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城區五馬街道小山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402010 | 身份證前6位:140402 |
長途區號:0355 | 郵政編碼:046000 |
隸屬政區:五馬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D | |
小山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小山頭村簡介
小山頭村位居我市城區東南端,東靠磨盤腦、砣桿岺,西鄰北董村、惠豐廠。南與長治縣北天河搭界,北是南山頭村。東外環路與南外環銜接拐彎穿村而過。現有居民208戶,756人,耕地530畝。
小山頭村村東緊傍東山,山名磨盤腦、砣桿岺,為東山余脈斷頭處。據傳磨盤腦內有金牛拉磨,夜深人靜時能清晰聽聞,并流出黃金豆粒。波斯胡人破而擢去,從而無從聞聲。砣桿岺又名落箭岺,相傳為北宋時名將法登鎮守潞州,番將金兀術久攻潞州不下,轉而繞道河北河南經安陽林縣穿越小西天,大峽谷至黃崖山,焚毀廟宇林木,一箭射至落箭岺,登岺則潞安府盡收眼底,潞州因無險可據遂破城陷落,潞州宋將法登城破自刎,遺有襁褓中幼子陸文龍,為金兀術所擄去收為義子,遂成為膾灸人口歷史故事故并被廣泛編為戲劇《雙槍陸文龍》和評書段子《王佐斷臂》。黃崖山的摩崖石刻和廟宇已先后在日寇進攻和文革中被毀,無數石刻遺像和碑鋁已蕩然無存,森林古道亦被日寇侵占時焚毀,悠悠歷史燦爛文物已成為人們口頭傳誦的故事。
小山頭村,單從字面講,顧名思義,小也。抗日戰爭前戶不足四十戶,人不過兩百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卻有四座輝煌的雄偉建筑,村東山麓有祖師廟,座東朝西依高就低筑成上下三院落,間有百余級石梯雕欄平臺迥欄,配以古松蒼柏,奇花異草,可說是美倫美煥,鬼斧神工,人工天成絕無盡有,可惜于日寇占時已拆毀殆盡,現盡存鼎形香爐,上鑄銘文廟為漢末初建,歷朝均有修膳,遺址也于文革時毀壞,嗟呼可嘆。
村中建有微形袖珍《關帝廟》一座,獨立路旁,形制雖小,其建筑之精美可說少見,其木雕和石雕龍為罕見,可惜于解放初期為拓寬道路拆毀,現無史料可考。
村西口座西面東有觀音堂一座,東高西低四面石砌筑成高臺,上建廟宇,其構思之奇攻建筑之壯觀可謂嘆為觀至,與現存郊區梁家莊觀音堂相比則有過之而不及,現存古磬一尊,上鑄廟為隋唐遺存,已于文革后期為闊大通途改善村容環境而拆除,如今已形骸無存。
村西口路北,建有《清牛庵》一座,座北向南,山門為飛檐挑角五間,中為戲樓,兩側為鐘鼓二樓,三級石梯以上二進東西廂房各三間,想來為僧尼休息之所,內三進為三孔精美窯洞,外建包廈明柱,形制勘稱古林莊嚴,中窯供奉老子騎青牛出函谷的三尊道教師祖,清牛庵純屬道教庵堂,民國間尚有女尼數人與人做道場,可惜這一文化精髓也于合作化時期攻做飼養班,并隨著社會變遷和村形改擴而不復存在,僅有的數座巨形石碑也為文革時期的闖將所砸,不過老年人還是記得碑文中記述此廟為五代南北朝時興建,余則無考。清牛庵崖頭崖頂上建有三皇廟,可謂樓上樓,廟上廟,景觀殊為雄宏,亦被日寇焚毀,其西側尚有土地廟一座,亦被合作化時所毀。
小小不滿八百人的小村,居然有多座廟宇,其文化底蘊之深,滄海桑田可見一斑。
抗日戰爭時期,由于小山頭村地處東山邊緣,是長治通往壺關的必由之道,而地下抗日壺長聯縣政府在于川底禾登,太行獨立旅及縣大隊武工隊來長治活動必經小山頭村,并時有抗日武裝人員駐村,成為抗日根據地的前哨,因而小山頭村成為接受黨的較早村莊,并有楊天鎖、張六保、王過計、王轉柱等人于三七年即接觸-等老一輩革命家投身革命活動,并有張六保在四二年即被日偽殘殺,為革命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做出犧牲貢獻,成為小山頭村光榮歷史和激勵后人的典范。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深入和全面發展,小山頭村村容環境建設明顯改善,特別是外環路穿村而過,為小山頭村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使小山頭村經濟騰飛插上了有形的翅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小山頭村一、二、三產業齊全,有30%的人口從事第一產業,有50%的人口從事第二產業,有20%的人口從事第三產業。現有駐村企業7家:分別是城區炬豐型材有限公司、工農印刷廠、晉華印刷廠、亨得利饃片加工廠,日興材料廠、彩磚廠、恒通食品加工廠,企業目前正在日趨完善,特別是2008年隨著東山旅游路的開通,經濟效益日益漸進,沿山果林和景觀林帶將為日后市民消閑旅游提供必備條件,相信不日將成為極富魅力的文明新村。
全國與小山頭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