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地理位置
鳴放村位于大方縣東部,距縣城74公里,距雨沖鄉政府14公里,全村總面積11.44平方公里,東與金星村接壤,南與油杉河村互鄰,西與金沙縣箐門鄉為伴,北與金沙縣大田鄉隔河相望。
二、人口狀況
鳴放村轄6個村民組,居住著漢、彝、苗、白、布衣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0%。2009年末,全村總戶數415戶,總人口148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9人。全村農業人口1480人,占總人口的100%。人口出生率5.1‰,符合政策生育率96.7%以上。全村有勞動力801人,在勞動構成上,第一產業勞動力525人,第二產業勞動力13人,第三產業勞動力263人。在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的519人,初中文化的119人,高中及以上文化24人,文盲半文盲139人。
三、交通狀況
鳴放村位于省級森林公園油杉河的腹地,目前通村公路只能到村公所駐地。村境內有3個村民組不通公路,在通村公路中,由于山坎大,歧角深,坡陡灣急,路面狹窄、路基不好,路面質量較差,晴通雨阻的現象較為突出。
四、地質地貌
鳴放村有一條河流,屬油杉河下游,系赤水河流域,全境均為山地河谷地帶;全村最低海拔700米,最高海拔1500米,平均海拔為1100米。全村屬三迭系巖層。土壤主要是黃壤、黃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土壤的綜合肥力條件普遍較差。地面切割較大,地形地貌復雜,出露巖層和成土母質類型多樣,酸性壤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地貌為河谷區域。是發展水果、蔬菜的重點區域,油杉河風景區的峽谷地帶,海拔在1400米以下,氣候溫和,熱量條件好。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重點區域。也發展馬鈴薯、天麻,經果林、草地生態畜業的區域。
五、氣候特點
鳴放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降雨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降雨78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0%;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河谷的影響,夏秋兩季雨量較為充沛,多年平均氣溫22℃,無霜期300天,年均日照時數1800小時,年總輻射86.2千卡/cm2,屬于亞熱帶溫涼濕潤而四季分明的季風氣候。
資源概況
一、土地資源
鳴放村土地總面積1.7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0.3260萬畝,占總面積的18.7%;林業用地1.368萬畝(有林地0.73萬畝、灌木林地0.41萬畝、蔬林地0.06萬畝、未成林造林地0.16萬畝、宜林地0.008萬畝),占77%。森林覆蓋率75%;難利用地0.07萬畝,占4%;其他用地(村鎮、道路等)0.06萬畝,占3.4%,荒山荒坡面積0.03萬畝,占1.7%。石漠化面積382畝(石漠化耕地135畝,荒山石漠化247畝)。
二、水利資源
鳴放村有一條河流,屬油杉河下游,境內流域長度均為10公里左右,年均流量0.4立方米,水流平緩,水質較好,水溫較低,清澈透明,是發展冷水類水產的理想環境。
三、旅游資源
雨沖境內以油杉河為主要河流,發源于九龍山北麓,屬赤水河水系,流域面積約為41平方公里。灣流溝澗達數十數條之多,最高點是后河天門峰,海拔1810米;最低點是三岔河河口,海拔700米。形成贍巖峭壁,深壑幽谷,山高水低,大起大落的雄偉氣勢,屬于典型喀斯特峰叢中切割而成的谷地,大峽谷風光神秘幽森,是未開發的原始生態旅游區。鳴放村也屬油杉河景區范圍內。
四、生物資源
一是農作物資源主要有:玉米、烤煙、馬鈴薯、蕎子、大豆、蕓豆、辣椒、大蒜、白菜、青菜、蓮花白、土煙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二是林木資源主要有:杉木、福建柏、紅豆杉、云南松、華山松、滇楊、杜鵑、野山茶,生漆、核桃、板粟、梨、桃、杏等用材林、新炭林和經濟果木林。有國家二類重點保護植物福建柏等。
三是畜禽品種資源:畜禽品種資源主要有:豬、牛、馬、羊、雞、鴨、鵝等;油杉河有野生猴類、野豬等野生動物。
其它資源主要有鐵、石灰石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石灰石較為豐富。
--人口總數:1480人 農業人口:1471人 非農業人口:9人
--行政區面積:1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326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 發展口號:鳴改革之歌,放致富之音
--所轄村:大河,鳴放,紅旗,丫口,草壩,新豐 生產總值:4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種植業,畜牧業,旅游業 名特產品:雜交水稻,烤煙,天麻,脫毒馬鈴薯等 辦公所在地:鳴放村
--自然條件:氣候宜人,環境優美 資源:旅游資源