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互助村位于惠安縣東南部,涂寨鎮邊緣,至祖先開基以來,歷經1500多年,地理位置特殊,可稱為三面環山,一面平源,青山綠水環繞村前,是惠安蔗塘溪的發源地。全村現有人口5300多人,與5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組成一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234.6畝,山林面積2868.43畝,溪流面積158畝,總面積為2.9平方公里(不包括山地在內),正兜南面山上有互助水庫一座,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
開基祖先為英、梁二姓,但在清仲葉鎮二戶均遷居泗水,今無二姓下人。現共有12姓村民。最大姓氏為陳姓,莊氏次之,楊姓居三,汪、張、王、吳、郭、黃施、林、孫,施姓最后遷入本村(注:1965年由泉州洛城遷入)。
互助村歷代文人有梁丞相、郭戶部、陳舉人、梁陳二人現無處科考。郭戶部原名為郭仲法,是萬歷扶太子登基,官拜戶部尚書,7天代君巡守,本人墳在福州,第一夫人墳在本村的鳳鳳山上。但是在1957年被破壞,他的故居大門前有2對旗桿在1958年破壞,郭仲法時任戶部尚書時一次返鄉省親。此時本地大旱,五谷顆粒無收,為徹底改變鄉親的生活面貌,在他的倡導及支持下,在正兜的南面山上建座小型攔水壩,壩高1.8丈,長為19.4丈,蓄存山溝來水,并在水壩下流順山而建水磨11間,利用水力拉幼石磨加工小麥粉、豆粉等,供惠東片的民眾所需,每間水磨日加工產量為7-8擔。至此被世人稱為金鋪塘銀正兜。
互助水庫解放后有政府下撥3萬元于1955.4-1956.4重建,可蓄水3.6萬立方水的小二型水庫,集雨面積為1.36平方公里。互助水庫于1994年改建為自來水廠。
互助村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涌現出許許多多名人奇士。近代人文名錄:
科技界:中央航天部7支部-:莊壬元。
解放后中國第一只遠洋貨輪船:莊木春。
財經金融界:1957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十大會計師之一:莊江成。
泉州市農行行長:楊亞強(博士生)。
福建省優秀會計師:莊躍庭。
軍政界:福州省軍區政治部辦公室主任:楊財水(正師級)。
團級干部:莊躍坤、張謀生。
營級干部:張獻仁、張良枝、張仁增、陳足華。
副營級干部:蔡少榮(碩士)
政界:副廳級干部:莊茂芳 副處級干部:張榮來、張立興。
正局級干部:汪興邦 、張清民、張建明、莊仲明。
醫學界:福建省協和醫院骨科研究員主任醫師:張文明。
泉州市惠安縣中醫院醫師:莊惠強(研究生)。
泉州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外科醫師:張志孟。
廣東省中山市制藥廠生物總監:張國情。
近年來,我村支部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建新農村為各項工作目標,積極開展村級組織“五個好”,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整體工作思路,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五好支部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具體做法是:
一、抓好班子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集體領導,努力發揮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班子成員堅持中心組學習,重點學習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黨員先進性教育等內容。制定和完善了各項工作規則和工作制度,明確劃定了班子的職責范圍和管理權限,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工作機制逐步健全,班子成員都能按照原則自覺執行。二、注重隊伍建設,形成黨員隊伍的整體帶動力積極探索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完善了“三會一課”、黨員目標管理、民主評議黨員等項制度,保證所有黨員都能正常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研究發展黨員工作,嚴格履行入黨手續,防止把不具備黨員條件的人吸收到黨內來,不斷給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壯大黨的隊伍。三、創新工作機制,優化服務載體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努力轉變職能,盡責服務群眾。健全了村兩委考勤制度、理論學習制度、領導干部年度任期目標責任制。為使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簽訂了《黨建目標管理責任書》、《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經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等;完善了《兩委成員包組責任制》,并建立相應的獎懲細則。積極推行村務公開,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健全財務公開制度,接受群眾的舉報、監督,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辦事政策、辦理程序和辦理結果公開。四、狠抓經濟建設,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黨支部立足實際,抓好小康社會建設,新建陳厝.正兜兩個自然村水泥路2公里,村間道路硬化4公里,百分之百實現自然村道路硬化,新安裝路燈250盞,達到道路夜間亮化,新建三化廁4座,拆除舊廁所85座,新建垃圾圈4個,垃圾桶20戈,自來水管道新布局2公里,新增用戶108戶,新建休閑場所1處,新建綜合活動場所1處350平方米,新建籃球場2個,安裝室內外健身器材各一套,既美化村容,又方便群眾。五、密切聯系群眾,贏取最高“滿意率” 開展了針對村級兩委班子的“雙投雙評”和“村官述職”活動。把黨員、村民代表請上來,讓他們聽取村兩委班子一年來的工作匯報,與村干部一同總結本村一年來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此項活動拉近了村干部與村民間的距離,村民對干部的滿意率達到85%以上。附:近幾年受表彰情況: 2001年7月,被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3年1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2000年至2002年度計劃生育合格村; 2003年9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防治非典工作先進集體; 2005年3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化特色村.
全國與互助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