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魚臺縣張黃鎮常柳行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827104 | 身份證前6位:370827 |
長途區號:0537 | 郵政編碼:272100 |
隸屬政區:張黃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H | |
常柳行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常柳行村位于魚臺縣張黃鎮南部,由常柳行和常李寨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2016人,423余戶,黨員37名。村民受“五里三賢”特別是閔子騫忠孝思想影響,具有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全鎮75名“好子媳”中,常柳行村24名。2007年,濟寧曲藝家協會以他們的事跡為素材編成相聲、小品、快板、戲曲等曲藝節目,在全市進行了“孝賢專場”文藝演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該村先后被評為魚臺縣“尊老敬老教育基地”、“濟寧市孝賢文化教育基地”、“山東省曲藝家協會忠孝文化創作基地”、“山東省第一個村級孝賢文化教育基地”和“山東省旅游特色村”。-專為其書寫“孝賢故里”。原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也欣然賦詞:“物華天寶萬福寨,人杰地靈忠孝村”。
常柳行村的孝賢文化大院,又稱紅色村院,占地600平方米,以前是一個木工作坊,受馬列主義影響,1938年在此成立了魚臺縣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負責人是趙芳洲,故原山東省委書記蘇毅然稱其為“紅色村院”。該文化大院,是集黨的政策教育、文化藝術、科技普及推廣、文體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文化陣地,每年開辦惠農政策講座、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法律知識普及等宣教活動,也是青年人學習、交流思想的陣地。湖西抗日英雄的精神和戰斗歷程、古代24孝的故事以及本村老黨員、老干部、老英雄的先進事跡、全村24例好子媳的孝賢事跡和歷屆鎮“十大孝子”“好子媳”優秀事跡被制成圖片展板,陳列于內。大門對過的墻上,是“孝看常李寨”第二屆孝星光榮榜,在這個文化大院里,已經評選了三屆孝賢人物。
為彰顯教化作用,營造濃厚的孝賢文化氛圍,村南修建了“德行橋”,上畫24孝圖。先后投資50多萬元,整修縱橫5條主要街道,并設立孝賢宣傳櫥窗、感動墻和孝賢柱。《孝看常李寨人》一書于2007年1月出版,王玉璽并專為其書寫了“孝看常李寨人”。常柳行村的孝賢傳統給全鎮帶來煥然一新的社會風氣。目前,全村孝賢人物層出不窮,孝賢之風廣為流傳。在良好社會風氣的不斷推廣和延伸下,全村社會穩定、政治安定、人心思上,為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解除了后顧之憂。
按照縣委和鎮黨委的統一部署,村黨支部認真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縣里和鎮上對基層黨員收聽收看-開幕式進行了安排,并于11月8日上午,組織村里黨員干部在遠教站點進行了集中收看,第二天,又召集全體黨員在辦公室一起學習了《濟寧日報》上的大會報告摘登,并以“學報告、話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都圍繞如何推動常柳行科學發展,弘揚孝賢文化,建成小康社會積極發言、獻計獻策。大會閉幕后,村黨支部對鎮黨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精神的《通知》作了安排,組織黨員干部群眾通過電視新聞、報紙、遠程教育網多角度、全方位地學習-精神。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會計參加了鎮上舉辦的-精神學習培訓班。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