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區別口鄉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00223203 | 身份證前6位:500223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660 |
隸屬政區:潼南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號碼:渝 | 轄區面積:30.48km2 |
| |
別口鄉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區域位置
潼南縣別口鄉位于潼南縣城以東,涪江河潼南段最下游,東南與合川市太和鎮、銅梁高樓鎮接壤,西連潼南龍項鄉,北鄰潼南上和鎮。解放前,別口鄉屬合川縣。光緒年間為白鹽鄉,后稱別鹽鄉,民國年間別鹽鄉又改為佛鹽鄉,后據鄉設別口沱而更名。
名稱來歷
原屬合川。清朝雍正時期建場于老場壩,嘉慶時遷至別口沱,民國時期改名佛鹽鄉,后更名別口。1954年,由合川劃歸潼南。
別口鄉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別口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達到2400萬元,年增長速度達到10%,糧食總產達到5278噸,人均占有糧食43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98元,農民存款儲蓄余額達到1469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達到1884萬元,創利稅82萬元。私營企業總數達到13個,個體工商戶總數達到43個。固定資產50萬元以上的企業2個,年上繳利稅10萬元以上的企業1個。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
政務公開
別口鄉轄5個行政村37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30.48平方公里,總人口123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4人)。鄉直單位6個,內設機構10個,鄉直單位是中心小學、信用社、衛生院、糧店、獸防站、派出所;鄉內設機構是黨政辦、經發辦、社會事務辦、民政辦、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財稅所、人口與計生辦、計生服務站、村建國土所、文體站。
風土人情
別口是潼南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享有茶葉之鄉、板栗之鄉、蠶桑之鄉的美譽。從70年代至今,別口已有30余年的種茶歷史。成片茶林主要分布于金仙村和飛鳳村,面積達到600余畝,年產綠茶10余噸左右,遠銷北京、-等地,市場供不應求。板栗栽植面積達到1000余畝,主要分布于金仙村、高巖村,年產板栗約17噸,是潼南最大的板栗生產基地。桑樹栽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可養蠶4000余張,產繭約65噸。美國純白豌豆種植面積近1000畝,成為重慶市白豌豆種子生產基地。鄉科郎寺有一塔,俗稱白塔,高7層30米高,矗立于青山綠水之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縣級重點保護文.
全國與別口鄉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別口鄉區劃
500223203201 220 高巖村
500223203202 210 飛鳳村
500223203203 210 科郎村
500223203204 220 金仙村
500223203205 220 花坡村
500223203206 220 老君村
500223203207 220 花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