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文華村地處鎮東。東靠茹塘,南與香塘村、胡家村土地相連,西與魯星村、胡家埭村相接,北臨界涇港(爛泥潮)與石湖蕩鎮東山村隔港相望。葉新公路東西向從村南部貫穿,滬杭高速公路從村西北斜穿,灣良涇港東西向從村北部流涇入茹塘。2002年3月由文華村、涇圩村撤并組建成立現在文華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村域面積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05畝,26個村民小組,1031戶,3548人,90歲以上壽星6人。有西莊浜、東莊浜、城隍村、南港頭、東界涇、西界涇、灣良涇、俞家埭8個新村點。原文華村:由海聽灣、吳秀浜、屠家浜、謝家浜、南港頭、城隍村、橫樓、莊浜、墳屋頭9個自然村組成。清代屬楓涇鄉三保三區二十五圖(莊浜、南港頭、謝家浜、屠家浜、吳秀浜)、二十六圖(海聽灣)、二十八圖(城隍村、橫樓),民國時期屬胡屋鄉、甪茹鄉、吾茹鄉。解放初期屬楓涇區新文鄉,1956年建墳屋頭高級社,1958年屬躍進人民公社第六營,1959年建墳屋頭生產隊。1962年改稱新華生產大隊,1980年改稱文華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文華村,轄唐家、城中、城王、橫樓、莊浜、姜家、艾家、吳江、南港、屠家、灣聽、姜南12個生產隊(村民小組)。2002年3月調整行政村區劃,并入新文華村。原涇圩村:由界涇、灣良涇、俞家埭3個自然村組成。清代屬楓涇鄉三保三區二十八圖(灣良涇)、二十九圖(界涇、俞家埭)。民國時期屬楓涇區甪茹鄉、吾茹鄉。解放初期屬楓涇區路涇鄉。1956年建金星高級社,1958年9月原青浦縣小蒸鄉界涇(河北涇聯高級社)劃歸新浜。1958年10月屬躍進人民公社第一營。1959年建金星生產隊,1962年改稱金星生產大隊,1980年改稱涇圩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涇圩村,轄東星、西涇、東厙、南翔、三房、涇聯、界涇、東涇、西星、俞家埭、東大、殷家、西界、新村14個生產隊(村民小組)。2002年3月調整行政村區劃,并入新文華村。涇圩村以界涇、俞家埭組合得名。村域四周由縣(區)級河道環繞,東有南北向菇塘,南有灣良涇港,西有新涇港(南灣港),北有界涇港。灣良涇自然村南建有清代關帝廟,1963年毀。1949年建有灣良涇小學,1956年遷入界涇朱家祠堂,以后改名金星、涇圩小學,1992年9月學校撤點。1977年設大隊幼兒園,2003年撤點。1966建大隊衛生室,70、80年代建農民新村129幢484戶。由自然村原文華 村, 涇圩 村組成。總人口5160人。其中:本村戶數1032戶,本村人口3360人,農保人口1805人,鎮保人口1020人,城保人口530人;外來人口18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800.00畝,糧田2000.00畝,常年菜田0.00畝,林地680.00畝,魚塘0.00畝,畜禽場0.00畝。我村2012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320.00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450.00元。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