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灘子溝村基層-班子的建設情況. 目前村里共有黨員79名,支委5人,村委5人,紀檢主任1人,治保民調1人,大學生村干部1人,其中有4人是兼職,同時分工明確,切實落實責任制實行干部包隊制。村兩委班子全部是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都是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先-表。班子成員健全團結,能夠積極按時組織開展參加黨員活動,并定期通過遠程教育學習的新政策、新法規、新理念,以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念。同時還學習先進的養殖種植技術以及科學的管理技術不斷的為自己充電的同時還想群眾宣傳指導。村兩委在何建朋為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在黨和0的關懷下, 精誠團結,埋頭工作,切實貫徹執行各級文件指示精神,撲下身子,定準位置,全身心的帶領全村群眾奔康致富。全村黨員干部集思廣益,為村級工作獻言獻策,大力發揚黨內民主決策制,積極發揮0員的優良傳統,關鍵時候率先垂范,具體工作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樂群眾之所樂。至此全村涌現出一批一批的青年自主創業者,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全村個個都將成為致富的先鋒軍。去年5.12大地震后,為支持災區重建,全體黨員自發捐款4000元。在黨員的影響下全體村名都積極參與捐款僅僅一天的時間就共收捐款8000元,記得連續幾天都有村民來此不斷捐款,積極為災區的人民獻上自己的一片愛心。最后全村累計捐款達15000元。這都是在黨員的帶領下,群眾的思想覺悟不斷的提高的效果。
二、產業結構調整及收入情況
由于灘子溝村位于黃河沿岸地帶,為此耕地較多,人均為2畝左右。全村基本上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為主,同時以加大棗為主要收入來源。全村有現有農業用地2729畝,其中小麥、玉米、豆類1997畝,其中小麥每畝產量500公斤,玉米每畝產量在600公斤,大豆在500公斤。園地732畝,主要以蘋果為主。林地面積2003畝,其中大棗1710畝,2008年是大棗豐收的一年,全村大棗的總產量在700噸左右,其中70%以鮮棗銷售到各地;30%留在農民家中加工成干棗,熏棗等產品銷售外地,其中干棗占80%,熏棗占20%。這是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村中還建有蛋雞養殖廠兩個,一個規模在30000只以上;另一個在10000只左右。同時再存還有養羊戶17家,養殖量在500頭左右;還有部分青年人外出經商或打工,其中在外經商的有20人,并且這些人年收入在30萬以上;還有一些年輕人在村開有面粉加工2家、糧油加工1家,汽修廠5家,個體工商戶32家等等這一切都為村的建設開出了新的道路。
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落實惠農政策,為農民致富增收出謀劃策,在棗產品加工方面積極講述技術,并在2005年投資20萬元建有棗產品加工廠。為提高群眾的耕地畝產量,灌溉方便,及其運輸的方便,村積極籌集資金共建灌溉機井16眼、建設修鋪水泥道路累計15公里。為解決群眾吃水問題,村以自然村為單位共建機井6眼。同時再大力的發展種植棗樹的同時,還不斷地種植石榴、核桃和多方位的開發棗的加工產品。
三、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在村兩委的嚴格考察研究及結合上級的下放名額下確保了全村符合低保人員都能參保;在新農合的優惠政策下,全村約有95%人數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根據農村義務教育普及基本按照有關規定和村經濟的大力扶持,暫無綴學現象;全村有1所小學,占地3800多平方,校舍2000多平方,有教職員工共10人,學生5個班共126人,另有學前班15人;幼兒園一所,共有學員76人,幼兒教師8人。為提高學生接受新時代的信息和與新時代掛鉤,村投資萬余元為學校購置電氣化教學設備;改換學校面貌投資萬余元硬化學校道路及操場,粉刷學校墻壁。在學校建有標準化的音樂教室、舞蹈教室、體育器材室、實驗室、遠程教育電教室。同時為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村兩委對教師嚴格要求,并實行獎罰制度,充分使每位教師都能盡心盡力的受自己學到的知識 ,也使每位孩子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計劃生育現狀基本保持穩定,在鎮級-和村委的嚴格要求下定期對育齡婦女實行孕檢檢查,及其做好相應的說服工作。在廣力的宣傳下每年的計生工作任務都能基本完成。
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每年請唱兩臺戲,還自己舉辦戲曲大賽、秧歌大賽、籃球賽、羽毛球賽、象棋、乒乓球、拔河等多項比賽,充分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以及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同時還大力投資68萬元修建有高標準化的文化大院,包括:舞臺劇場、文化廣場、健身廣場、綜合教室、娛樂活動室、圖書室、遠程教育室等多個活動場所,建筑面積達4100余平方米。其中文化大院活動室內配有桌椅、報刊、電腦、電視機、VCD、音響、撲克、象棋、樂器等,健身廣場配備有仿液壓式籃球架2個、乒乓球臺4個、自重劃船器等健身器材16套。建有文化墻160余米,其內容以道德教育、村規民約、人口計生、防震知識為主。這一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文化大院的建成,對提高廣大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為了廣泛的實施科技種田、科技農業的相關政策。灘子溝村成立了科技協會,為的是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起初加入的會員的很少只有3個人,但隨著會員的先富起來,加入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已經發展到15個。他們在村兩委的安排下,定期的向村民公布一些在一段時期內果樹的管理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辦法。還定期的開展交流會,談自己的經驗相互學習,相互進步,共同實現富裕的夢想。為新農村的發展增磚添瓦。
四、環境衛生建設情況
由于灘子溝村6個自然村構成,比較分散,對于環境問題不太好管理。但在村委的嚴格要求,實行分片建設垃圾池,并定期派人轉運垃圾到指定的地方銷毀。同時并安排有人定期的清掃道路兩邊的垃圾。為了綠環道路環境,在道路兩邊栽有松樹。但同時會出現,處理垃圾經費難解決的問題,導致成池滿而還沒轉運。
灘子溝村以農業為支柱產業,所以秸桿還田等工作將是重要的工作.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科學知識的不斷提高,再加之黨和0的宣傳教育,灘子溝村的廣大人民群眾絕大部分已經認識到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遵守。但仍有少數的人致廣大群眾的長遠利益而不顧,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仍有發生.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向人民群眾大力宣傳秸桿還田、保護環境的益處,使其從思想上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積極響應黨和0的號召,從根本上做好這項工作。為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農村家家戶戶基本上都用上了煤氣,但這還是一種高消費。至此,國家大力推出在農村搞沼氣節能建設,之前灘子溝村已有20戶建有沼氣。在以后將大力宣傳,首先小規模養殖戶為主,大力推廣這一無污染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