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縣大觀鎮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00228123 | 身份證前6位:500228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5200 |
隸屬政區:梁平縣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號碼:渝 | 轄區面積:63.2km2 |
人口數量:約2萬人 | 人口密度:316人/km2 |
大觀鎮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大觀鎮位于梁平縣東南邊陲,北距縣城33公里,西北與本縣蟠龍鎮、鐵門鄉接壤,其他三方被忠縣的石黃、太來、金雞三鎮包圍。全鎮轄8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075畝,人口兩萬余。
大觀鎮西北橫亙著一座與梁平東山平行,綿延30多里的外山,海拔7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屬盆地氣候,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為17.3℃,最高氣溫不超過40℃,最低氣溫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無霜期長。土壤以黃泥、沙壤土、沖積土、紅棕紫色土為主,呈中性至微酸性,土質肥沃。主產稻谷、玉米、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和柚子、桃李、油桐等經濟作物。
大觀鎮擁有耕地面積16023畝,其中田9784.5畝,土6238.5畝,森林面積19200畝,荒山13000畝。有豐富的礦藏資源,主要有石灰石、鉀礦、煤等。水資源豐富,四條河流貫穿境內,有小(二)型水庫五座,山坪塘78口。
大觀鎮早期名為觀音鋪。按老人們常說的“梁山48場”,這里是全縣得名最早的6個場鎮之一。但大觀鎮的得名卻很遲,是在1940年由大寶鄉和觀音鄉合并為一個鎮時才有的,以前名“觀音鄉”。觀音鄉之名,又是在600多年前,明代中葉在大觀建驛遞鋪時,因場后的觀音巖而取名為觀音鋪,到清末民初縣以下設鄉時,則鄉以揚名,為觀音鄉。新中國成立后,大觀的沿革變化比較頻繁,1992年9月,撤區并鎮,大觀、千福合并為大觀鎮,一直保持至今。
2003年11月,原18個村,合并為8個村。其具體變化是:原新塘、路河(部分)村兩村合并為新路村;原大橋、觀巖、滴水、路河(部分)合并為大觀村;原安樂、清涼兩村合并為安樂村;原梅花、建豐、松榜三村合并為梅花村;原巖井、廟壩兩村合并為廟壩村;原大興、新屋兩村合并為大興村;原桐巖、大壩兩村合并為桐巖村;原千福、蓮花兩村合并為千福村。
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大力推行科教興鎮、興鎮富民的戰略,大觀鎮的各項建設更是突飛猛進。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做大做強“四大產業”。白酒產業:力爭盡快上瓶裝酒面世廣大老百姓;高粱產業:完成種植2000畝高粱種植任務,為大觀白酒提供原料;青蒿產業:力爭完成全鎮種植青蒿3000畝;畜禽產業:商品生豬出欄達2萬頭,山羊出欄1萬只,水禽出欄10萬只。.
全國與大觀鎮同名的有:全國與大觀鎮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大觀鎮區劃
500228123001 121 大觀街道社區
500228123200 220 新路村
500228123201 220 安樂村
500228123203 220 梅花村
500228123204 220 桐巖村
500228123205 220 大興村
500228123206 220 千福村
500228123207 220 廟壩村
500228123208 220 大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