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橫石梁村 | 橫石梁村位于共和鄉西南面,東南鄰本鄉街上塘壩二村,西南與鹽井村交界,北與轉角村相鄰,森林覆蓋面言廣,可發展生態畜牧業,經果林清水魚養殖是該地的最大潛力。……[詳細] |
打磨丫村 | 打磨丫村位于德江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公里,距共和鄉政府13公里,東鄰本鄉烏鴉村,南接堰塘鄉民主村,西與青龍鎮方林村相連,北與本鄉銀絲村接壤,德印公路穿境……[詳細] |
煥河村 | 煥河村位于共和鄉東北面,抵穩坪鎮,南與本鄉銀絲村接壤,是該鄉最邊遠山區。 全村總面積3.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51畝,其中森林覆蓋率達75%,……[詳細] |
銀絲村 | 銀絲村位于共和鄉北面10公里處,北抵穩坪鎮,南與長堡鄉接壤,是該鄉最邊遠山區,目前從共和已有一條硬化路直通村委會。 全村總面積4.1平方公里,現有……[詳細] |
烏鴉村 | 烏鴉村位于德江縣城東南部,距縣城6公里,距共和鄉政府12公里,東鄰本鄉曾家壩村,南接堰塘鄉民主村,西與本鄉打磨丫村相連,北與本鄉銀絲村接壤,德印公路穿境……[詳細] |
轉角村 | 轉角村位于共和鄉西北面7公里處,與本縣堰塘鄉接壤,距德江縣城13公里,是共和鄉典型的山區極貧村。全村山高坡陡,總面積3.7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525畝……[詳細] |
曾家壩村 | 曾家壩村位于共和鄉西北面7公里處,東北接本鄉銀絲村,東南接本鄉街上村,西鄰本縣堰塘鄉,西北與本縣青龍鎮交界,南與本縣堰塘鄉接壤,德印公路穿境而過,村委會……[詳細] |
上坪村 | 上坪村位于共和鄉東南面,東抵本鄉青杠堡村,南與潮底鎮鎮接壤,是共和鄉烏江邊上典型的山區極貧村。 全村總面積4.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10畝,其……[詳細] |
新黔村 | 新黔村位于共和鄉西北面,北抵本鄉銀絲村,南與長堡鄉隔江相望。 全村總面積3.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49畝,其中森林覆蓋率達80%,全村轄4個村……[詳細] |
鹽井村 | 鹽井村位于共和鄉東南面,森林覆蓋面廣,可發展生態畜牧業,經果林清水魚養殖是該地的最大潛力。 全村轄13個村民組,451戶,共1654人;全村共有耕……[詳細] |
街上社區 | 街上村位于共和土家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東鄰本鄉和平村,南接本鄉橫石粱村,西與本鄉轉角村相連,西北與本鄉新黔村接壤,距德江縣城19公里,氣候宜人,典型的亞……[詳細] |
塘壩村 | 塘壩村位于共和鄉東南面,西南與鹽井村交界,森林覆蓋面言廣,可發展生態畜牧業,經果林清水魚養殖是該地的最大潛力。 全村轄6個村民組,309戶,共1057……[詳細] |
勝利村 | 勝利村位于共和土家族鄉東南面,東鄰烏江,與長堡隔江向望,南接姜家渡村,西接神溪村,北接白果村。全村總面積為6.1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組294戶1199……[詳細] |
白果村 | 白果村位于共和土家族鄉東面4公里處,,東鄰烏江,與長堡隔江向望,村委會所在地海拔470米,距德江縣城22公里,是烏江邊上典型的山區極貧。村全村總面積為3……[詳細] |
姜家渡村 | 姜家渡村位于共和鄉東南面8公里處,東與長堡鄉隔江相望,南鄰本鄉上坪村,西與本鄉青杠堡村接壤,北與本鄉神溪村鄉鄰,村委會地處四合頭組,距德江縣城26公里,……[詳細] |
神溪村 | 神溪村位于共和鄉東南面9公里處,東與勝利村相鄰,南與姜家渡村接壤,西鄰和平村,北交白果村,是一個坡高地陡的貧困村寨,耕地面積為611畝。 全村轄斑……[詳細] |
茶坨村 | 茶坨村位于共和鄉政府的西北方向,303省道穿境而過。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總計330戶1386人,其中男性735人,女性651人,外出務工人員16-59周……[詳細] |
和平村 | 和平村距德江縣城19公里,氣候宜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無霜期達2……[詳細] |
青杜堡村 | 青杜堡村位于共和鄉東南面5公里處,東抵本鄉上坪村,南與思南縣鸚鵡鎮接壤,西與本鄉塘壩村相連,北鄰本鄉姜家渡村,東北與長堡鄉隔江相望,德江至潮砥公路穿境而……[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共和,瀕臨烏江,旖旎深情的烏江水在千仞削壁中奔騰蜿延,曲曲古老的船工號子傾訴著悠悠歷史。它上接云貴高原,下銜長江之水的武陵山脈腹地。在這片距德江縣城19公里,面積1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著以土家為主,雜以漢、苗、侗、仡佬民族2萬多勤勞樸實的人民。這里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理想的休閑避暑好去處。駐足共和,你可盡情游覽欣賞神奇的花蓮洞、十里聞聲的響水洞、小山峽之稱的獨漁溪和烏江銀絲畫廊等多姿多彩的奇特自然景觀。也可領略全地區規模最大的旋窯式生產水泥廠—烏江水泥廠的挺拔雄姿和氣勢磅薄的白果坨大橋的迷人風彩,還可以讓你沉醉在群眾體育之鄉,感受到具有濃郁土家風情的烏江神韻。全鄉旅游資源發展前景廣闊。這里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銀絲大理石質地堅硬、花紋美麗,優質石灰巖,紫色花頁巖隨處可見。重晶石、硫鐵礦。鋁釩土儲量相當豐富,極具開采價值,礦產業投資潛力巨大。這里物產繁多,名特薈萃。花蓮界的桔橙,中壩的西瓜甘甜爽口,物美價廉,飲譽四方。杜仲、茶葉、花生等經濟作物市場看好。共和陶瓷,當壩蒲扇也享有盛譽。共和還是一個畜牧資源前景誘人的地方,山羊品質優良存欄量大,上草、鹽井等村的生態畜牧專業村已初具規模,商品畜禽飼養與深精加工發展后勁十足。在這片開放的土地上,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有穿越鄉境的主干道德印油路,鄉村公路全面貫通,可入長江航道的共和白果坨碼頭,已成為共和物流的主心骨;22個村全部并入國家電網;程控電話已通,移動和聯通網絡覆蓋全鄉;供水管網中心村寨,投資優惠政策注重保障和服務。全鄉政通人和,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共和這塊充滿機遇和發展潛力的沃土,熱忱歡迎四方賓朋前來旅游觀光,投資開發。.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