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鄞州區五鄉鎮匯纖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212105 | 身份證前6位:330212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000 |
隸屬政區:五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B | |
匯纖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匯纖村
北靠329國道,南臨同三線,水上“公路”?后塘河穿村而過,它像一顆鑲嵌在東郊平原上的明珠,這就是位于五鄉鎮西街的匯纖村。
沿著村口那條寬闊的馬路一路前行,只見馬路兩旁廠房林立,漂亮的民宅一幢挨著一幢,一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村莊躍然眼前。
據匯纖村李立羽老人價紹,“匯纖”這個村名的由來應該和水、船、纖繩有關.另據《鄞縣志》記載,古時甬江、姚江、奉化江和鄞東的前塘河、中塘河、后塘河及鄞西的南塘河、中塘河、西塘河構成的“三江六塘河”是內河主干線。古人對此曾有“舟楫縱橫以利集散,民間運輸多賴于此”的描述。鄞東來自少白、寶瞳、東吳的眾多小河匯集于匯纖橋后便稱之為后塘河,這一帶河流又被當地人稱為匯水河,匯水河緩緩流過一個突死于河中的圓堍,使過往船只只有靠纖繩才能得以經過。這個圓堍就被人稱為匯纖(纖繩匯集)之地。據村里老人回億。以前。這兒曾留有三根碩大的纖繩柱,上面有被纖繩深深刻劃過的痕跡。匯纖村由此得名。
匯纖村村民多姓李。五鄉李氏曾是清時甬上望族之一,它和當時東城的砌街李氏系同一宗族。據《四明談助》記載,“匯纖橋東數十步有楝塘李氏別墅”,別墅邊的護城溝、黃頭墻、馬鞍埠頭及高大的牌樓,都可以想見李氏府第的氣派。據說“李氏子孫以科第家世有名臣”其子孫李鄴嗣十二歲時就會寫詩,后來成為著名的學者,時人尊其為杲堂先生,有《杲堂文鈔》、《詩鈔》、《詩內文集》、《楝塘小志》等著作傳世。其描寫寧波遼東和鄞東風土人情的《?東竹枝詞》更是為人熟知,并引發了許多學者文人用竹枝詞歌頌故鄉的熱潮。如今人們稱李氏舊宅為“牌門李”。
懷著幾分莫名的興奮和神秘感,我們在熱心村民的指點下尋找著匯纖村的過去。
在村辦公樓隔壁的一條小巷內,我們找到了“楝塘李氏別墅”的舊址,這兒早已改建成了墻門式的普通居民住宅,只有高高的墻門頂上那斑駁的橫匾訴說著世事變遷。在院子里我們找到了一根長滿青苔的石柱,上面依稀可見雕刻精細的龍頭,聽說那曾是舊牌樓的一部分。當年楝塘別墅的大廳已改建成了村老年活動室,后面建成了五鄉鎮最大的菜市場,里面人聲鼎沸,生意紅火得很。
改革開放給這個古老小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城鎮規劃,匯纖村成了五鄉鎮鎮區的一部分。匯水河被填了,代之以平坦的街道。
匯纖村年輕的村支書兼村主任李泉昌欣喜地告訴我們,現在已有70%的匯纖人在經商、辦企業;另一部分村民則干起了多種經營,辦起了養鴨場、養雞場。去年這個811人的村子人均收入達到了6200元,村可用資金60萬元。村中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老人們像城里入一樣拿上了勞保。
匯纖村變富了。勤勞而淳樸的匯纖人正用雙手和智慧續寫著匯纖村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