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綏化肇東市五里明鎮五里明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231282109 | 身份證前6位:231282 |
長途區號:0455 | 郵政編碼:152000 |
隸屬政區:五里明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黑M | |
五里明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五里明村位于肇東市區西南30公里,五里明鎮政府所在地。全村有耕地43575畝,轄10個自然屯,2294戶農戶、9151口人。村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13個黨小組,黨員115名。有先鋒玉米種植和米業合作社各1個,肉牛養殖、木材加工和奶業協會各1個。村經濟發展以玉米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四大產業為主導。全村年生豬存欄1.6萬頭、肉蛋雞存欄8.2萬只、肉奶牛存欄4500頭,木材加工5000立方米,勞務輸出勞動力2400人次。特別是近年來,五里明村兩委以農業增效、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帶動農村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2010年,全村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村固定資產1080萬元。
近年來,五里明村兩委帶領全村群眾大力加強以玉米噸糧田、馬鈴薯產業化生產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推進以農民新邨為代表的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五里明村從2008年開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規模實行土地規模經營。規模經營面積從2008年1萬畝增加到2011年的2.5萬畝;糧食產量由原來的700公斤達到10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5000元,達到現在8200元;入社農民自2008年366戶發展到2011年879戶。成功地打造了噸田建設模式,創造了全省糧食高產攻關單產最高記錄,關鍵技術被專家確定為全省糧食高產高效技術措施。
噸糧田建設以村先鋒玉米種植農民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實行“六統一”管理(統一整地、統一施肥、統一機播、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四項惠民機制:一是收入保底。社員以量化土地入股,每畝為一股,合作社每年確保每畝保底收入350元,保障農民土地基本收益不降低,實現農民零風險入社。二是盈利分紅。合作社盈利部分的60%,按社員畝股進行分紅。三是風險保障。盈利部分的35%為合作社公積金、公益金和風險金,公積金用于合作社擴大再生產和彌補虧損;公益金用于社員技術培訓和福利事業;風險金用于支付社員生產經營中遭遇自然災害的農業保險。四是權益保障。堅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保障入股社員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享受國家糧食直補、綜合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同時,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合作社還建立了六項管理制度:即分塊管理、社員承包、核定成本、以產定效、利潤分成和風險共擔。村合作社在專家指導下,總結完善了40個字玉米標準化噸糧田栽培模式(深松整地、選用良種、離子包衣、配方施肥、精點密植、濾水機播、節水灌溉、化學防控、防螟促熟、早種機收)。噸糧田地塊配備了氣候監測系統和太陽能自動殺蟲燈等現代化設備,安裝了法國進口圓心自走式和平移自走式噴灌機,與農機作業合作社對接,實行全程機械作業。這樣就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利化和技術栽培標準化。五里明村通過省開發項目,使噸糧田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田成方、地機耕、路暢通、保水源、林成網五位一體的標準。與龍江銀行深化對接合作,獲得生產費用貸款支持,與中糧集團鑒定糧食收購定單,東北農大、省農科院和市農技推廣中心在技術上全程指導,形成了合作共建、互利共盈的產業化運行格局。
五里明村堅持走農業現代化之路。2011年,由五里明鎮、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北京華牧偉業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合作建設的馬鈴薯產業項目把原原種和商品薯生產基地落戶五里明村,拉開了五里明村馬鈴薯產業大發展的序幕。(整個馬鈴薯產業項目投資2億元,馬鈴薯加工廠落戶哈大齊工業走廊肇東項目區。五里明鎮負責出土地,組織農戶生產,協調相關部門支持;馬鈴薯研究所負責技術支持;華牧偉業公司負責投資生產和經營管理)五里明村提供耕地建設1萬平方米的馬鈴薯原原種繁育陽光溫室12棟,現在已經建成1棟并投入生產;村委領辦馬鈴薯產業合作社,發展馬鈴薯原種和商品薯生產,今年發展2000畝,產品由加工廠保護價回收。預計馬鈴薯產業建成后將為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同時,五里明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投資500萬元(投資來源為自籌)建設設施農業園。園區占地面積500畝,規劃建設高標準溫室40棟,塑料大棚80棟。園區于2011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2011年10月末全部建設完工,2012年2月開始正式生產,溫室以栽培草莓、香瓜為主,塑料大棚以種植蔬菜為主。園區可以吸納勞動力200余人,年效益實現360萬元,畝效益達到7200元。
五里明村通過大力發展產業,推動全村民生工程建設。自2009年以來,新建了一處社區型村委會,投資135萬元(資金來源為原村委會出賣資金和自籌);新修白色路面3.2公里,投資102.4萬元(資金來源為國投和自籌);新修紅磚路27公里,投資486萬元(資金來源為國投和自籌);安裝自來水10屯,使2280戶農民吃上自來水,投資120萬元(資金來源為自籌。
特別是今年,由鎮政府主導、村集體開發的鎮村一體化建設項目-----五里明農民新邨,拉開了五里明村民生建設新篇章。新邨規劃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計劃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已經于2011年4月份開工建設,規劃用地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建六層樓房6棟、臨街二層商服2棟,可入駐357戶,工程于今年10月份竣工;二期于2012年開工建設,規劃用地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建六層樓房6棟、臨街二層商服2棟、二層連體別墅20棟,可入駐397戶農民,在2012年10月份全面竣工,兩期共入住754戶。新邨規劃整體拆遷兩個自然屯,45戶,采取拆一補一、以樓換平(房)、以地換地的方式全部遷入新邨居;將建設臨街四棟商服獲得的收益用于新邨公共設施建設和整體拆遷農戶補償。同時,新邨按每平方米平均1500元的成本價,吸納其他自然屯入社的640戶富裕農民入住。
新邨建設投資預算為7500萬元,資金來源有三個渠道:一是將整體拆遷的兩個自然屯土地(320畝)進行商業化運作,獲取資金;二是入住新邨農民按照每平方米1500元的均價承擔一部分;三是通過申報五星級村等相關項目爭取國家、省、地市部門支持一部分。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