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上坂村位于溪南鎮南部,是革命基點村,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漳平市區29公里,海拔180米,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現有土地面積19246畝,林地面積15257畝,耕地面積950畝,果林面積1600多畝,生態公益林9122畝,森林覆蓋率高,是一個集資源、交通、氣候、人文為一體的行政村,下轄三個自然村(上坂、九斗洋、下坂)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80余戶,人口1300多人,其中,在村里務農850名,在外務工450名。支部共有黨員65名,其中女黨員9名。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以蔬菜、水果、水稻、綠化苗木等,村民人均收入7150元。
一、人文斐璀
1、蔣時馨(1548-卒未詳),字徳夫,號蘭居,感化里人(溪南鎮上坂村九斗洋)。萬歷五年(1577)進士,歷官江西新喻,湖北嘉魚縣令,吏部考功郎、文選郎郎中(正五品),贈太常少卿(正四品)。在吏部任職,介入東林黨與官宦派系之爭,乃謝病辭歸。
2、蔣時芬,明隱士蔣時芬,號潛皋,蔣時馨弟弟,隱居講學,賦詩作文,并在溪南上坂村九斗洋長潭河岸兩邊巖崖石壁上鐫“江門倒影”、“清風徐來”石刻。旁邊有“蔣世香山人”等石刻小字。
3、蔣楚畹,又名蔣位,太學生,海澄縣正堂:《漳平縣志·藝文志·詩》記在:“蔣位,時馨予。入北雍。工詩文,著《隨余集》、《任城游集》。乙酉歲饑,輸栗百余,于官賑恤。”有詩文《游五老洞》遺世。
二、革命星火
一九二九年七月為了粉碎-對閩西革0據地的三省“會剿”,-率領紅四軍二縱、三縱隊助理向閩中地區進軍,在奔襲溪南圩攻打東湖山民團炮樓時,曾駐兵溪南上坂村九斗洋,在駐兵期間紅四軍自覺地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群眾秋毫無犯,給當地群眾留下極深的印象,許多人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年身材魁梧,身穿苧麻夏衣,頭戴斗笠,腳穿草鞋,平易近人的形象。
三、山清水秀
上坂擁有原始生態林、吊橋、涼亭,依山傍水,環境有沒,感化溪畔是白鷺生態保護區,每年有近千只的白鷺在這里做窩孵蛋,繁衍生息。明代摩崖石刻,明代進士蔣時馨故居,明萬歷蔣柏山墓道,旅游資源豐富,風景宜人。
四、交通便捷
擁有“莆永”高速互通口,是閩南沿海通往閩西高速路的第一站,距泉州146公里,距福州274公里,距漳平19公里,距龍巖59公里,省道203線貫穿全境,十二五期間省道203線提升為國道,屆時上坂村到漳平城區距離將縮短為16公里,上坂村也將成漳平的重要交通樞紐。
五、閩商園區
上坂閩南客商投資區已完成1:1000地形圖測繪、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規劃面積約5000畝,結合山地地形進行臺坎式規劃,分成三片組團開發,以上坂村為中心作為小區配套商住中心,分“莆永”高速南北兩片作為工業用地。上坂規劃小區面向閩南引進輕紡、機械等產業轉移項目,按照園區產業規劃自主招商,以商引商。
六、安居樂業
1、完成上坂村部建設,總投資130萬元,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三層半共795平方米。
2、美化亮化家園,投入20萬元,完成上坂村60盞路燈安裝。
3、積極開展家園清潔活動,先后完成上坂、九斗洋、下坂三個自然村衛生連片整治,投入70萬元進行污水集中整治處理,做垃圾中轉站1個,衛生池7個,衛生點30余處,實行門前5包。
4、農綜項目:完成各自然村1000多米的排水溝、農田水渠三面硬化。
七、創先爭優
1、打造黨風廉政建設示范點。
①、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與實施農村“五要”工程相結合,提升“五能”工程,精心設計黨務村務園地,在黨務村務原地中,開設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專欄,將要求公開的事項進行每事一公示、每月一公開,接受黨員干部和群眾的監督。
②、建立村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全面實施“三級三輪”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機制,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做到小糾紛不出村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2、打造產業服務示范點。
①、全方位跟蹤服務閩南客商投資區一期5000畝規劃建設;
②、做好上坂新村215畝建設規劃,驅動第一期30幢新村建設;
③、抓好上坂生態休閑旅游經典項目引進,加快推進生態村創建,全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工貿強村。
全國與上坂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