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市金平區烏橋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0511012 | 身份證前6位:440511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隸屬政區:金平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粵D | 轄區面積:.6km2 |
| |
烏橋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烏橋島,位于汕頭市區西北部,總面積約0.6平方公里,人口約2.98萬人。它地理特殊,四面環水,東臨梅溪河下游,與中山公園相向;西至石籬尾,與牛田洋二號碼頭相望;南瀕韓江,與對岸"月眉翠堤"相映;北接廈嶺港,與光華街道相鄰。烏橋島現從屬烏橋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駐北海旁路1號A座三樓。
烏橋島是汕頭市一個歷史較為久遠的老城區,它與其他城區一樣,歷經了諸多變幻。解放初期,烏橋島設防空指揮所12個,1955年6月成立烏橋街道辦事處,1959年改街道辦事處為烏橋管理區,1963年又恢復街道辦事處的名稱,1968年"0"期間,改名為紅橋街道革命委員會,同年年底劃分為紅心、紅群、紅東、紅勝和紅建等五個街道革委會。1973年6月,紅心、紅群合并為二馬街道革委會,紅勝、紅東合并為火車街道革委會,紅建則劃入光華街道。1981年6月又改街道革委會為辦事處。同年11月,二馬、火車街道再合并恢復為烏橋街道辦事處,轄有火車、廻欄、振球、同興、煥新、金福、二上、二中、享祠、北海等10個居委會,2002年3月,順應全市社區區域調整,原10個居委會合并為火車頭、振興、煥金、二馬、享祠等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烏橋素有"貧民窟"之稱。解放前,這里的居民大都居住簡陋的板棚屋,居民以編竹器、做木、捕魚、搬運、打鎖匙、補鍋鼎等粗重或簡單小手藝為業。成片的板棚屋和泥濘路,使當時的烏橋島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汕頭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烏橋面貌有了很大變化,街巷大部分已鋪設了水泥路面,部分低矮樓房已經改建,烏橋島的四橋:即烏橋(曾改名紅橋)、光華橋、廻瀾橋(曾改名文勝橋)和解放橋也先后改建成鋼筋混凝土大橋。環島翠堤已建了2633米,(尚欠709米)。市場建設和文化設施也有較快發展,目前島內商品貿易市場2個,中學1所(同平中學)、小學3所(紅橋一小、二小、三小)、幼兒園多所。但由于烏橋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發展受到多方面制約。1994年市曾出臺烏橋島舊城規劃方案,但由于資金不到位等原因而擱置;歷史上烏橋島內工業企業鼎盛時期有60多家,后因基礎設施落后等原因紛紛遷走,現能夠正常生產已不足5家。目前,烏橋島步履蹣跚,與市區其他街道相比,明顯落后,差距較大。島內絕大數路道崎嶇不平,居民住房仍屬平房低矮建筑,且大多為危房,破舊不堪;巷道狹窄,無規則,群眾生活水平極低。
為盡快解決島內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進一步建設烏橋,烏橋街道于近期舉辦"烏橋情、愛心行"慈善活動,現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為烏橋和公益事業出謀獻策,為烏橋發展作出貢獻。
全國與烏橋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烏橋街道區劃
440511012004 111 享祠居委會
440511012005 111 火車頭居委會
440511012011 111 振興居委會
440511012012 111 煥金居委會
440511012013 111 二馬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