬戈里峰周圍,還有海拔8 066米的加舒布爾魯姆山,海拔8 047米的布洛阿特峰,海拔8 034米的加舒爾布魯姆峰。
【平原】山前傾斜平原是喀什分布較廣的一種地形。一般由洪積扇、洪積錐、洪積裙、洪積平原組成。主要有柯坪、烏帕爾、黑孜、柯克亞(烏魯克)山前傾斜平原。克孜河沖積平原由沖積扇、沖積平原、干三角洲、托克拉克沙漠組成,由克孜河、恰克瑪克河、布古孜河組成平原水系,地形總的趨勢是由西向東傾斜。是喀什主要農區之一。蓋孜——庫山河沖積平原,地形總的趨勢是西南向東北微微傾斜。由蓋孜河沖積平原、庫山河沖積平原、依格孜亞沖積平原、洪積平原組成。葉爾羌河沖積平原為年輕的砂質沖積平原,由葉爾羌河、烏魯吾斯塘,提孜那甫河組成平原水系,地形總的趨勢是從南向東微微傾斜,是喀什最大的綠洲。
【冰川】喀什地區的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冰川分布很廣。在帕米爾東部山地,冰川總面積達2 200多平方千米。其中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冰川面積就達635平方千米,冰層厚度達100米,幾乎整個山體都被冰層所覆蓋。幕士塔格東坡的可可西里冰川,西北坡的羊布拉克冰川,公格爾山北坡的克拉牙——克拉冰川等,都長達20千米,氣勢磅礴,景觀奇異。喀喇昆侖山分布著巨大的冰雪層和冰川,其中著名的音蘇提冰川,長40.2千米,是中國最大的代冰川之一。這些冰川為喀什提供了比較穩定的水資源,故有“固體水庫”之稱。
【河流】喀什地區水系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影響,各河系的源頭都位于冰川、山區積雪帶,隨著山區水分的融凍而使各河的年內枯洪變化明顯。各河都為融補型河流。全區有5大河流,另有短程河3條。
葉爾羌河是喀什地區最大的河流,支流眾多,較大的支注解為塔什庫爾干河、克勒肯河。它發源于喀喇昆侖山的喬戈里峰,屬融雪補給型,河流全長1 000千米,流域面積10.81萬平方千米,灌溉著全區農田面積最大的綠洲——葉爾羌河平原。即莎車、澤普、麥蓋提、巴楚、農三師11個團場及葉城、岳普湖部分農田。夏洪期有余水灌溉下游胡楊林區,在阿瓦提縣匯入塔里木河(占塔河水量的17%)。年徑流量為64.33億立方米,少水年份為54.91億立方米。克孜勒河發源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特拉普齊亞峰,河長778千米,我國境內流長900千米,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千米。克孜勒河進入平原及疏附縣蘇乎魯克處分為南北兩支,南支喀什噶爾河、北支克孜爾保依河。
克孜勒河下游匯集于三角洲的伽師縣致西克水庫消失。克孜勒河灌溉區包括疏附縣、疏勒縣、喀什市、伽師縣及農三師伽師總場。其年徑流量為20.21億立方米。蓋孜河源于慕士塔格、公格爾、阿克塞巴什的融雪,以融雪補給為主,雨水補給量極少。蓋孜河河長320千米,流域面積1.62萬平方千米,有3條支流,水量較豐的支流為木吉河,另有庫西瓦爾及拉依艾更(泉水)支流。蓋孜河下游至三角洲的岳普湖縣鐵里木消失。灌溉區包括疏附、疏勒、岳普湖等縣及農三師2個團場。年徑流量9.65億立方米。由于春季融雪量少,故徑流量不能滿足灌溉用水需要,時有春旱。庫山河源于慕士塔格、公格爾冰峰,以融冰補給為主。河長200余千米,流域面積0.892萬平方千米,由卡拉塔什和且木干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另有皮河克和罕鐵列克小溪注入。灌溉區包括疏勒、英吉沙及東風農場,并消失于疏勒和英吉沙兩縣。年徑流量為6.3億立方米,庫山河流域易春旱。依格孜亞河發源于昆侖山北比麓的不勒干積雪帶,雖有融雪補給,但其徑流形成主要依融于降水和泉水補給。河長76千米,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灌區只有英吉沙縣依格孜來鄉農田,下游消失于山前洪積扇。另有恰克馬克河,因上游引水量大,至喀什地區境內基本上斷流,只有在暴雨時才有山洪下泄(歷史上曾流入克孜勒河),平時河床干涸。吐曼河為地下水補給河,由山前洪積扇、沖積平原的降水下滲補給,澆灌疏附縣英吾斯坦鄉,阿克喀什鄉。提孜那甫河發源于昆侖山的陽吉峰,屬融雪補給型。河長430千米,流域面積1.456萬平方千米。提孜那甫河流經葉城縣境界,最后消失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河水灌溉葉城縣農田及少量麥蓋提縣農田。年徑流量7.768億立方米。春季水量少,個別年份甚至斷流,時有春旱發生。烏魯克河、柯克亞河、棋盤河均發源于昆侖山北麓,沿河谷北下,屬降水、地下水混合補給型。烏魯克河年徑流量5.01億立方米。柯克亞河年徑流量僅為0.132億立方米。
【地下水】喀什地下水的動儲量約在50~60億立方米(包括上層滯水)。地下水徑流主要補給區是在洪積扇、沖積扇。各大河流在出山口后的礫質洪積物上大量滲漏,其滲漏量約占河水的30%以上,是平原區地下水徑流形成的主要來源。地下水運動規模在上游扇形地上主要為補給形成區,至下游則為蒸發消耗區。
【氣候】喀什地區處在中亞腹部,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帶。境內四季分明、光照長、氣溫年和日變化大,降水衡少,蒸發旺盛。夏季炎熱,但酷暑期短;冬無亞寒,但低溫期長;春夏多大風、沙暴、浮塵天氣。因地形復雜,氣候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5個區:一、喀什平原氣候區。包括喀什北部、中部廣大沖積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1.4℃~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氣溫年變化和日變化大,降水變化顯著。日照長,蒸發強,氣候干燥。冬季低溫期長,夏季長而炎熱。春季升溫快,常有倒春寒;秋季短促,降溫迅速。春季多大風、沙暴。浮塵日數頻繁。二、沙漠荒漠氣候區。喀什南部、麥蓋提東部和葉城東北部,屬塔克拉瑪干沙漠荒漠區。大陸性氣候極顯著,年平均氣溫在11℃以上,冬季寒冷,夏季酷熱,冷暖變化劇烈。降水稀少,氣候干燥,年降水量在40毫米以下。風沙多,日照強。三、山地丘陵氣候區。葉城中部,巴楚和伽師北部,疏附、英吉沙和莎車西部海拔1 500`3 000米處山區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在11℃以下,冬季較長,夏季短促,年降水量在7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時有大雨甚至暴雨山洪發生。山區河谷地帶氣候適宜,夏季溫熱,冬季偏暖。四、帕米爾高原氣候區。主要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年平均氣溫在5℃以下,科季漫長寒冷,夏季溫和。降水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大風日數多,光照充足,輻射強,天氣晴朗。五、昆侖山氣候區。主要包括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南部和葉城縣南部。年平均氣溫在5℃以下,山峰終年積雪,氣候嚴寒,空氣干燥,低壓缺氧,風大雪多,天氣多變。全年可分為冷暖兩季。
歷史沿革
喀什是維吾爾語“喀什噶爾”音譯的簡稱,其語源有突厥語、古伊蘭語、波斯語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磚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創”等不同的解釋。
今日的喀什地區古代稱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伽師縣一帶)、蒲犁(今塔什庫爾干)、莎車、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內)、烏禾宅 (今塔什庫爾干南部)、西夜(今葉城)等諸國地。秦末漢初,這些地方屬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轄。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博望候張騫奉旨通西域時進駐疏勒,這里始為漢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置西域都護府,喀什作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國版圖。
唐太宗以后,這里為唐朝政府的重要軍事據點,當時的安西四鎮之一即為喀什噶爾。五代至宋,先后為喀喇汗王朝和西遼所管轄。喀喇汗王朝時期,曾以喀什噶爾為首府。成吉思汗西征后,屬次子察合臺太子的封地。葉爾羌汗國時,喀什曾作為輔助中心,起著重要的作用。
清乾隆時期這兒是清政府“總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的駐地。光緒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爾道,共轄有疏勒、莎車兩個府和英吉沙爾直隸廳、蒲犁分防廳、和闐直隸州。
民國年間改為喀什行政區,設行政長公署于疏附。民國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區。還有第十(莎車)行政區。
解放后建立了喀什專區和莎車專區。1956年撤銷莎車專區,并入喀什專區,1971年1月,喀什專區改為喀什地區。
行政區劃
喀什地區轄1個縣級市、10個縣、1個自治縣: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英吉沙縣、岳普湖縣、伽師縣、莎車縣、澤普縣、葉城縣、麥蓋提縣、巴楚縣和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共有4個街道、28個鎮、140個鄉,155個社區、2296個村委會。境內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地區行政公署駐喀什市解放北路46號。
喀什地區 面積111794.03平方千米,人口360萬人(2004年)。
喀什市 面積 294.21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編844000。市人民政府駐人民東路。
疏附縣 面積 3482.9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編844100。縣人民政府駐托克扎克鎮。
疏勒縣 面積 2262.75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郵編844200。縣人民政府駐疏勒鎮。
英吉沙縣 面積 3420.9 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844500。縣人民政府駐英吉沙鎮。
澤普縣 面積 999.66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郵編844800。縣人民政府駐澤普鎮。
莎車縣 面積 9036.55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郵編844700。縣人民政府駐莎車鎮。
葉城縣 面積28928.6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編844900。縣人民政府駐喀格勒克鎮。
麥蓋提縣 面積11022.53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郵編844600。縣人民政府駐麥蓋提鎮。
岳普湖縣 面積 3165.76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844400。縣人民政府駐岳普湖鎮。
伽師縣 面積 6600.68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編844300。縣人民政府駐巴仁鎮。
巴楚縣 面積18490.59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843800。縣人民政府駐巴楚鎮。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面積24088.8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845250。縣人民政府駐塔什庫爾干鎮。
各種資源
光熱水土條件得天獨厚。年均地表徑流量可達117億立方米,地下水動儲量達50億立方米。現有耕地600萬畝,后備耕地資源1500萬畝,農業開發潛力巨大。這里光照充足,無霜期220天左右、年有效積溫可達4200℃,晝夜溫差大,非常適于糧、棉、瓜、果和其它經濟作物生長。喀什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是礦產資源的富集區,有金、銅、鋁、鋅、鎳、釩、鈦、水晶、云母等30多種礦產。石膏儲量居全國前茅,蛇紋巖儲量居全國第三位。石油、天然氣、玉石等礦藏儲量豐富。
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觀和獨特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聞名遐邇的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班超紀念公園、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葉爾羌汗國遺址、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墓、高臺民居、莫爾佛塔、唐王城、石頭城等歷史遺址,是追尋西域歷史文化變遷的好去處。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格里峰和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以及原始胡楊林等多種自然景觀和原始風光,大漠、綠洲、冰河、雪嶺、原始森林在這些都可以領略到。喀什正在與北京中坤集團聯合投巨資打造黃金旅游線路,使獨特的西域風情盡觀世人面前。
喀什主要旅游景點:卡拉庫里湖 ·香妃墓 喀什香妃墓·喀什大巴扎 ·石頭城 ·喀什高臺民居 ·哈吉甫墓 ·盤橐城 ·紅其拉甫山口 ·阿曼尼莎汗紀念陵 ·艾提尕爾清真寺 ·莫爾佛塔 ·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墓 ·帕米爾·喀喇昆侖山 ·喀什師范學院 ·罕諾依古城 ·塔合曼溫泉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 ·慕士塔格峰 ·唐王城 ·吉日尕拉 ·莎車王墓 ·棋盤千佛洞 ·公主堡 ·布拉克貝希泉 ·三仙洞 ·絲綢之路博物館 ·特拉木坎力冰川 ·墨玉河 ·塔克拉瑪干沙漠 ·帕米爾高原 ·葉爾羌河 ·白沙山 ·塔吉克博物館
社會發展
解放以來,喀什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光輝歷程,同全國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2003年生產總值完成105.1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50.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8.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6.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2元。糧食區內平衡、自給有余。棉花具備了600萬擔的年生產能力,是全國最大的地區級商品棉基地。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酸梅、開心果等優質特色干鮮果品形成了250萬畝的規模,果品年產量50萬噸,是有名的“瓜果之鄉”。農區畜牧業優勢明顯,牲畜飼養量近1300萬頭(只),約占全疆的六分之一,年產肉量可達20萬噸以上。
工業從無到有,已形成紡織、煤炭、電力、農機、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化工、造紙、塑料加工等10多個初具規模的門類。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大為改善,初步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欣欣向榮,科技教育發展迅速,現有各類學校1522所。在校學生達83萬人,廣播和電視人口的覆蓋率分別達到95.4%、94.1%。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是全國群眾性體育運動先進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在幾乎空白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現有各級各類醫院215個。基本形成了地縣鄉三級群眾文化網絡。
以民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民族團結、軍民團結、兵地團結不斷加強,各民族間形成了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良好關系,一小撮民族0分子受到孤立和打擊,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在新世紀新階段,繼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后,黨中央又專門對新疆的發展與穩定作出戰略部署,并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對于占全疆人口六分之一、農民的四分之一的喀什而言,實觀經濟的騰飛,面對著極好的發展機遇。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喀什提出了緊緊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點戰略機遇期,打開西出東進的大通道,充分發揮周邊鄰多國的區位優勢和集群口岸優勢,加快建立“兩個基地一個中心”(東聯西出的商品加工基地,西進東銷的商品集散基地和商貿旅游購物中心),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把喀什打造成為中亞經濟圈的核心區。到2020年力爭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以上,前十年力爭經濟年均增長12%。第一步是到200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7億元,年均增長12%,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億元,年均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40億元,年均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64億元,年均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使人民生活改善更加顯著。
確定了調強一產,調大二產,調快三產的發展方針,提出以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的發展,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堅持抓好糧食、棉花、畜牧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富余勞動力轉移六項產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村的城鎮化和農民的市民化。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重點發展電力、棉紡、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礦產、輕工業和面向周邊國家的服裝類、小家電、日用百貨等組裝工業的發展,努力實現由農業統領經濟向工業統領經濟的格局轉變;聚全區之力促喀什市、疏勒縣、疏附縣“一市兩縣”區域經濟的崛起。加快輕工、服裝、紡織工業園區、能源材料工業園區、石化工業園區、旅游及文化產品開發園區、農產品加工和高新技術開發園區的建設,構筑5000平方公里、120萬人口的大喀什市城市圈,發揮對全區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引進大的企業集團來促進大經貿、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促進三產快速發展,使喀什成為帶動南疆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地特產
喀什瓜果:喀什是久負盛名的“瓜果之鄉”,瓜田果樹無處不有。喀什地處南疆,陽光充足,氣候適宜,為瓜果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喀什瓜果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營養豐富,一年四季干鮮瓜果不絕于市,處處瓜果飄香,如石榴、葡萄、無花果、巴旦杏、杏、桑椹、蟠桃、梨、阿月渾子、核桃、沙棘、伽師甜瓜等。
石榴:維語稱“阿娜爾”,是喀什重要特產之一。其中以素有“石榴之鄉”美稱的葉城縣石榴最為有名。葉城縣地處昆侖山北麓,霜期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質好,非常適宜石榴的生長。葉城石榴個大皮薄汁多,風味甘甜清涼,深受人們喜愛,許多人都稱贊說:“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夸、葉城的石榴頂呱呱”。
葡萄:喀什是葡萄的盛產地之一,除城郊有大面積的葡萄園外,家家庭院一般都種植葡萄。喀什葡萄約有50多個品種,風味各異。葡萄除鮮食外,還可以晾干、制成罐頭等。當地果農有著豐富高超的葡萄保鮮技術,一年四季幾乎都可以吃上新鮮葡萄。
無花果:喀什盛產無花果,它可與哈密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齊名。無花果果形扁圓,果肉細軟,果味甘甜,營養豐富并有藥用價值,含糖量高達24% 。無花果除鮮食外,還可以制成果脯和果醬。另外,由于無花果葉片碩大,枝干光潔,樹冠整齊,姿態美觀等特點,人們往往把它栽在庭院、花圃或培育成盆景放在室內,美化環境。
巴旦杏:是喀什的名貴特產,是維吾爾族人民最珍視的干果,常用它待客贈友,還把它的圖案繡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巴旦杏屬落葉喬木,桃類植物。巴旦杏果肉不能食,可吃的是香甜可口的果仁,營養十分豐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在喀什的維吾爾醫藥中,60% 的藥都配有它。喀什巴旦杏遠銷國內外,在國際市場干果交易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售價很高。
杏:維語稱“玉呂克”,是受人們普遍喜愛的果實之一。喀什杏子品種繁多,其中以英吉沙縣的賽來提杏、葉城縣的黑葉杏為最佳,肉厚汁多,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杏子除鮮食外,還可以曬制杏干,有的地方還加工制成杏脯、杏包仁。
桑椹:喀什土沃泉甘 ,宜于植桑 ,故桑椹很多。桑椹是喀什成熟比較早的果實,被稱為“瓜果中的報春花”。喀什桑椹有白、紫兩種。因桑椹性寒、味甘,除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的功能和對陰虛、頭暈目眩、失眠等癥有明顯療效外,還含有蕓香苷、花色素、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等成分而深受人們喜愛。
蟠桃:較珍貴水果之一。主要產于葉城縣等地。蟠桃是桃子的一種,但果實卻與桃子完全不同。蟠桃的形狀扁圓 ,頂部凹陷形成一個小窩,其果皮呈深黃色,頂部有一片紅暈。蟠桃味甜 、汁多、核小,不但好看,而且好吃,色味兼備,不愧為“仙桃”之稱。
梨:喀什梨的資源十分豐富,共有60多個品種,其中碭山梨(從安徽碭山縣引進)和葉城棋盤梨較為有名,都有果大、皮薄、肉細、汁多、味甜的特點,極受人們的喜愛,由于喀什特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喀什梨含糖量高,維生素 C 、磷、鈣含量也較豐富。
阿月渾子:維語稱“皮斯特”,是一種稀有名貴果樹。落葉小喬木。春季開花,夏秋間果熟,果實呈乳白色,尖端開裂有紅暈,果仁香脆可口,營養豐富,果仁含植物油54%至68%,還含有維生素A、B,阿月渾子在國際市場上與巴旦杏同被視為堅果中的上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核桃:又名胡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被公認為“長壽之果”。核桃仁含脂肪65-- 70%、蛋白質15-27%,碳水化合物16%,還含有維生素 A、B、C 、E、K 、胡蘿卜素、核黃素、硫胺素、尼克酸和鈣、磷、鐵、鋅、鉀、鎂、銅、鈷、硒、碘等多種元素。核桃油含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和18種烯酸。核桃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在食品工業中用途廣泛,在香料工業中也具有很高價值。葉城縣是新疆重要的核桃產區,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年總產量在1200噸左右。
沙棘:資源十分豐富,在喀什生長歷史悠久。沙棘營養豐富,果味酸中有甜,內含多種維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質,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以沙棘為原料,制成的各種飲料,深受人們歡迎。
伽師甜瓜:喀什甜瓜有近百個品種,其中數伽師甜瓜(因產地在伽師縣而得名)為最佳。伽師甜瓜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時代就被列為貢品,后來經過不斷改良,瓜質越來越好。緊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伽師縣具有適宜甜瓜生長的獨特氣候與水土條件,因而香甜可口,肉厚汁豐,風味別具,營養豐富,甜度達11至19度。當地瓜農和維吾爾族群眾有貯瓜過冬的習慣,在喀什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甜瓜。
民族風情
喀什市是一座以維吾爾族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民族特色濃郁,是一個中西亞文化交融的城市。在整個新疆地區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因此服飾、飲食、禮儀、婚俗、喪葬等均受宗教影響。
歌舞之鄉:喀什被稱為“歌舞之鄉”,一千年前喀什歌舞就傳到了中原,隋唐時代,喀什的音樂和舞蹈譽滿長安。現在,喀什的民族歌舞更是獨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樂舞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能歌善舞是維吾爾族人的天性,他們無論男女老幼,情之所動,興之所至,都會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維吾爾族舞蹈有的質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有的規模宏大,具有現代色彩;有的以粗獷豪放、鮮明跳躍見長,有的以濃郁雍容、深沉悠長顯勝。馳名中外的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集維吾爾音樂之大成,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的稀世瑰寶。維吾爾舞蹈有流行廣泛、自由多變的“喀什賽乃姆”,還有“刀郎舞”、“薩瑪舞”及“麥西來甫”等。
服飾:維吾爾族的服飾多樣而美觀,具有獨特的風格。男子多在襯衣外面穿右衽斜領、無紐扣、長及膝蓋的“袷袢”(長袍),腰系方形長帶,帶中可存放零星物件,隨用隨取。婦女喜穿色彩鮮艷、有領無衽、從頭上套著穿的衣裙。男女老幼都喜戴繡工精致的四楞小花帽,愛穿長統皮靴,有時靴外還加套鞋。婦女喜戴耳環、手鐲、項鏈、戒指等裝飾品。圍花色頭巾,講究畫眉、染指。未婚少女梳有七八條或十多條小辮,以長為美。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
飲食:飲食方面,以面食為主。日常食品有烤馕、拉面、抓飯、包子、湯面、曲曲等。喜食牛肉及馬、駝、雞、鴨、魚肉。瓜果是維吾爾族群眾生活中的必需品。還喜歡喝奶茶和紅茶,喜好飲酒。
居住:維吾爾人居住的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方形平房,上開天窗,房頂可做曬臺或乘涼。維吾爾人喜簇居,村落中 ,溝渠縱橫 ,果木成蔭。住宅多自成院 落,院內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無花果等。室內砌土坑,墻上掛壁毯,還開有大小不等的壁櫥,飾以各種花紋圖案。
禮儀:維吾爾族是一個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民族。家里來了客人,即使過去素不相識,也能熱情接待。親友相見,握手問候。鄰居間注意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鄰里們爭相協助。 維吾爾族對于禁忌非常嚴格。飲食方面禁食豬肉、驢肉及其他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忌戶外著短褲。住宅大門忌朝西開。坐下時,要求跪坐,禁忌雙 腿直伸、腳底朝天。接受物質品或奉茶請喝時,要用雙手,禁忌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他人物品。禁止攜帶污濁之物質進入墓地和清真寺。維吾爾人家作客,飯前飯后要洗手,只限三下,洗后用毛巾擦干,不能亂用。吃馕時,應將馕掰成碎塊,不要囫圇啃。進餐時,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要隨便到鍋灶前面去,不要讓飯屑落地。共盤吃飯時,不要將已抓起的飯菜再放入盤中。餐畢,等主人收拾餐具后方可離席。如有長者作“都瓦”時,不要東張西望或站起來。維吾爾族的家庭一般為小家庭,成員包括祖孫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獨子不分家。多子女的家庭,子女長大成婚后,即與父母分居,另立門戶。父母常把幼子留在身邊,作為養老送終的依靠。維吾爾族的親屬范圍比較狹窄,親屬稱謂只在祖孫三代直系血親之間才有。同輩間,比自己年長的男性稱“阿喀”(哥哥),女性稱“阿恰”(姐姐);比自己年幼的男性稱“吾喀”(弟弟),女性稱“森額爾”( 妹妹)。維吾爾人的名字一般由本名加父名組成,簡稱時可以省略父名。
婚俗:維吾爾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過去男女結婚多由父母包辦,現在仍有包辦,但受新時代影響自由戀愛日逐增多。在生育方面,家中生了男孩特別高興,但對女孩也不歧視。小孩40天后在家中舉行起名儀式,第二天進行剃頭和洗禮。男孩滿 7 歲時要行割禮(割去0前的包皮),這被視為家中一大喜事,張羅得十分熱鬧,親朋好友都前來慶賀。維吾爾人的婚配過程,一般要經過說媒、訂婚、結婚等程序。結婚一般先在天高氣爽、牛羊肥壯、瓜果豐盛的秋季,通常男女雙方都要大宴賓客,席間有歌舞、音樂、祝酒歌等。婚禮分兩天舉行。儀式由阿訇主持,念經畢,將兩塊干馕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以示同甘共苦,白頭到老。
喪葬:維吾爾族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晨亡午葬,晚亡次日晨葬,停尸不超過一天。喪葬儀式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入殮前,請阿訇為死者凈身,然后纏以白布,將尸體移入“吉那孜”(抬尸木架),由親友抬到清真寺舉行殯禮,旋即抬往墳地,葬入墓穴,地面用土堆成魚脊形墳堆,一般,死者面朝西方(麥加方向),講求“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極少有隨葬品。
旅游提示
喀什氣候較干燥,夏長冬短,最冷的是1月,平均氣溫-6℃;最熱的是7月,平均氣溫27℃。來這里旅游的最佳時間是六、七、八、九月份,這時候不僅每天都是好天氣,而且正是瓜果成熟的時節。
此外,在肉孜節(回歷9月底)和古爾邦節(回歷12月10日)期間去喀什,可以看到盛大的穆斯林朝拜活動。這兩個節日的公歷時間每年都不一樣。
住宿介紹:喀什市區的賓館業發達,有涉外星級賓館,凡是發達地區賓館擁有的現代服務設施此地應有盡有,并且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喀什色滿賓館歷史悠久,環境幽雅;以巴基斯坦風味菜肴為特色的中巴友誼樓;離著名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很近的其尼瓦克賓館、喀什華僑賓館等交通便利,并提供特色濃郁的地方舞蹈。喀什市區以外的地方住宿不是很方便,自助旅的背包族要注意,有些地方沒有賓館或招待所,甚至沒有居民,一定要帶好野外露營帳篷。
餐飲介紹:喀什的風味小吃,是中國食苑中一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奇葩。喀什的風味小吃做工精細,古樸無華,主副兼備,營養豐富,經濟實惠,食用方便。特別是獨具一格的烤全羊、烤羊肉串、馕坑烤肉、烤包子、抓飯、拉面、油塔子、馕、馓子、曲曲、 烤魚、灌面肺和灌米腸等,聲譽斐然,深受國內外游客的喜愛和贊賞。
除此之外,還有如羊肚、羊心、羊肝、羊頭、羊蹄等,噴香可口。這些都是維吾爾飲食文化中的佳品。
購物介紹:喀什的民族工藝品種類繁多,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這里因此被中外學者盛贊為“小民間藝術中心”。這些工藝品主要有:地毯、英吉沙小刀、艾德萊斯綢、花帽、木模彩色印花布、土陶、首飾、民族樂器等,并有周邊各國精美工藝品。既然到了有“水果之鄉”美稱的喀什,石榴、巴旦杏、無花果、葡萄、甜瓜等水果也是旅游購物單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別是石榴,又甜又酸,其他地方是買不到這樣的好石榴,花上五六塊錢就能買到一公斤。
在喀什市區東面,有一個星期日牲畜交易市場,特別熱鬧,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到那里去。
交通介紹: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樞紐,交通業比較發達。航空:在喀什至烏魯木齊之間,每天都有大型客機,來往飛行,當旅游旺季到來,每周還增加四個航班,為旅游者提供了極大方便。喀什到烏魯木齊每天都有航班,21:30起飛,23:00到達烏魯木齊。鐵路:喀什是南疆鐵路的終點站,主要列車如下:K888次14:42分從喀什發車,次日14:52到烏魯木齊;K886次13:22從烏魯木齊發車,次日13:16分到達喀什。公路:喀什公路四通八達,全區12個縣(市)均通汽車。從喀什市向東北有公路通往克州、阿克蘇、庫爾勒、吐魯番,再向北通往烏魯木齊。從喀什市向東南有公路通往疏勒、英吉沙、莎車、澤普、葉城、和田,再向東可通往甘肅的敦煌和青海的格爾木,由葉城向南可通往西藏的阿里地區。從喀什市向南有中、巴國際公路,向北和向西有兩條公路經吐爾尕特口岸通往獨聯體。 從烏魯木齊坐下午5點的班車,第二天傍晚到達喀什。除喀什市外,該地區其他地方的班車班次有限,交通可租用汽車或攔路搭乘過路車,但請注意安全。如果去塔什庫爾干和紅其拉甫口岸,請事先辦好單位介紹信(如果未辦理,可花十元錢請當地旅行社代開)并到喀什市內的色滿路上的地區公安處去邊防證(到了塔什庫爾干還需辦理另一張邊境通行證進紅其拉甫)。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喀什市
喀什降魔洞區域概況
喀什市是喀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以及宗教中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克孜勒河中游。經314國道距烏魯木齊市距離1473千米。東西部與疏附縣接壤,北倚古瑪塔格山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毗鄰,南面與疏勒縣隔克孜勒蘇河遙相對望。
全市總面積294.21平方千米,總人口351874人(2003年)。有維吾爾、漢、回、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26個民族。
郵編:844000,
代碼:653101,
區號:0998,
拼音:Kashi Shi。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平均海拔高度1289.5米。屬喀什噶爾河流域沖積平原。有克孜勒河、吐曼河等水系。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夏長冬短。
行政區劃
喀什市轄4個街道 8個鄉:恰薩街道、亞瓦格街道、吾斯塘博依街道、庫木代爾瓦扎街道。乃則爾巴格鄉、夏馬勒巴格鄉、多來特巴格鄉、浩罕鄉、色滿鄉、荒地鄉、伯什克然木鄉、帕哈太克里鄉。市人民政府駐市區人民東路。
吾斯塘博依街道 代碼:653101003 轄9個社區:尤木拉克協海爾社區、夏馬勒巴格社區、努爾巴格社區、諾比西社區、齊尼瓦克社區、艾提尕爾社區、托克扎克路社區、西域廣場社區、色滿路社區。
亞瓦格街道 代碼:653101002 轄11個社區:闊納德爾瓦孜社區、布拉克貝希社區、托爾亞瓦格社區、江浩汗社區、歐爾達阿勒迪社區、北大橋社區、機場區社區、吐曼路社區、克然木巴格社區、阿瓦提社區、英努爾社區。
恰薩街道 代碼:653101001 轄17個社區:玉瑞克巴扎社區、古扎社區、喀贊其社區、薩克也社區、庫那克巴扎社區、帕衣那甫路社區、帕西塔克社區、塔古吾孜社區、新興紡織廠社區、師范學院社區、多來特巴格路社區、天南路社區、艾爾斯蘭汗社區、人民廣場社區、東湖社區、艾爾斯蘭汗社區、火車站社區。
庫木代爾瓦扎街道 代碼:653101004 轄13個社區:庫木代爾瓦扎社區、英加依社區、塔哈其社區、塔西巴扎社區、加拉買里斯社區、玉吉米力克社區、克孜都維路社區、玉肉克其社區、文化路社區、克孜勒河社區、七里橋社區、健康路社區、解放南路社區。
多來特巴格鄉 代碼:653101202 轄18個村委會:亞爾庫勒貝希村、艾爾斯蘭汗村、瓊庫勒貝希村、阿克亞貝希村、科瑞克貝希村、艾斯里庫勒村、喀迪木加依村、巴格其村、吐魯番庫恰村、塔吾古孜村、央不拉克村、艾格日亞村、蘇皮拉村、阿亞克蘇扎克村、托喀依村、托萬克霍依拉村、蘭桿村、提勒蘇扎克村。
乃則爾巴格鄉 代碼:653101200 轄15個村委會:乃則爾巴格村、尤喀克毛拉扎德村、托萬克毛拉扎德村、巴格艾日克村、托庫孜塔什村、皮合森村、塔合塔科瑞克村、恰爾巴格村、闊什庫勒村、亞貝希村、古魯巴格村、喀薩甫買里村、布恰村、尤喀克喀孜熱克村、瓊布斯村 。
夏馬勒巴格鄉 代碼:653101201 轄14個村委會:夏馬勒巴格村、索喀庫勒貝希村、庫如克鐵熱克村、斯爾克其村、吐格拉克力克麻扎村、科克艾日克霍依拉村、亞勒古孜開比日村、吐尕依欄桿村、加拉買里斯村、克孜勒都維村、玉吉米力克村、艾斯克薩村、阿亞格帕合太克里村、蘇孜克布拉克村。
浩罕鄉 代碼:653101203 轄15個村委會:艾孜熱提村、瓦甫村、庫恰比西村、沙普艾日克村、沙依村、恰克沙村、庫木甫提克村、巴西蘇扎克村、喀日沙喀勒村、夏木帕夏村、托萬喀孜艾日克村、依西強村、曲古爾村、庫康村、克其克艾日克村。
色滿鄉 代碼:653101204 轄7個村委會:墩艾日克村、阿塔古村、阿克吾依拉村、吐格村、墩吾依拉村、堤坎貝希村、科克艾日克村。
荒地鄉 代碼:653101205 轄8個村委會:莫爾吐爾村、托萬克莫爾吐木村、索蓋塔格村、艾日克博依村、庫普丁麻扎村、薩依巴格村、荒地園藝村、庫木巴格村。
伯什克然木鄉 (原屬疏附縣時代碼為653121212) 轄21個村委會:尤喀克薩依巴格村、阿亞格薩依巴格村、蘭干村、尤喀克庫木巴格村、阿亞格庫木巴格村、比格艾日克村、巴依拉村、英阿瓦提村、博斯坦村、塔格阿格孜村、罕烏依村、喀拉庫木村、佰什托克拉克村、阿亞格斯代村、巴什斯代村、博依拉村、依恰村、巴格吾爾曼村、葉汗里村、塘樂庫勒村、莫爾村。
帕哈太克里鄉 (原屬疏附縣時代碼為653121207) 轄6個村委會:帕哈太克里村、索古魯克村、肖爾巴格村、尤喀克帕哈太克里村、尤喀爾克喀庫拉村、托萬克喀庫拉村。
全國與喀什市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