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黎平縣雷洞鄉牙雙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631201 | 身份證前6位:522631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7300 |
隸屬政區:雷洞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H | |
牙雙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牙雙村位于雷洞鄉駐地東北15公里。地處高山坡塝峽谷,住地陡峭海拔550米,東抵廣西,西接德豐村,南與細儀村交界,北同培福村毗鄰,1992年撤并建立以前的牙雙小鄉政府所在地,轄牙雙、霞育、岑豐、務占4個自然寨,11個村民小組,269人,1227人,主要以侗族聚居為主。以石姓和楊姓居住為主,伴有吳、歐、李等雜姓。
全村國土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3畝,其中田面積622畝。農業生產水稻、茶葉等,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養殖業、寶石加工和外出務工,1985年牙雙村人均收入231元,2004年人均收入1250元。加工業主要以寶石加工為主,寶石加工在牙雙村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規模,是牙雙村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2002年僅寶石加工就為群眾創收56萬元,2003年創收60萬元,2004年創收65萬元,2004年被鄉黨委命名為“經濟強村”。
村內建有村級完小一所,2010年有教師9人,學生18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100%,輟學率0%,升學率100%。
牙雙侗族民風民俗濃郁,民間大型文體活動主要有踩歌堂等。主要傳統節日以“十月十二”為主,信奉女神“薩”,每逢單年正月初八日舉行隆重祭祀活動,即“四十牙雙”圣母節。活動規模有大有小,大的活動三到五天,小的活動一到三天,因天氣變化而異,主要活動內容即:男女青年身穿節日盛裝,男扮婦、女扮男,裝成“變姿”耍出一些武術及一些滑稽的動作,以示節慶。同時吹蘆笙、踩歌堂等文體活動。
牙雙寨建寨到底有多長時間,無從考究,“牙雙”這個寨名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說過去的牙雙寨居住在“宰告”,有一戶人家養一對鴨子,天天跑到對門的小山包生蛋、孵仔,于是人們認為那里肯定是個風水寶地,就搬遷到那邊定居,“牙雙”即“鴨雙”之意。又說牙雙寨居住地是虎形山,寨子在虎嘴的兩只虎牙中間,也就是謂“牙雙”之本意了。
牙雙村與廣西交界,是貴州南下“兩廣”的交通要道,地處坡塝峽谷,住地陡峭,地勢險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兵家自古以來的必爭之地。20世紀40年代,由于軍伐混戰,造成民不聊生,當地土匪又非常猖獗,當地群眾為防范外來入侵和當地土匪掠奪,在寨外進寨的主要路口筑起堅固石門,以防外侵。據說當地土匪頭子楊國運(廣西平流人)幾次帶上匪兵數百人入侵牙雙都未成功,而且還死傷損失慘重。從此,楊國運非常記恨,同時也為了養活自己的匪兵,千百萬計想攻打牙雙寨,作為自己的匪窩。其中牙雙寨有一個名叫“報甩”的年青人,非常懼怕匪頭楊國運的淫威,后來投靠了土匪楊國運,由于報甩是本地人,本寨的地理位置了如指掌,1946年8月16日帶頭把土匪從一條牙雙民眾不防備的小道半夜入侵,全寨群眾奮力抵抗,由于土匪的武器先進,而且非常殘忍,當時有3名民眾喪生于土匪的槍下,全寨民眾只得扶老帶幼撤出寨外。如今,寨外的石門依然保存完好,當你站立于石門前,你的思緒不由得回到幾十年前,耳邊仿佛還在回蕩著牙雙民眾精誠團結、熱愛自由、流血抵抗外來侵略蕩氣回腸的悲壯之歌!
牙雙寨主要過農歷“4.8”節日。相傳“4.8”節日還有一個來歷,遠古以前人與萬物生靈語言互通,而人是萬物生靈之首;一次,人求牛為自己拉犁種田,牛極不情愿,為推脫找一個借口,如果人愿意吃牛的大糞,牛就幫人拉犁種田,人非常精明,自有辦法對付。人從山上采來一種帶有清香味樹葉打爛用水泡后過濾,用過濾后的水來泡糯米,等糯米泡脹后,用火蒸熟,成一種烏黑發亮的糯米飯,與牛糞非常相似。人就吃黑米飯來當牛糞騙牛,牛也無法可說。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在這一天,無論農活怎樣忙,牙雙一帶的民眾都停下農活,準備豐盛的飯菜,蒸黑米飯,互相宴請,以此表示對牛的感謝。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