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桂陽縣方元鎮白沙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31021111 | 身份證前6位:431021 |
長途區號:0735 | 郵政編碼:423000 |
隸屬政區:方元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湘L | |
白沙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白沙村(Baisha Cun)
白沙村位于燕塘東南面,是原國營三五煤礦(現改制后為鴻達能源公司北風井)所在地,東與林溪村相鄰,南與秀里村交界,西與小沖村為毗,北與上鄧村接轄。轄區設有六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業人口1150人,其中白沙組320人,鹽沙嶺自然村分二組有360人,上前背170人,楊柳窩組80人。
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736畝,其中水田547畝,旱土189畝,育林地2800畝,生態林3400畝,白沙村唯有一座三五水庫,與上鄧村共有,可灌溉下游農田1500畝。村礦產資源富足,地下蘊藏著大量的礦產品,現已查明發現的就有:煤、鐵、錳、硫、金、鉛、銅、錫、鎢、鋅、石灰巖等礦物質,火炭是郴州市較大的儲藏量之一,原國營三五煤礦現已更名為鴻達能源有限公司從70年代初至今挖掘原煤達四十余年之久。且在挖掘中探明深部資源更為豐富。楊柳窩的寶嶺系黃沙坪礦帶,深層蘊藏大量的鉛鋅銅錫銀等有色金屬礦,山峰表面露頭礦物可見,白沙組后龍山銀沙錳礦零散凸現。本村大部分人口宅住高山,受強陽光照射,早晚溫差獨特的地理和風大霧密的環境劣勢,無法獲取烤煙生產支柱產業的政策支持,80-90年代這里的主要經濟收入來自于烤煙生產和生豬飼養,跟隨市場經濟的發展,烤煙產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邁進,在這水資源貧乏,風大溫低的環境下,不太適應本產業的發展。至2006年后本村已棄種煙葉,目前大部分資金來源來自于勞務輸出和種植傳統作物魔芋、姜,以一季中稻維護原有的生產。70年代白沙在與小沖村分村后,教育事業日益俱升,原把學校辦在家門口,現已實行“一村一校”,91年白沙村新建教學樓三所,白沙組、鹽沙石嶺、上下前背,三地各主學校,現歸上下前背中的點就讀,有任教老師一名,授課小學一、二年級,在校學生21人。白沙村人口居住稀散,以衛生院預防疾病為主,90年一名鄉村醫生在本村內開設診所,緩解本村老幼病殘老人看病問題,近些年未發生傳染病病例。2011年參合人數100%,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計劃生育村為主,免費婚檢率10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100%。2011年底本村已享受低生活保障數14戶,計21人,享受國家五保戶供給補助數9人,農村醫療援助人數13人,其中大額補助2人,大額補助的醫療費每人達5萬以上,因火災燒毀住房一間,由政府出資1萬元,危房改建一戶享受政府補助八千元,義務兵優撫對象2人,參戰人員補助一人均享受著國家規定的優撫政策。2009年白沙村對大塘至白沙13.4km通村公路段進行了硬化,上前背下白沙進村道路也得到接壤和硬化,此項工程總投入96.8萬元,村民人平負擔800余元。使全村80%的人口享受著交通便利。白沙村原屬明、清時期的京廣要道,這里尚存當時的石板古道,從嘉禾縣普滿鄉近至桂陽縣荷葉鎮、路幅廣闊,稱之“馬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草亭是當時繁華交通的象征。《蓅雨亭》和《望遠亭》遺址依然猶在。傳說中愚公來往此地,困惑時摔跤,兩個腳印,落入石板,留至今日清晰可見。其掉下的淚水成為涌泉,乃至清泉噴出。
全國與白沙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