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晉源區晉源街道店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110003 | 身份證前6位:140110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隸屬政區:晉源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A | |
店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店頭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店頭村群山環抱,古槐參天,一座座窯洞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山坡上,從東向西綿延約兩公里。氣勢宏偉,景色壯觀。
店頭村北面的蒙山寨,海拔高1325米,這里不僅是北漢帝劉薛王(劉繼元)的一處避暑行宮,解放戰爭時期,閻錫山的軍隊在此還修了很多碉堡。站在蒙山寨,向下俯視,太原市區盡收眼底,晉陽湖魚塘般大小,湖面波光粼粼。
店頭村承載展現了古晉陽的歷史文化、軍事科學、農耕文化價值。
這個村擁有古石窟洞群,洞群有樓層式、明道暗道互動式、單元互通式以及地下古地道縱橫交錯的特點,被人們譽為古代的軍事古堡。村中的石窟群保存完好,其中洞連洞、洞連院,可謂別有洞天。村中有完美的石碾、完整的石門,而且還有古時的商業街,有的壁畫因為年久圖案已經模糊,但仍可以看出上面優美的線條,村中還有蒙山寨、北漢帝劉繼元的避暑宮遺址、紫竹林寺、文昌宮、古戲臺等等遺址。據現在考證得知,店頭古村作為晉陽軍事、文化、村落文化的載體,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些石窟群是何時的建筑,現在仍是謎。
太原市晉源區店頭村北靠蒙山,南望龍山,風峪河水從村前自西向東流過。村里古樹參天,一座座石碹窯洞錯落有致地散落在約兩公里長的山坡上。
店頭村所在風峪溝舊為唐代北都晉陽通往婁煩的驛路。從古村現存的石碹窯洞群組的結構、功能初步推測,歷史上店頭村曾是一個軍事堡壘和屯兵之地,在公元979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宋毀晉陽城后,逐漸演變為村莊!暗觐^”之名源于驛路旁邊的驛館店鋪和他屬風峪八個村莊第一個村子,人口、店鋪居風峪之首,故名店頭村。因店頭村地處交通要塞,漸漸成為客商的驛站,成了商業繁華之地。據史載:清光緒三年,該村有500余戶人家,3000余口人,店鋪林立,商賈云集,號稱“小太谷”。
據調查,古村占地面積45790平方米,原有3000余間石碹窯洞,現存較完好的有460間,其余皆傾圮頹廢,村里現存的古石碹窯洞群組中,二層式窯洞占90%以上,三層、四層式建筑石窯洞群有三組。走進村中,仔細觀察,這些窯洞都由碗口大小的河卵石碹成,洞體隱蔽在山體內,村里人稱之為地堡。這些窯洞串連著窯洞、大窯洞套小窯洞,上下層院落間除筑石階互通外,在窯洞內還筑有暗道曲折迂回連通,有的窯洞內還筑有地道,設有通風孔、瞭望孔、射擊孔、采光窗、排水渠道。這些窯洞錯綜復雜,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地堡暗道迷宮。這些窯洞結構奇特、設計精巧、功能多樣、規模宏大,建筑工程浩大,遠非一般百姓財力所能建起。據村中一些老人介紹,他們小的時候,經常在地堡里發現一些古代兵器。這更為暗堡增加了許多神秘色彩。
在古村中心位置,有一座小巧玲瓏、結構緊湊的底層為石碹窯洞,上層為殿堂的紫竹林寺(又名觀音堂)。紫竹林寺是風峪八景之一,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姑姑庵。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寺內石雕、磚雕、木雕一應俱全,至今依然香火繁盛。
店頭古村為研究晉陽歷史文化、軍事科學以及農耕文化、生活文化等提供了一處實物資料。
全國與店頭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