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五星村位于川楊河以南,華夏西路以北,東至本鎮潘姚村,西至本鎮陳橋村,五星村區域總面積為2.6平方公里,由陳家、徐家、家務、婁家、金棟、邱橋、李家、汪家、東平、吳家、戴家、三聯、南黃、沈家等十四個村民小組(包括已撤制的生產隊)組成,村戶籍人數為3846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07人),戶數為1069戶,外來人口為10191人,戶籍在村的60以上老年人為727人,目前已有十三個村民小組征地農轉居(其中:沈家隊已在1994年撤制)尚有三聯生產隊未全部征地,保留農戶84戶,農業勞力207人,并在2009年底實行二次土地延包,100%簽約。2003年獲市、區五好村黨組織、區文明村。2004年獲區環保示范村、市衛生村、市文明村榮譽稱號。五星村原名金星村,其名因地處北蔡公社中心地,以其為北蔡之金星閃爍發光之意,1981年10月易名為“五星村”(因川沙縣內有三個同名村)。村民委員會設于村中心地域 地處9隊,村共有14個生產隊,農業原以棉、糧、蔬菜為主,工業原以服裝、電鍍、塑料印花和農機修理為主。北蔡鎮五星村 概況 五星村地處北蔡鎮東部,東面是潘姚村,南面是一六、衛行、御橋三個村,西邊是陳橋村和鎮域鵬海小區,北面是中界村及原北蔡村。地勢南部高于北部約20公分! 〈逵蚩偯娣e為2.6平方公里,村下設14個村民小組,分別是陳家、徐家、家務、婁家、金棟、邱橋、李家、汪家、東平、吳家、戴家、三聯、南黃、沈家。村民委員會辦公樓設在婁家隊和東平隊交界處。 2010年底,全村共有1069戶,其中農業戶95戶,總人口有3850人,其中農業人口200人,外省市來滬人口10321人! 〈迕褚躁愋諡樽疃,黃姓為次,復姓的只有1人,姓為上官。村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5人,其中土家族3人,朝鮮族1人,滿族1人! ≡摯宕迕褚孕叛龇鸾虨橹,但在南黃隊有很多村民信仰天主教。 村內有鎮級道路新陳路、五星路、綠科大道、鎮中心路,村級道路有西中路、五星支路、五星村道等,均為水泥白色路面,裝有路燈, 2009年鎮對新陳路拓寬后,車流量急增,故在中心路與新陳路交界口裝上紅綠燈。 2007年底,北蔡1路開通,及2010年7月線路延伸與軌交7號線相接,實現“村村通公交”方便村民出行鎮區、市區! 〈鍍群拥烙袇^級的川楊河、鎮級的有豐收河、朱家浜,中心河及躍進河,2009年鎮中心河等河道整治,筑有駁岸及兩岸形成綠化帶! ≌鞯爻逢。2001年以來,隨著浦東的發展,征地撤隊速度加快。至2010年底,全村14個生產隊已有13個生產隊征地撤隊,其中沈家隊、戴家隊已完成撤隊資產分配。三聯生產隊尚有耕田8.4公頃,故未撤隊。但已完成土地二次延包簽約! ⊙馗 五星村地域成陸于唐代前,清順治元年(1644年),該村地域隸屬江南省松江府上?h長人鄉二十保二十四圖。解放前,村域屬江蘇省松江府南匯縣第四區北蔡鄉。建國初期建立鄉村建制,該村域隸屬蘇南行署政區松江專區川沙縣北蔡區新陳鄉。1951年,村域內有嘉禾、金棟、東平、南黃4個行政村;1953年村域內有16個互助組。1954年逐步發展建立為12個農業初級合作社。1956年春,12個初級社合并后成立金星高級農業合作社,4個行政村因政社合一而終止。1958年10月成立東風人民公社,同時原金星高級社改為金星生產隊(亦稱連),屬當時的協作生產大隊(五營)管轄。1959年5月,成立北蔡人民公社,隸屬建制不變。1981年10月避免縣內大隊名稱重復,據縣府要求把金星大隊改為五星大隊。1984年4月北蔡公社名稱改為北蔡鄉,同年9月將生產大隊改為五星村。1986年4月北蔡鄉改為北蔡鎮,隸屬建制不變。浦東新區成立以后,建制依舊。2003年五星、陳橋二村成立聯合黨總支和聯合工作站聯合辦公;2009年3月聯合黨總支分開,聯合工作站撤銷,各自獨立辦公! 〗洕l展 解放前農民以種植棉花為主,水稻因受水條件限制只占三成! 〗▏螅瑢嵭型恋馗母,使“耕者有其田”,同時貫徹“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科學種田開始被農民接受,農民逐步走上農業合作化道路! 1958年,金星大隊有了第一輛小拖拉機,60年代初大隊農機組成立,到80年代已擁有大拖拉機七輛,聯合收割機五輛等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向機械化發展! 1961年起,在公社的統一籌劃下,建造了金星機口和南黃機口,筑明暗渠,改變了牛車灌水的老辦法,擴展農業水旱輪作種植空間! ∮捎诜N子不斷優化, 1996年,該村陳家隊和家務隊聯合種植水稻103畝,凈畝產550公斤以上,成為當地百畝豐產方樣板! 1958年起,大隊在金棟隊成立飼養場、建造豬棚6棟,年養豬500多頭。 80年代,口糧田分到戶,養豬逐年減少,但李家隊養豬專業戶李福山尚能一年出售生豬50頭以上。2000年,浦東新區規定內環線內禁止飼養業,從而養豬成為歷史! ≡摯逵騼仍瓱o商業史,在60年代由北蔡供銷社在東平隊設立下伸店,方便社員購買食品及日用品。60年代初,為解決農村多余勞動力和發展集體經濟,該村成立綜合廠,下設服裝加工場,噴漆車間、冷作車間、揀布工場、塑料印花車間、電鍍車間、農機車間。其中五星服裝工場成立于1962年,在南黃隊租借社員3間房屋起家,當時以有技術的下放工人為主,結合村民中有經驗和有縫紉機的數10名社員組成,為南京路蘭芩時裝商店加工服裝。20多年的加工業務都以優質而美譽,成為蘭芩時裝商店“信得過”工場。農機車間在70年代增加為民服務組,專為社員軋谷、軋柴糠,修理竹籃、小農具等。 90年代中期,村利用土地資源和剩余廠房吸收中外合資等企業入村落戶,并入股分紅,其中空調配件廠生產的空調軟管填補了國內汽車行業空白,效益居高,隨后汽車附件廠、日輪汽車配件公司都先后落戶,成為汽車行業主要配件供貨商,到2010年底,村內有各類企業13家,總收入50579.7萬元,上交稅收3673.6萬元,利潤總額6673.8萬元,村可支配資金771萬元! ∩鐣聵I 文化娛樂。該村在解放初期已有江南絲竹愛好者組成絲竹班(即民樂),有黃福根、陸宏耕等十人組成。他們在廟會及社員家婚慶喜事應邀助興! £惣谊牭膵邒吒C“吹打班”名聲遠揚,專為喪家奏哀樂! 2002年,村投資110萬元建文化活動中心,文體活動得到進一步發展,并自行編排《喜看浦東發展》等新劇目,參加鎮片會演。新興的老年門球隊,多次參加市、區門球選拔賽! W校教育。村境內有儀光小學1所,建于1947年。張國弟首任校長。建國后改為南平小學,校舍在天主堂東側兩間民房內。1956年,更名為金星小學。1966年遷于婁家隊,校舍擴大。1986年學校遷到立新河北岸新校舍內。1993年金星小學撤并。2007年上海海關學院在該村建院,從此迎來建國以來第一所高等院校! 80年代中期九年義務教育推行,覆蓋率為受教育人數的100%。至 2011年,該村有大專以上學歷的470人,其中研究生18人,本科190人,大專262人,占戶籍總人口12.3%。 醫療衛生。1942年,該村邱家隊的邱家橋有31戶人家先后患霍亂者有7人,經民間醫生醫治無效,最終7人全部死亡,最多一戶死亡3人。建國后政府注重防病治病,50年代末,該村河道內查獲釘螺,金星大隊成為重點滅螺大隊之一,大隊成立滅螺隊,反復滅螺,直至1979年復查,已無釘螺,金星大隊自此徹底送走“瘟神”! 1986年1月鎮川楊河水廠在三聯隊竣工投產,該村村民首先吃到水廠送來的自來水。 1969年大隊成立合作醫療,社員看病付掛號費0.1元,配藥個人負擔藥價的50%, 2000年實行村辦鎮管合作醫療機構,村衛生室配藥,個人負擔30%,2004年村合作醫療并入鎮合管站,鎮在該村設有鎮第二中心衛生室! ≡摯宕迕袢考{入城保、鎮保、農保的保障體系。由自然村陳家隊、徐家隊、家務隊、婁家隊、金棟隊、邱橋隊、李家隊、汪家隊、東平隊、吳家隊、戴家隊、三聯隊、南黃隊、沈家隊14個隊組成?側丝12067人。其中:本村戶數1084戶,本村人口3781人,農保人口207人,鎮保人口1720人,城保人口1854人;外來人口828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8.80畝,糧田0.00畝,常年菜田28.80畝,林地0.00畝,魚塘0.00畝,畜禽場0.00畝。我村2012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650.00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16.00元。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