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42324206 | 身份證前6位:542324 |
長途區號:0892 | 郵政編碼:857000 |
隸屬政區:定日縣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號碼:藏D | |
扎西宗鄉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扎西宗鄉位于定日縣西南部,海拔4119米,距離舉世矚目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僅49公里,是通往珠峰和“世界十大景觀”之一的嘎瑪溝等旅游景區的必經之路,這里每年都有眾多的旅游觀光、登山探險和科學考察的游客經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為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全鄉有行政村30個,自然村82個,有農牧民88戶6043人,耕地總面積為15044.25畝。
主要做法
1989年以前,定日縣是全國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扎西宗鄉更是貧困之中的貧困鄉。當時人們住著搖搖欲墜的碎石房,全鄉45%的人解決不了溫飽問題,由于貧困,45%的家庭子女上不了學,整個鄉看病難,就醫更難。加之環境惡劣,平均壽命只有50歲。他們祖祖輩輩祈禱珠峰——這個心目中的神山能給他們帶來富足的生活。90年代初,隨著西藏改革開放力度的增加,前來珠峰登山的游客漸漸增多,為了改變“抱著金娃娃,過著窮日子”的局面。
(一)采取扶持發展典型和小額信貸措施,引導農牧戶發展家庭旅游。在保護區旅游沿線上先后建立一些家庭旅館、旅游接待定點單位,創建農牧民旅游示范戶。鼓勵發展藏餐館、旅館、茶館等服務業,為游客們提供用餐和休憩的舒適環境,擴展就業范圍,擴大生財路途。
(二)正確把握市場需求。結合生態保護需要,在從絨布寺到珠峰一號大本營路段,組織農牧民成立馬拉環保車專營,接送中外游客;在珠峰腳下到海拔6500米處,成立牦牛服務隊,專門負責接送登山團隊、幫助游客托運貨物,使游客在欣賞珠峰壯美景觀的同時,感受到濃厚的藏民族風情,增加了農牧民現金收入。為了加強管理,鄉黨委、政府配備了珠峰自然保護區協管人員,安排鄉干部到大本營專職管理馬拉環保車、牦牛運輸隊。鄉黨委、政府每天收集協管員反饋信息,根據進山游客的實際數量,合理安排與之相適應的馬拉車和牦牛數量參與服務,有效節約了資源。
(三)自覺維護珠峰自然保護區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群眾大會,分析珠峰景區和嘎瑪溝景區對于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性,說明保護景區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灌輸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使群眾養成了自覺保護景區環境的習慣。因此,不論是馬拉環保車駕駛員還是牦牛工和背夫,不論是大本營帳蓬經營者還是其他服務人員,在進入珠峰自然保護區,大家都自覺清理垃圾、維護景區衛生,保護景區自然環境,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四)合理分派傭工,保證政府統籌資金,實現共同富裕。在安排進山服務的馬拉車和牦牛工時,鄉黨委、政府根據各村人數,分派車輛駕駛員和牦牛工進山服務。在安排服務人員時,要求各村首先安排貧困戶,在實際需求超過貧困戶人數時,再安排其他人員,并實行村莊定期輪換制,使大家都有機會參與服務,都有機會通過旅游增加收入。在此基礎上,鄉黨委、政府把馬拉車和牦牛工收入的18%收歸鄉政府管理,鄉政府將這筆資金用于扶養五保戶和支持貧困戶小孩上學等社會救濟上,減輕了社會負擔。由于政府的幫助,目前全鄉沒有發生一起適齡兒童因貧困綴學的現象。
(五)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縣外事旅游局3名干部經常下鄉進行旅游質檢工作,在旅游沿線上張貼旅游投訴電話,打擊“三黑”等無照經營者。
(六)多渠道爭取資金,建立健全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每年從農牧民旅館中抽出服務員進行培訓,加大保護區群眾的接待技能、“潘得巴”等使用技術培訓班。同時,還選送一批高初中畢業生到西藏登山學校進行了高山服務技能培訓,使他們踴躍投入到保護區的建設和服務行業發展上,使當地群眾從中獲得好的經濟效益。經過培訓,旅游從業人員和農牧民服務技能明顯提高,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
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通過上級領導的重視和廣大群眾的參與,在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下,有力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為實現旅游富民強縣戰略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一)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全鄉已有98%的農戶參與到旅游服務業中來,直接從業人員達2435人,共有馬拉環保車20輛,參與運輸的牦牛962頭。2005年該鄉國民生產總值為1575萬元,其中旅游業收入為790.4446萬元,占50.5%。旅游業的發展給珠峰腳下的扎西宗鄉插上了富民興鄉的騰飛翅膀。2006年開局良好,3月至4月牦牛運輸收入為57.9萬元,馬拉環保車收入為7500元。
(二)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參與旅游開發和服務,扎西宗鄉80%農牧民蓋起了土木結構的新房,扎西宗鄉從過去的11戶發展到現在的123戶。過去的碎石房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扎西宗鄉農牧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經濟有了顯著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轉變了農牧民觀念。農牧民參與旅游業從單一方式向多元化轉變,農牧民從旅游服務中取得經營效益的意識明顯增強,市場觀念進一步加強。
(四)解決了更多農牧民就業問題。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和自身生存的能力,提高了農牧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全國與扎西宗鄉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扎西宗鄉區劃
542324206201 220 扎西崗村
542324206202 210 扎西宗村
542324206203 220 加村
542324206204 220 現瓊村
542324206205 220 崗絨村
542324206206 220 仁白拉新村
542324206207 220 托桑林村
542324206208 220 瓊那村
542324206209 220 娘木達村
542324206210 220 云加村
542324206211 220 白列村
542324206212 220 娘木村
542324206213 220 巴松村
542324206214 220 班定村
542324206215 220 娘瑪村
542324206216 220 奶倉村
542324206217 220 私米村
542324206218 220 拉木堆村
542324206219 220 沖嘎村
542324206220 220 曲下村
542324206221 220 熱普村
542324206222 220 普龍村
542324206223 220 拉龍村
542324206224 220 曲宗村
542324206225 220 加盆村
542324206226 220 藏普村
542324206227 220 嘎當村
542324206228 220 卡龍村
542324206229 220 嘎熱村
542324206230 220 熱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