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寶雞市金臺區以境內元末道教建筑“金臺觀”而得名。馳名中外的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古陳倉遺址坐落境內。全區總面積309平方公里,總人口35.99萬,其中農業人口11.92萬,城市人口24.07萬。區內轄二鎮三鄉七個街道辦事處,67個社區居委會、103個村民委員會。 中山東路街道、西關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眾路街道、店子街街道、東風路街道、十里鋪街道;陳倉鎮、蟠龍鎮、陵原鄉、金河鄉、硤石鄉。
【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適中,自然條件優越。金臺區作為歐亞大陸橋之重鎮,區內交通便利,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和西寶高速公路、310國道貫區而過,是巴蜀北上、甘寧入關必經之地。城區北屏陵塬,南臨渭水,西枕隴山余脈 ,東向渭水谷地延伸。十里北坡,林帶通幽,自成屏障。渭河、金陵河、硤石河三面相擁,引渭渠橫貫其中,寓城于水。區內通訊便捷,寶雞電信局、郵政局、無線局、廣電傳媒公司坐落其中,構架起四通八達的通訊網絡,是營商人居之佳境。物品流通暢達,經濟發展活躍。自秦漢始,金臺區一直為中原、西南,西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商賈云集。經營環境優越,三產發展呈強勁之勢。區內工商企業聚集,寶雞石油機械廠、寶雞卷煙廠、陜棉十二廠等國有大中型企業50多家,形成了機械、冶金、輕紡、煙草、食品、建材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有“好貓”牌香煙系列、石油機械、叉車、機床等數十種主導產品。華通集團、向陽餐飲集團等商貿企業享譽西部,農村經濟堅持“服務城市、富裕農村”的指導思想已形成菜、奶、果、花卉、食用菌五大優勢產品。中美合資寶雞得力康乳業有限公司作為全省十大畜牧示范中心之一,是寶雞市乳業發展的“航空母艦”。東嶺集團躋身全國鄉鎮企業500強行列,是全國最大的鋅品冶煉企業。
【行政區劃】
金臺區轄7個街道、2個鎮、3個鄉:中山東路街道、西關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眾路街道、店子街街道、東風路街道、十里鋪街道;陳倉鎮、蟠龍鎮、陵原鄉、金河鄉、硤石鄉。共有67個社區居委會、103個村委會。
中山東路街道 代碼:610303001 轄中山路西、曙光路西、中山路東、曙光路東、勝利路、大通路、東仁堡、人民路、沿河街、水泵廠、瓦廠街等11個社區居委會,金臺、金陵等2個村委會。
西關街道 代碼:610303002 轄紙坊頭、福臨堡、叉車廠、工程機械廠、寶西工務段、四總隊、寶福路、西關、省建二公司、西灘路等10個社區居委會,羅家塄、福臨堡、太平堡、玉澗堡、新春等5個村委會。
中山西路街道 代碼:610303003 轄東門口、新維巷、長青路、北城巷、東南城巷、石窯坡等6個社區居委會,長青、勝利等2個村委會。
群眾路街道 代碼:610303004 轄龍泉巷、五里巷、摩天院、華北巷、王家碾、寶平路、北首嶺等7個社區居委會,柳溝、北庵、五星、八里等4個村委會。
店子街街道 代碼:610303005 轄金陵東路、金小堡、寶鐵西區、寶鐵機務段、石油、新聯、寶鐵東區等7個社區居委會。
東風路街道 代碼:610303006 轄東風路西、寶雞卷煙廠、石油機械廠、寶鐵、電器化器材廠、特殊鋼廠、東風路東、陳倉園、寶鐵陳倉園等9個社區居委會。
十里鋪街道 代碼:610303007 轄宏文路西、李家崖、供電局、斗中路、陜棉十二廠、斗雞、宏文路東、東嶺、大慶路西、電機段、大慶路東等11個社區居委會。
陳倉鎮 代碼:610303100 轄代家灣、昌榮公司、電力設備廠、車站、橋頭、嘉化等6個社區居委會,工農、金星、聯盟、東嶺、李家崖、進新、團結、代家灣、光明、龍豐、劉家臺、南坡等12個村委會。
2003年3月1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3]35號):將原寶雞縣的金河鄉、陵原鄉、硤石鄉、蟠龍鎮劃歸寶雞市金臺區管轄。
【工業概況】
全區擁有工業企業1511個,其中鎮及鎮以上工業147個(區屬15個,街道53個,鎮辦8個,其它部門辦工業71個),鎮以下工業1364個。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3個,集體經濟236個,私營經濟352個,城鎮個體經濟920個。2001年全區工業總產值(90年不變價)15.76億元,比上年增長8.57%,其中鎮及鎮以上工業工業總產值3.53億元,比上年增長3.82%,村及村以下完成工業工業總產值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2%。全區工業產銷率97.43%,比上年增長1.2%。鎮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2001年全區鎮及鎮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8227.1萬元,比上年增長3.52%,實現利潤總額380.2萬元。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可分為機械、冶金、化工、電子、輕紡等幾十種,產業結構基本上屬于偏輕工業結構。
【農業概況】
2001年,全區農業總產值(以90年不變價)1835萬元,農業生產克服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影響,獲得了好收成。全區糧食總產3883噸,油菜籽總產10噸,蔬菜總產18238噸,水果總產1751噸,肉類總產503噸,奶類總產30259噸,全年農業產值(90價)1125萬元,林業產值35萬元,畜牧業產值663萬元,漁業產值12萬元。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區農村用電量3215萬度,擁有機械總動力1.36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量)857噸,有效灌溉面積710公頃。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鄉鎮企業快速增長。2000年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24.74億元,比上年增長34.29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3.27億元,總產值(90價)13.41億元,分別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長。
【企業概況】
全區擁有工業企業1511個,其中鎮及鎮以上工業147個(區屬15個,街道53個,鎮辦8個,其它部門辦工業71個),鎮以下工業1364個。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3個,集體經濟236個,私營經濟352個,城鎮個體經濟920個。2001年全區工業總產值(90年不變價)15.76億元,比上年增長8.57%,其中鎮及鎮以上工業工業總產值3.53億元,比上年增長3.82%,村及村以下完成工業工業總產值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2%。全區工業產銷率97.43%,比上年增長1.2%。
鎮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2001年全區鎮及鎮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8227.1萬元,比上年增長3.52%,實現利潤總額380.2萬元。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可分為機械、冶金、化工、電子、輕紡等幾十種,產業結構基本上屬于偏輕工業結構。
【第三產業概況】
近年來,區政府積極實施三產富區戰略,推動第三產業穩步發展。截止 2006 年 6 月底,全區第三產業個體戶 3100 戶,注冊資金 3108 萬元;實有第三產業個人獨資企業、合體企業 289 戶,注冊資金 13191 萬元,其有各類市場 32 個,營業面積約 15 萬平方米, 2005 年成交總額 8 億元; 2005 年全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 25 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的 37% ,同比增長 9.8% 。 2006 年 1 — 6 月份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 13 億元,同比增長 8% 。全區第三產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 、商貿業成為全區三產主要力量。 2005 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累計完成 11.09 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 8.17 億元,同比增長 17.6% ,隨著人民街市場,斗雞綜合市場等樣板市場的規范程度逐漸提高,冠森大世界中鐵鋼材大市場等一批新型專業市場的相繼落成開業,商品流通行業逐步向多業趨勢發展,其地位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山路的開發和市商業中心東移,全區商貿業活力將進一步增強。
2 、旅游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區有各類旅游景點 10 余處,勝利塬、陵塬、蟠龍塬現已發展農家樂接待戶 323 戶,戶均年收入 1.5 — 2 萬元,金臺觀、北首遺址,大唐秦王陵等景點資源整合,深度開發正在實施。 2005 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4 億元,占全區 GDP 的 5.5% ; 2006 年 1 — 6 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2.4 億元,占全區計劃的 60% 。
3 、房地產業發展潛力進一步顯現。全區現有房地產企業 22 家,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 0.7 億元,完成房地產開發面積 9.7 萬平方米,實現利稅 330 萬元。 22 家房地產企業都是經過多年市場優勝優劣汰和資源整合生存下來的企業, 90% 以上實現了法人治理的現代企業制度。實力逐步增強,已成為全區第三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4 、傳統和新興第三產業齊頭并進。傳統產業變革力進一步加強,商品批發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業等傳統三產正逐步改變經營方式,向大規模,集約化,現代 模式轉變,規模小,分布散、利潤低,競爭力弱的現象,正在逐漸消失。新興產業逐漸興起,目前。全區共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服務商 35 個,中介服務 33 戶,便民商業、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新區網點近 130 個,全年收達 2.5 億元,在全區社會生產總值中的份額正逐步加大。
5 、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大量富裕勞動力,第三產業便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在緩解就業壓力、增加人民收入、完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截止目前,全區第三產業就業人員 3.23 萬元,占全部單位就業人員的 40% 。
全國與金臺區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